寄語畢業(yè)生:去體會這人間百味吧
我感覺我以前說的一個觀點很對:做研究需要熱愛那片土地和人民。
現(xiàn)在來看,你的學位論文寫得沒有熱情,表現(xiàn)的興趣也不是很大,說到底還是我說的,你對這塊土地缺乏感情,對這塊土地上的人民缺乏多少情感。如果你投入了感情,你就會覺得你做的事情非常有意義,非常有用也有趣。做研究很多時候,都是很主觀的事情,需要對這個事情本身感興趣,有好奇心,只有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才能做的更好,才能做出屬于自己的心得和體會。你工作以后,可能還會面臨著這些問題,因此,在你畢業(yè)前夕,我給你強調(diào)一下。
早上,我看了一本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創(chuàng)作的《局外人》介紹。我感覺你參加你所參與的這個偉大神圣的項目,感覺你在里面真的就像局外人一樣,對項目沒有做出多少貢獻,是令人遺憾和惋惜的事情。當然,也像這本小說要表達的一樣,別人眼里的局外人,其實,當事人可能也有很豐富的情感,只是沒有表露出來而已,對外人來說可能永遠是個謎。
這可能是你們這代青年人比較普遍的問題。將讀書讀研工具化,有的是為了推遲畢業(yè),消極避世,有的是為了拿個碩士學位能更好地就業(yè),當然,這也是人之常情,也是合理的。讀書就是為了以后能有個更好地生活,也的確具有這個功能,否則,就不會有這么多人考研了。將拿學位工具化了,缺乏對科學研究最為樸素的感情,對科學研究這個事情本身缺乏興趣,甚至也缺乏足夠的責任心,這是問題所在。這樣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指導這樣的研究生做科研,缺少了趣味性,太功利的感覺,感覺缺乏檔次和品位,是很沒有意思的事情。同時,年輕人拿學位的過程中,這里面還有很多算計,總想著能剛剛碰線過關(guān)就行,不愿意花費足夠多的時間,甚至不計成本的投入時間,而是綜合的、精細的、全過程、全方位的算計,總希望用最小成本拿到學位就行,甚至想著能蒙混過關(guān),還有機會主義思想作祟。
你在過去三年研究過程中,總是被各種各樣的事情干擾,研究工作停滯不前,或者進展緩慢。同時面臨多個事情是常態(tài),但你們?nèi)菀滓驗閯e的事情,將自己的研究停掉了或者嚴重滯緩了,這是個要命的事情?;蛟S因為不熱愛,所以,遇到其他事情,也就有了回避的借口和理由吧。想一想,這些都是很不成熟,很幼稚的思維。但是,往往因為研究生缺乏科研經(jīng)驗,缺乏對自己能力客觀評估,往往高估了自己能力,或者低估了學位論文撰寫的難度和復(fù)雜度,最后發(fā)表論文不順利,或者學位論文寫得稀爛,最終陷入困境。
人說來也奇怪,雖然千差萬別,但也都差不多。其實,我說的這些道理你們也都懂。但是似乎始終從里面走不出來。你們也都是很好的青年,但因為學業(yè)進展不順而感到焦慮和不安,但往往難以有大的改變。讀書三年,似乎一直在這不愉快的循環(huán)和陷阱中掙扎。對自己不滿,不安于現(xiàn)狀,又無能為力改變現(xiàn)狀,因此,陷于負面情緒的漩渦,這也是很普遍的現(xiàn)象。因此,想成為一名好導師,不僅學問做的好,還要懂點心理學,要能鼓勵青年人,激活青年人的潛力,讓他們能更好地面對、處理當前所面臨的學習科研問題。
一些建議:關(guān)于讀研這個事情,不管功利不功利,都應(yīng)該理性的面對,適當?shù)耐度刖透星?,當一件有趣、有意義,同時從自己人生規(guī)劃來看,這也是必須要完成的事情,要有足夠的重視,提高自己的責任心。不能回避或者拖延要做的事情,也不能敷衍,要努力將自己能力表現(xiàn)出來,符合行業(yè)常識、常規(guī)的表達和開展工作,甚至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在自己的論文里面,能有一些自己的小理解、小趣味和小心思。
不能沉浸在自己的舒適區(qū)里面,要勇于走出自己舒適區(qū),過能讓自己激蕩不安,但能成長的生活,這也是理性生活,也是理想中的生活。未來的路還要依靠你們自己去走,去體會這人間的痛苦與歡樂,去體驗這人生的不易,自悟才能覺醒,才能改變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