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讀書筆記 -- 哲學家們都干了些什么?

2023-08-06 15:38 作者:星云的彼岸  | 我要投稿

《哲學家們都干了些什么? (修訂版)》

林欣浩

123個筆記

哲學家們都干了些什么?book.douban.com/subject/35796039/

哲學家們都干了些什么? (修訂版)-林欣浩-微信讀書weread.qq.com/web/bookDetail/28932750813ab6bd1g010e25

◆ 第二章 拯救哲學的少年國王


>> 二十年后,亞歷山大的軍隊所向披靡,最終讓馬其頓橫跨歐、亞、非三洲,成為人類古代史上面積最大的帝國之一,被稱為亞歷山大帝國


>> 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


>> 不久,更強大的羅馬帝國代替了亞歷山大帝國,統(tǒng)一了大部分歐洲的疆土


◆ 第四章 哲學與基督教分道揚鑣


>> 和其他競爭者相比,君士坦丁對基督教更寬容,也更會打仗


>> 基督教慢慢地成了羅馬帝國的國教,君士坦丁之后的羅馬皇帝下令獨尊基督教,禁止其他宗教的集會,并毀掉了它們的殿堂


◆ 第五章 哲學的坎坷流亡路


>> 在這座城中,住著人類歷史上記載的第一位女數(shù)學家、哲學家希帕蒂婭


>> 不久以后,希臘哲學在歐洲幾乎全部失傳。亞里士多德的著作除了邏輯學之外,其他作品的原始版本都找不到了


>> 我猜想,此時那些書呆子一定絕望極了:前有穆斯林,后有基督徒,真是上天無門、逃無可逃了


>> 唯一的“歧視”是,伊斯蘭教徒可以不繳稅,而基督徒要繳稅


>> 哲學家們被感動得都快要哭了!沒有焚書、沒有歧視、沒有文字審查,他們可以隨意做學問,而且還有人花錢養(yǎng)他們


>> 基督教翻譯家原本是為了批判而翻譯這些典籍的。但不久以后,他們中的一些人就開始哭著喊著尋覓希臘哲學的原本了,以至于非要出高價從他們的穆斯林敵人那里購買


◆ 第六章 哲學重新被啟用


>> 公元476年,中國南北朝的時候,西羅馬帝國的最后一任皇帝被趕下臺。這件事標志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從此以后,歐洲再沒有被統(tǒng)一過


>> 為了取勝,神學家們把吃奶的勁兒都使了出來。而說到辯論,哲學要說第二就沒人敢說第一了。自我陶醉了多年的神學家們這才意識到希臘哲學的價值?;浇痰纳駥W家們開始用各種辦法從東方獲取希臘文獻


>> 經院哲學家想得挺好,他們用哲學去證明宗教,為的是讓宗教也能符合理性的考驗。但是別忘了,懷疑是哲學的核心精神


>> 對于文明來說,最可怕的是焚書,是毀掉學校,是用暴力消滅言論。因為讓人民獲得幸福的方法,就在千百萬文弱書生舍去生命保護的一本本書、一張張紙中


◆ 第七章 教會的權力有多大?


>> 這樣一來,從頭到尾,宗教裁判所在文件上確實和酷刑、暴力沒有任何關系。但其實它們是中世紀最恐怖的執(zhí)法者,無數(shù)人被它們送上了火刑架


>> 誰能想到,擊敗這恐怖統(tǒng)治的,竟然是一個出身貧寒、一無所有的書生


◆ 第八章 哲學再次慘遭拋棄


>> 羅馬圣彼得大教堂(重建):歷經120年建成;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歷經182年建成;比薩大教堂:歷經287年建成;科隆大教堂:歷經632年建成


>> 很快,普通老百姓也能買得起書了,教會再也攔不住普通人閱讀《圣經》。馬丁·路德攻擊羅馬的檄文因此可以在大眾中快速傳播,而不是像有些人那樣只在廣場上匆匆作幾次口頭演講就被扔到火刑架上


>> 剛開始路德和羅馬還不是完全決裂的,兩邊吵一陣,和談一陣。后來雙方矛盾升級,教皇把路德開除出教,路德的文章也越寫越猛


>> 雙方打了個勢均力敵。從此,歐洲基督教分成了兩大派:羅馬一方被稱為天主教;路德一方被稱為新教。另外,東邊的羅馬帝國在此之前還搞了一個東正教


>> 最終,加爾文在日內瓦確立了他在新教中的地位


◆ 第九章 想做痛苦的蘇格拉底,還是快樂的豬?


>> 而懷疑是思考的起點,也是思考成果的檢驗者。懷疑的最大作用在于能避免獨斷論,這樣才能引導我們尋找正確的答案,免得我們輕信一切未經證實的結論


>> 正是照著這個標準思考,西方人才有了哲學,才有了科學,才創(chuàng)造了現(xiàn)代文明


◆ 第十章 笛卡爾的疑問


>> 我的知識不在先賢的書里,而是在實踐檢驗里


>> 笛卡爾找到了答案:他想,不管我再怎么懷疑,“我懷疑”這件事是確定的,它肯定存在吧?那么,只要有了懷疑的念頭,就說明“我”肯定是存在的——“我”要是不存在就不會有這些念頭了


>> “我思”和“我在”不是因果關系,而是演繹推理的關系


>> 他們相信,這世上有一些理性就像幾何學那樣,是超越客觀世界、高于客觀世界的。就算人類滅亡,宇宙毀滅了,幾何知識也是不變的


>> 但不用著急,他后面還會有很多聰明人繼續(xù)完成這項工作


◆ 第十一章 “形而上學”不是個貶義詞


>> 中文典出《易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 第十二章 我的心靈與我的身體無關


>> 有。通過“我思故我在”,笛卡爾還推理出了另一個結論:“我的心靈”和“我的身體”,是兩種不同的東西


>> 您會發(fā)現(xiàn),您小時候覺得自己有過的特離奇的想法,這幫哲學家早就想過了


◆ 第十三章 寒冬夜行人斯賓諾莎的救贖


>> 西方哲學史兩千五百多年,我們介紹的哲學家有十幾位。如果把這些人按照品德排序的話,斯賓諾莎就算不能獨居第一,那也絕對是并列第一的


>> 但當一個人找到自己的哲學答案以后,他是不會被摧毀的


>> 斯賓諾莎回答說,我的確需要金錢,但“我只將我的著作獻給真理”


>> 斯賓諾莎最有影響的著作叫《倫理學》,在他去世后才發(fā)表。這本書的全稱是《按幾何順序證明的倫理學》


>> 實體的特征是,這東西自己就是自己存在的原因,不依賴外物存在。這意味著,外物也不可能摧毀實體


>> 如果實體是無限的,是唯一的,那么這就等于在說,世間萬物,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實體的一部分。因為只是一部分,所以是不完美的一部分


◆ 第十四章 科學派VS數(shù)學派


>> 我們今天取得的所有科學成就,都是綜合使用歸納法和演繹推理的結果


>> 這個缺陷就是,演繹推理不能給我們帶來任何新知識


>> 笛卡爾說人的心中天生就有上帝的概念,洛克說這不對,在有些原始部落人的心里就沒這種觀念。邏輯、理性這些東西原始人也很少提,也不是人先天就有的


>> 所以,科學得出的真理頂多是一種概率真理


>> 笛卡爾、斯賓諾莎代表的數(shù)學派,被稱為“理性主義”


◆ 第十五章 萊布尼茨的哲學論戰(zhàn)


>> 就說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之間的分歧吧,其實可以上溯到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分歧。他們倆對世界的看法就不一樣。一個重視心靈理性,一個重視現(xiàn)實經驗


>> 如果不怕被指責牽強的話,我們還可以說,重視個別經驗、對獨斷論充滿警惕之心的經驗主義,是英國人古板的民族性格的體現(xiàn)。而試圖從萬物根本一勞永逸地建立一個大一統(tǒng)理論的理性主義,正是荷蘭和法國浪漫精神的代表


>> 內心里,他在很多地方都和斯賓諾莎有共鳴


>> 萊布尼茨在給他的貴族小姐們解釋這件事的時候,說了一句名言:“世上沒有兩片樹葉是相同的?!?/p>


◆ 第十七章 萬物皆物理?


>> 要換成是我,那時候也得成為牛頓的粉絲,簡稱牛腩。成天往胡克和萊布尼茨的博客上刷留言:誰說我們頓頓抄襲了,就算是抄,你們有他抄得那么好看嗎


>> 然而機械論也有弱點


◆ 第十八章 你相信宿命嗎?


>> 可怕的地方就在于,一旦我們接受了最嚴格的決定論,那就意味著人類沒有了自由意志


>> 決定論和宿命論很像


◆ 第十九章 干掉因果律——休謨


>> 因此,休謨認為,我們所謂的“我”,不過是一堆經驗片段的集合而已,并沒有一個獨立于經驗的、實在的“我”存在


>> 休謨把其中最不靠譜的——理性主義者們的那些公設都給去掉了


>> 統(tǒng)計學上有一句經典的話,“相關性不代表因果性”


◆ 第二十章 哲學遇到麻煩了


>> 休謨有一句名言——你怎么知道明天的太陽會照樣升起


>> 好家伙,在因果律問題的兩端,一邊是沒有因果律,那科學就完蛋了;一邊是有因果律,但就會沒有了自由和道德。你說你相信哪個?兩個都不好受


◆ 第二十一章 教會的衰落


>> 我們之前提過的很多哲學家,比如笛卡爾、斯賓諾莎、洛克、休謨,還有后面的康德、帕斯卡,他們的著作都上過這本《禁書目錄》


>> 《利維坦》一出來,教會和保守勢力都怒了。一查這人誰啊,原來就是一家庭教師出身,沒權沒勢的,嘿,辦你還不容易嘛


◆ 第二十二章 宅男拯救哲學


>> 在隨后的歲月中,康德不斷地申請當教授,但是不斷地失敗,結果這個編外教師康德足足干了15年,直到46歲的時候,才獲得了教授的職位,這是非常晚的了


>> 他這才一咬牙,抓緊用了短短四五個月的時間把他最重要的《純粹理性批判》寫完


>> 康德認為,我們應該把主客觀世界的關系顛倒過來


>> 在他的哲學里,不是心靈去感受經驗,而是心靈加工和生產出了經驗。當然,這加工過程并不是任意的


>> 既然我們的自由意志不受因果律的控制,那么表象的世界也就不是一個決定論的世界了


>> 而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正好證明了“我”這個概念不需要經驗就可以存在。那么既然“我”的概念是先驗的,時間的觀念自然也就是先驗的


>> 時間、空間和因果律這些概念是先于我們的經驗而存在于我們思維中的


>> 歌德將康德的理論生動地解釋為:“如果我不是從一開始就心里裝著這個世界,即使睜著眼睛,我也看不見?!?/p>


>> 康德認為,這背后的原因就是,這些命題討論的內容不在表象世界中,而是屬于物自體的世界,是我們的理性無法認識的。如果我們非要用理性去討論,就會出現(xiàn)這種自我矛盾的情況。這也就是為什么不同的理性主義者研究這些問題會得出相反的結論


>> 康德的解決方法是,他把世界分成了兩個部分。一個部分完全不可知,另一個部分則可以用理性把握。不可知的那部分因為永遠不可知,所以對我們的生活沒有什么影響。只要我們在可把握的世界里生活,理性就又恢復了威力


>> 比如對于“二律背反”問題,理性就無法去討論。因此,并不是一切事物都會遵守邏輯


>> 用叔本華的話說,任何人在讀懂康德之前都只是一個孩子


◆ 第二十三章 哲學能囊括一切嗎?


>> 康德的真理靜止不動,黑格爾的真理是在運動的


>> 但是剛才說過,在黑格爾看來,最終真理是變化的,不是靜態(tài)的,所以最后的哲學答案也不是一句話,而是整個人類的哲學史


◆ 第一章 傲慢的叔本華


>> 此時的叔本華不僅在生活上獨立了,在哲學的道路上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他崇拜康德、鄙視黑格爾。就像我們前面說的,他覺得黑格爾是欺世盜名的騙子


◆ 第二章 悲觀主義不悲觀


>> 我還可以用非理性的方式認識我自己。我可以用“直覺”去審視自己的內心,閉上眼睛,直接去感受自己本心里的東西是啥。用白話說就是“捫心自問”,當我們處于這種狀態(tài)的時候,就可以認識到物自體


>> 你以為你在靠理性生活,實際上還是在滿足生命意志。所以理性以為自己克制了生命意志,其實還是在生命意志的操控之中


>> 所以叔本華認為理性和直觀相比,理性的謬誤更多,非理性的直觀更接近真理


>> 理性不是沒有用,它只是實現(xiàn)意志的工具而已


>> 歸根結底,驅使我們求知的,還是“消除焦慮”之類的欲望


>> 它讓我們產生欲望的目的不是讓我們高興,而是讓我們動起來別停


>> 在叔本華看來,人雖然表面上是自由的,但其實是在受生命意志的控制。人類就算有自由,也是一種被奴役的、極為悲慘的自由


>> 叔本華用“生命意志”來解釋人類的欲望,但在今天看來,用激素來解釋要更加準確一些


◆ 第三章 尼采瘋了


>> 尼采,一般人以為他是一個放蕩不羈的狂人——不!生活中他是一個溫和的智者


>> 諷刺的是,在尼采瘋了以后,財富和榮譽接踵而來。他出了名,人們像對待圣人一樣崇拜他,王公貴族爭相拜見他,就好像只要看一眼這位已經失去了神志的可憐人,就可以沾上一點兒哲人的仙氣一樣


◆ 第四章 “上帝死了”


>> 在尼采看來,之前哲學家們聲稱找到的答案,都是騙人的。既沒有上帝,也沒有哲學真理,這世界也不存在什么意義,整個世界都是虛無的


>> 尼采說,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里都有一種叫作“權力意志”的東西?!皺嗔σ庵尽边@詞指的并不是政治權力,而是一種類似于叔本華的“生命意志”的物自體,是一股要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更有創(chuàng)造力的,永不停息的欲望


>> 總之,尼采和叔本華一樣,認為這世界是悲觀的,人生是痛苦的,但他們的解決方法不一樣


>> 在這個背景下看,尼采自然會贏得西方社會的廣泛接受,甚至可以算是一個預言家


>> 真理有用,錯誤沒用甚至有害。比如因果律的問題,尼采的解釋是,根本就沒有因果律,相信因果律是因為,我們不相信它,就沒法生活


◆ 第五章 克爾凱郭爾與“信仰的飛躍”


>> 我們之前在說斯賓諾莎的時候提到,越是生活痛苦的人越關心個人幸福。克爾凱郭爾的遭遇如此痛苦,可以想象,他對個人幸福、個人命運會有多么關心。他又受到他父親的影響,非常關注信仰


>> 克爾凱郭爾特別強調個人的選擇。黑格爾說一切事物都要符合辯證法的必然規(guī)律,人類的行為也不例外??藸杽P郭爾反對這個說法——假如人的行為必須符合必然規(guī)律,那人類還談什么自由呢


>> 正活著的人,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


>> 我們前面對“人生意義”的長篇討論,僅僅是思想上的熱身。而最后的人生答案,不在討論之中,而在討論之外的“精神一躍”


>> 如果我們信仰上帝,假如上帝存在呢,我們就會獲得巨大的好處;假如上帝不存在呢,我們也不會因此失去什么


◆ 第七章 你真的了解進化論嗎?


>> 進化論把這神秘性給打破了。進化論就像牛頓力學那樣,把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解釋得極為簡潔


>> 而且基因的最高目標是繁衍自己,而不是讓人類快樂。從這個角度講,的確可以把人類看成是基因用來滿足目標的工具,看成是被基因操縱的木偶。叔本華對“生命意志”的描述是很有洞察力的


>> 從生理上說,“權力意志”不過就是一股激素而已,人們吃藥、生病、衰老都會輕易削弱它


>> 用進化論可以這么解釋:動物在競爭中,只有進化出時間、空間的概念,才可能觀察外界,判斷時機,才能更好地生存


◆ 第十章 高富富富富富帥——維特根斯坦


>> 后來凱恩斯給過維特根斯坦很多幫助


>> 一個是,毛姆小說《刀鋒》主角的原型就是維特根斯坦,兩者在經歷上有很多呼應的地方


◆ 第十一章 用邏輯搭建哲學大廈


>> 其他的哲學問題,特別是形而上學問題,全都是沒有意義的偽問題。要么違反了種種邏輯規(guī)則,要么無法用經驗去實證


>> 所以維特根斯坦說:“凡是可說的事情,都可以說清楚,凡是不可說的事情,我們必須保持沉默?!?/p>


>> 維特根斯坦揭示的,其實是理性思維和現(xiàn)實的矛盾


>> 說明理性根本無法擔負從總體上解釋世界、指導生活的任務


◆ 第十二章 哲學其實很實用


>> 和邏輯實證主義差不多同一個時期,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哲學流派——實用主義


>> 實用主義在美國很受歡迎,實用主義哲學家也大多是美國人


>> 這個哲學觀點能不能幫助我們減少痛苦,能不能讓我們內心平靜,能不能讓我們不再空虛、不再恐懼、不再陷入物欲的無限煩惱之中


◆ 第十三章 如何看穿偽科學?


>> 這個理論叫作“概率真理”,說科學家不可能找到絕對真理,但起碼能不斷提高科學理論為真的概率


>> 形而上學走不通,也就是說,理性不可能回答“世界的本質是什么”“終極真理是什么”“人生的意義是什么”等問題。如果硬要回答,答案一定是獨斷的,或者在推理上有錯誤


>> 最直接的答案是不可知論和虛無主義


>> 看來任何時代的人都熱衷于傳八卦,而且越傳越邪乎


◆ 第十四章 科學不為真理,只為實用?


>> 奧卡姆剃刀能證明車庫里的隱形龍不存在嗎?沒有,它只是當作隱形龍不存在


>> 為什么明明有更準確的理論我們不用,非要用不夠準確的呢?原因不用我說,您肯定知道:牛頓力學在日常生活中已經足夠準確而且足夠簡單


>> :科學就是建立在經驗主義基礎上的、以實用主義為原則篩選出來的、可以被證偽的理論


◆ 第十五章 為什么要相信科學?


>> 雙盲實驗在這個問題上,排除的是“巴納姆效應”的干擾。這是一個心理學效應,說的是人們傾向于相信為自己量身定做的、模糊的性格預測,而不管這個預測是不是真的準確


◆ 第十七章 人生荒誕、無意義嗎?


>> 在存在主義者看來,世界就像這場車禍一樣,是荒謬的


>> 在沒有意義的情況下,人們還得假裝有意義地活下去,所以存在主義者認為,這個世界是荒謬的


>> 所以薩特認為,人的本質在哪兒呢?就在人的每一次自由的選擇里


>> 真正的自由意志,是經過認真思考后的結果。思考的是什么呢?思考的是我能不能為我的選擇負責


>> 無論生活怎么摧殘、禁錮我,總有一部分自由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中。我通過對這些自由的鄭重選擇,獲得了我的自由意志,確認了我的存在,創(chuàng)造了我的本質。這是任何人都奪不走的。這是存在主義版本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這是哲學給我們的尊嚴


>> 人生虛無的必然面前,我們還可以選擇怎么面對這宿命和虛無


◆ 小結 人生的意義


>> 對于客觀經驗領域,也就是對于我們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世界,最好的研究方法是“基于經驗主義和實用主義的可證偽的理論”。說白了,就是科學。作為現(xiàn)代人,拒斥科學方法和科學成果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 對于這種用一碗飯就可以暫時“懸置”起來的哲學問題,我給它們起了個名字,叫“吃飽了的哲學問題”


>> 而且以人類現(xiàn)有的經驗而言,死亡是宇宙中少有的一件不可逆的事情。人死以后,再也回不到原來的生活中,想后悔也來不及了


讀書筆記 -- 哲學家們都干了些什么?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孟津县| 历史| 青龙| 栾城县| 阳西县| 夏邑县| 广南县| 昌宁县| 土默特右旗| 金寨县| 东明县| 梓潼县| 潜山县| 定南县| 白银市| 千阳县| 沾化县| 深圳市| 衡东县| 当阳市| 景泰县| 张掖市| 银川市| 宿州市| 昌邑市| 桦南县| 仪陇县| 武义县| 武定县| 南川市| 舞钢市| 神池县| 宽城| 阳江市| 土默特左旗| 蕉岭县| 图们市| 台东县| 随州市| 固原市| 金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