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O宇宙指南】UNSC海軍情報室 —— 永遠警惕

埃米爾-A239:凱特,你讀過他的檔案了?
凱特-B320:只有那些沒被黑線涂掉的部分。
—凱特如此說明B312的ONI履歷
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ONI,通常發(fā)音為/o?ni/)是UNSC海軍的情報部門,雖然表面上只是海軍的信息收集和分析部門,但事實上,ONI的業(yè)務遠比單純的情報收集更加廣泛。直白來講,ONI早已發(fā)展為了星際超級間諜組織,并通過其龐大的影響力網(wǎng)絡直接影響或控制UNSC和UEG的許多方面,如信息控制和代理經(jīng)營。
ONI因其在獲取和利用軍事情報方面的杰出表現(xiàn)而聞名,并因以使用詭計、欺騙和操縱來捍衛(wèi)人類以實現(xiàn)其目標而臭名昭著。此外,ONI還開展過許多特殊項目,如斯巴達超級戰(zhàn)士項目、雷神之錘動力護甲項目,以及對先行者裝置的調查,其中最著名的是特里維廉裝置。


歷史
ONI成立于2178年,其開展的已知最早的項目為2321年的獵戶座計劃,旨在提高CMA部隊戰(zhàn)士的戰(zhàn)斗力。但最終,該計劃遭無限期擱置。
2491年,ONI對埃利亞斯·卡佛博士關于殖民地即將爆發(fā)大規(guī)模叛亂的學說進行了充分研究,并開始根據(jù)這套理論對即將到來的大反叛做準備。2512年,邁克爾·斯坦福斯中將就任第三處領導人,在他的執(zhí)政期間,第三處處于最繁忙的時期,包括雷神之錘、永恒之槍和斯巴達II項目在內的重要計劃都是這段時間內展開。
2517年,ONI啟動了第二代獵戶座計劃,也就是后來的斯巴達II計劃,并將網(wǎng)羅的計劃候選者綁架到致遠星。


人類星盟戰(zhàn)爭
在戰(zhàn)爭最開始的豐饒星接觸事件中,ONI特工吉蘭·艾爾-西格寧少校本是派遣來豐饒星監(jiān)督可能的反叛活動,在第一次豐饒星之戰(zhàn)中,ONI接管了豐饒星的控制權。
幾個月后,斯坦福斯計劃奪取一艘星盟船艦,以更好地了解星盟科技。ONI安排了斯巴達II戰(zhàn)士和巡游艦艦隊執(zhí)行這項任務,并計劃將奪得的敵艦交給ONI材料組進行研究,計劃于涅瑟普星展開,但最終沒能成功。
在戰(zhàn)爭初期的幾個月中,ONI的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星盟可能在過去造訪過地球,最有可能的是星盟中的昂茍伊種族。因此,星盟獲得了“小綠人”的綽號。
2526年,第二處對丹尼爾·布萊克將軍強調了星盟威脅,導致科布羅軍事學院加強了防御。除此之外,他們還派出特使,就星盟威脅向外殖民地領導人發(fā)出警告,停止敵對行動,接受UNSC的保護。殖民者們最初嘲笑ONI的建議,但當ONI放出幸福星的影像資料后,他們改變了主意。
在戰(zhàn)爭過程中,ONI控制或消滅了大多與自己競爭的民間或軍事情報組織。
2532年,一些供斯巴達II戰(zhàn)士使用的化學品在未經(jīng)凱瑟琳·哈爾西博士的批準下,被送往了阿爾戈利斯、艾利爾和子午星ONI實驗室。
至少從2550年開始,ONI的代號“D”和“S”的特工開始對阿崔奧克斯進行關注,一直持續(xù)到了2558年。同年,致遠星維斯格勒附近發(fā)現(xiàn)了一個隕石撞擊坑,ONI對外宣傳這座撞擊坑具有冶金和天體物理學意義,為拉茲洛·索瓦德教授正在進行的考古調查打掩護。
2552年中期,ONI第三處發(fā)起了紅旗行動,旨在結束人類星盟之間長達27年的戰(zhàn)爭,作為避免人類即將被星盟徹底擊敗的絕望嘗試;但由于致遠星的淪陷導致UNSC隨后撤退到地球,該行動從未執(zhí)行過。?

在地球之戰(zhàn)前,藍隊成員弗雷德104和琳達058在位于地球的ONI設施向其報告了關于初次反擊行動的內容。在地球之戰(zhàn)的沃伊戰(zhàn)場上,ONI第101偵察部隊向當?shù)氐腢NSC部隊提供了態(tài)勢報告。

戰(zhàn)后
戰(zhàn)后,ONI已經(jīng)擴展為了聯(lián)合地球政府的主要情報部門,且在該領域幾乎擁有無可置疑的權威性和權利。由于自身與UNSC的微妙關系,ONI擁有很大程度的行動自主權。
戰(zhàn)后某個時期,第三處開始執(zhí)行黑球項目,旨在為斯巴達戰(zhàn)士和科學隊模擬部署在環(huán)帶的情況。而第二處聘請了本杰明·吉拉德去采訪那些在戰(zhàn)爭中曾與士官長并肩作戰(zhàn)的人,并給予了他120000 cR作為報酬。在人造物聯(lián)盟沖突之前,第二處開展了關于斯巴達戰(zhàn)士及其在保護殖民地安全中的重要性的公眾宣傳活動。
截止至2555年,瑟琳·奧斯曼上將已經(jīng)接替瑪格麗特·帕蘭戈斯基上將擔任了ONI領導人。截止至2558年,ONI已經(jīng)加入了UNSC安全理事會,甚至擁有一個席位,由奧斯曼擔任代表。

在2558年的造物聯(lián)盟沖突中,ONI在守護者入侵地球時銷毀了所有機密資料,以防落入敵手。而奧斯曼和泰倫斯·胡德上將也及時撤離地球,抵達了安全的未知世界。
職責與行動
塔利莎·梅瑟:反正我信不過你。
詹姆森·洛克:如果人們相信我們,我們就不會來干現(xiàn)在的活。
—倆人就ONI的性質進行談論
ONI負責UNSC的通信情報(SIGINT)、人類情報(HUMINT)、反間諜、宣傳和絕密計劃研發(fā)。雖然名義上是UNSC海軍的情報部門,但實際上獨立于其他的UNSC武裝部隊分支運作,甚至有時會違反UEG法律和UNSC軍規(guī),來達成自己那不可告人的目標。ONI的總指揮官目前是海軍上將瑟琳·奧斯曼,她是瑪格麗特·帕蘭戈斯基的繼任者兼門徒。

由于ONI幾乎負責整個UNSC的情報事務,它會雇傭很多其他軍事部門的成員,甚至是平民,來完成自己的秘密工作。它的許多職能和分部,如Beta-5部門、斯巴達II和斯巴達III項目,都是謎一樣的存在,ONI人員也被海軍本部的官兵們視為迷一樣的存在。

ONI在技術層面上隸屬于UNSC海軍司令部。但實際上,ONI的活動遠遠超出了情報收集范疇,并且經(jīng)常直接接收UNSC最高指揮部的授權和命令。甚至有些時候,ONI會在不通知最高指揮部或得到官方授權的情況下展開私下行動,比如K5小隊的存在;而ONI總指揮本人通常都被認為在整個UNSC甚至是整個UEG中都擁有極高的權力。為了確保ONI在該領域的霸主地位,任何可能威脅或與自己競爭的情報機構都遭淘汰;根據(jù)ONI人工智慧黑盒的說辭:
敵對機構并不存在,我們把他們都閹了,讓他們在暗處瑟瑟發(fā)抖。
ONI作為一支情報部門,卻擁有數(shù)量異常龐大的軍事資產,甚至維持有自己的艦隊。例如,ONI在戰(zhàn)后一直試圖保持對海軍旗艦UNSC無盡號的聯(lián)合控制,其船員也沾染了很多ONI成分。在UNSC海軍中,ONI還擁有自己的巡游艦艦隊,這些隱身巡游艦是關于星盟情報的重要獲取手段。ONI下轄有自己的戰(zhàn)地情報部門,并會與UNSC主流軍事單位共享這方面的情報。
ONI實際上完全控制了UEG殖民地之間的信息流;在人類星際殖民的過程中,難免發(fā)現(xiàn)了一些先行者遺留下來的東西。ONI隱藏了關于先行者遺跡的存在,并壟斷了對它們的異種考古研究;任何研究這些異星文物的科學家都由ONI指派。為了防止相關機密信息泄露,ONI能夠對任何UEG數(shù)據(jù)庫進行數(shù)據(jù)抹除,抹除所有的特定信息數(shù)據(jù)。其中最知名的例子是奧星,最初奧星只是作為理想的人類棲息地,但在從此發(fā)現(xiàn)了先行者科技后,ONI從UEG的所有數(shù)據(jù)庫中抹除了奧星的存在。
下屬部門
有人覺得ONI是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快別鬧了。按照官方對外宣稱的版本我們擁有四大機構,但其中只有一個知道ONI的分支遠不止這個數(shù)。ONI第二處主要由心戰(zhàn)和人力資源部門組成,成天自欺欺人地以為自己不像其他部門那么骯臟;第零處自認能監(jiān)控一切,成功蒙騙了第二處便自以為是地覺得同樣能在第一處和第三處眼皮子底下瞞天過海;第一處主要負責與其他軍種協(xié)調互動,除了一小部分活動外絕大多數(shù)行動都可以擺在臺面上明講;第三處干的都是見不得人的勾當,一旦曝光就會讓一大票人死得干脆利落,至于死法肯定各種別出心裁。技術層面上講你們是ONI總指揮的禁衛(wèi)軍,不屬于上述任何部門,我們籠統(tǒng)地稱之為直屬ONI總指揮的核心四組,但實際上該部門隸屬核心五組,或稱B-6,殖民地安全部直接聽命于它。你們也許注意到我壓根沒提到最高指揮部,這是因為ONI對最高指揮部陽奉陰違,對它宣傳它才是地球上最有權勢的政治實體,總的來說這招挺管用。怎么樣,聽糊涂了吧?要真是如此我的目的就達到了,因為這正是我的職責所在。
—黑盒向K5小隊成員說明ONI的組成
第零處 — 內務部
零處是ONI的內務部,負責ONI的內部事務和安全審查。零處的工作非常謹慎;且零處本身的真實性質和活動也是高度機密的,在ONI指揮體系之外從未公開存在。然而,ONI的其他部門似乎知曉零處的存在,雖然他們成功地向第二處隱瞞了自身,但其他部門發(fā)覺到了一些端倪,并積極向零處反向滲透。
第一處 — 軍事情報部
它是ONI中歷史最為悠久且最“傳統(tǒng)”的部門,且是ONI中唯一一個具有顯著公眾影響力的部門。
第一處是ONI的主要情報收集部門,也是為UNSC服務的主要部門。其職責包括通過軍事間諜活動收集信息和破譯密碼,除此之外,第一處的艦隊情報中心還負責代表UNSC和UEG發(fā)布躍遷旅行禁令、殖民地疏散通知和威脅警告,以及負責掩蓋ONI不希望公眾得知的地點的所有信息,例如奧星。
第二處 — 信息行動部
第二處最初是ONI的公關部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已經(jīng)發(fā)展為一個專門的信息塑造組織。但不管是UNSC還是公眾都沒有對它予以重視,只是單純將其視為宣傳機構。
該處的職責是對外溝通和士氣輸出,以及處理殖民地之間的通信,減少謠言和不想讓公眾得知的信息的傳播,防止這些信息對士氣和民意造成不利影響。就是把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黑的。無中生有、暗度陳倉,這就是“信息塑造”。
它曾負責向公眾公布關于斯巴達II計劃的部分細節(jié),在人類星盟戰(zhàn)爭的至暗之時提高整個UEG的士氣。在關于斯巴達戰(zhàn)士的信息公布后,第二處便將所有陣亡的斯巴達戰(zhàn)士標記為MIA,以維持斯巴達永遠不死的神話。因為據(jù)信,關于超級戰(zhàn)士的死訊會極大削弱UEG本已就日漸低迷的士氣。第二處還負責將預先錄制的人類載波信號從各個位置廣播到躍遷空間,以對星盟的測量造成誤導,防止他們發(fā)現(xiàn)地球。

第三處 — 直接行動部
第三處是ONI的最高機密項目執(zhí)行部門,負責UNSC的特別采購、項目研究和技術開發(fā),并監(jiān)督ONI中利用異星先進技術進行創(chuàng)新的各個研究團隊。它負責關于斯巴達II和斯巴達III之類的高度機密項目。雖然第三處的一些行動是為人所知的,且因計劃的成功而廣受贊譽,但UNSC海軍陸戰(zhàn)隊和UNSC高層實際上對這些作秀不屑一顧,斯巴達戰(zhàn)士便是如此,這些超級戰(zhàn)士被一些人視為“怪胎”。雖然第三處總體上的目的不為人所知,但第三處下屬的B3部門以逆向星盟技術(最出名的是齊格亞爾點防御護手)而聞名。除了執(zhí)行黑色行動外,第三處的B5部門還參與了斯巴達II項目,該項目對第三處的大多數(shù)人保密,這種保密措施旨在確保項目的高度安全。而B6部門則在各種行動中控制著規(guī)模不明的斯巴達IV單位,包括反叛亂任務。

第三處分支部門
ONI材料組:負責高級材料的研發(fā),最重要的項目是斯巴達戰(zhàn)士的雷神之錘護甲,以及在此之前的原型外骨骼裝置。也正是ONI材料組重啟了赫倫汀項目,最終研發(fā)了Mark III【B】外骨骼。后來,赫倫汀項目與世界樹項目合并,研發(fā)了包括Mark I原型機和Mark IX螳螂號防御系統(tǒng)在內的杰作。其他產物包括XRP12精靈號支援載具及其X23電磁脈沖炮;M145D犀牛號的宙斯級等離子火炮,甚至是行星毀滅者新星核彈。

ONI分水嶺設計局也是它的其中一個單位。在人類星盟戰(zhàn)爭中,它生產了2000套SPI護甲,配發(fā)給斯巴達III戰(zhàn)士。戰(zhàn)后,它為一系列初代雷神之錘護甲和GEN2變體進行了升級。

暗影之巔:信息部門,專用于恢復、分析和解碼第三處所需的數(shù)據(jù)內容。
第四處 — 監(jiān)控部
ONI的秘密調查組,負責調查新發(fā)現(xiàn)的世界,同時開展異種考古工作。為的是多多占領屬于ONI自己的秘密世界,不受UEG的監(jiān)管。除此之外,他們還負責對前星盟殖民地、流放者殖民地和獨立人類殖民地進行偵察。
其他
除了上述有序列號的主要部門外,ONI還有一些鮮為人知或僅存于“理論”上的細分單位。
戰(zhàn)略反應層:由三名ONI核心人物組成的重大決策層,在重大危機之際進行協(xié)商應對

信息部隊:這支部隊的任務是廣播無線電信號,對星盟艦隊和部隊的行動進行混淆,好為UEG殖民地爭取撤離時間
巡游艦部隊:負責管理巡游艦的部署和電子情報收集

殖民地安全司:曾下屬于CAA的部門,CAA被并入UNSC后它被并入ONI。它負責在殖民地內執(zhí)行情報收集代理,并直接向ONI總指揮報告
逆向工程和原型設計——異種科技學:利用來自星盟和先行者的先進異星科技進行創(chuàng)新,擁有無限的資金和資源資助,只對ONI內部存在,由許多在人類星盟戰(zhàn)爭期間建立的小團體組成。與ONI材料組一樣,他們通過米斯利亞軍械庫等軍工集團向UNSC部隊輸送了許多先進武器裝備。他們的活動包括武器開發(fā)、技術研究和分析、重新應用外星技術、載具開發(fā)和硬光技術研究。目前他們最大的成就是獲得了用于UNSC無盡號的先行者躍遷空間驅動裝置。

物理和技術安全辦公室:負責UNSC軍事基地和信息倉庫的安全。
ONI安保部隊:ONI的主要安保部隊,一般從UNSC陸軍和海軍陸戰(zhàn)隊中吸收成員。億萬懦夫研究站在遭遇宣教士襲擊時,站內就駐扎有一支ONI部隊。
特勤單位
斯巴達黑隊

斯巴達灰隊

雪貂小隊
K5小隊

Papa-10
洛克特派團(解散)

第111偵察隊
第56裝配小隊:負責施工億萬懦夫研究站
符號和徽章
ONI的LOGO有很多層含義:表面上看它是一個抽象風格的監(jiān)控衛(wèi)星,但它也代表著代表洞悉的金字塔、全視之眼和指向天空的箭頭。
人員
ONI人員,特別是軍官,通常被稱為“特工”。許多ONI人員在履行職責時享有很大的自由度,經(jīng)常違反法律和道德界限,或向UNSC獅子大開口索要大量資源來實現(xiàn)目的。ONI內部內卷異常激烈,氣氛高度緊張。ONI人員的所作所為會受到嚴格的監(jiān)控,犯錯往往會導致降級或終止雇傭。
ONI的知名人員包括:
瑪格麗特·帕蘭戈斯基上將:前總指揮

瑟琳·奧斯曼上將:截止至2558年仍任ONI總指揮
邁克爾·斯坦福斯中將:前第三處領導人

詹姆斯·艾克森上校:前陸軍聯(lián)絡人
斯巴達黑隊:?直屬ONI的斯巴達II單位
瑪格麗特-053(黑1)
羅馬-143(黑2)
奧托-031(黑3)
維克托-101(黑4)
赫爾佐格上校:第零處人員
邁克爾·沙利文中校:高級通信總監(jiān)
瑪雅·??栔行#篛NI探員
達米恩·?霍迦斯上校:ONI探員;2558年離職
福哈賈德-084少校:斯巴達II項目落選者;數(shù)據(jù)分析師
吉蘭·艾爾-西格寧少校:在豐饒星接觸事件中充當指揮
詹姆森·洛克少校:前ONI探員;現(xiàn)四期斯巴達戰(zhàn)士
約翰·史密斯少校:領導了ONI在蒙娜麗莎號上的洪魔實驗
維羅妮卡·戴爾上尉:第一處特工;曾參與蒙巴薩之戰(zhàn)
埃利亞斯·哈維遜中尉:04光環(huán)之戰(zhàn)幸存者之一,在初次反擊行動中犧牲
拉尼·索貝克:第一處分析師
康納·布里恩:異種語言專家
薇塔·洛皮斯:雪貂小隊領導人
代號:通常嫌疑犯:對普雷斯頓·科爾作出分析的特工
代號:外科醫(yī)生:第三處高級特工
代號:煤礦工人:外科醫(yī)生的同事
平民顧問
本杰明·吉拉德:為第二處工作的記者兼戰(zhàn)地攝影師
凱瑟琳·哈爾西博士:因在第三處的工作而家喻戶曉,后被ONI因罪逮捕
亨利·格拉斯曼博士:UNSC無盡號的天體物理學家兼首席工程師
麥露迪·阿齊克韋:UEG外交使團特使
艾倫·安德森教授:UNSC火靈號的異種考古學家
伊萬·菲利普教授:桑赫利專家兼分析師
雇傭人員
艾提'瑟菲:桑赫利雇傭兵
戰(zhàn)地手冊
ONI向其人員提供了許多戰(zhàn)地手冊,供作戰(zhàn)環(huán)境使用:
戰(zhàn)地指導手冊FM 90-10-140:提供了ODST及其使用的系統(tǒng)和武器的信息
航天器資產
航天器型號
克里普索級滲透艦
黑貓級小型巡游艦
翼手目級小型巡游艦
日蝕級巡游艦
剃刀級巡游艦
寒冬級巡游艦
撒哈拉級重型巡游艦
空白點級巡游艦
U81兀鷹號
設施
ONI的許多設施采用了非常獨特的建筑和設計風格,反映了ONI的角色和工作性質。雖然典型的UNSC美學設計傾向于軍國色彩和實用主義,但ONI的建筑物往往更像是紀念幣,氣勢恢宏,建筑物表面棱角分明、邊緣鋒利,給人的整體印象類似于隱形飛機,這種設計風格也體現(xiàn)在ONI的巡游艦上。ONI建筑物的傾斜外部設計與整潔、無菌的內部空間形成對比,內部空間均采用冷色調照明,主要是白色內飾,在較大的空間(如中庭)會大量使用玻璃和鋼材。就比如致遠星的刺刀基地、奧林匹克塔樓和新蒙巴薩的阿爾法站點都是ONI設計美學的絕佳展現(xiàn)。
阿爾戈利斯
T12A武器研究設施

阿卡迪亞
未知ONI設施

加百利β
英尋站

卡羅星
吉拉站
鯨魚座IV
大馬士革材料測試設施

地球
阿爾法站點

Beta-5部門軍械測試設施
查拉基地
最高指揮部B6設施

新鳳凰城ONI設施
阿爾法研究中心
新江源武器測試設施
奧爾特星云
出納站
埃雷布斯VII
未知研究設施

03光環(huán)裝置
伊萬諾夫研究站
05光環(huán)裝置
里斯本站
奧本星
拂曉行動基地

奧星
科拉希營地

67區(qū)
ONI特里維廉研究機構
致遠星
城堡基地
最高指揮部歐米伽軍械庫
奧林匹克塔樓

ONI醫(yī)療設施

刺刀基地

安魂星
哥白尼基地
伽利略基地

未知位置
子夜設施
銀月號

瑣事
ONI的座右銘是“永遠警惕”,這也是美國民航巡邏隊的座右銘,拉丁語Semper Vigilans轉換為英語意思是Always vigilant
Bungie有一款同名第三人稱動作游戲《ONI》,早于光環(huán)1。游戲以日本神話中一種類似食人魔(ogre)的生物命名
單位信息
成立:2178年
隸屬:UNSC
所屬分支:UNSC海軍
類型:情報機構
職責:
艦隊觀察和分析
宣傳
間諜活動
秘密偵察
高級研究
座右銘:永遠警惕
人員稱謂:特工
參與戰(zhàn)斗:
大反叛
人類星盟戰(zhàn)爭
大分裂
戰(zhàn)后沖突
指揮官:
瑪格麗特·帕蘭戈斯基(25XX–255X)
瑟琳·奧斯曼(255X–)
畫廊



出場名單
光環(huán):致遠星的淪陷(首次出場)
附錄
光環(huán):洪魔
附錄
光環(huán):初次反擊
附錄
我愛蜜蜂
光環(huán)2
來自宇宙的聲音(僅提及)
光環(huán)圖文小說
光環(huán):奧星的幽靈
光環(huán):起義
光環(huán)3
光環(huán):豐饒星接觸
光環(huán):科爾協(xié)議
光環(huán)戰(zhàn)爭:創(chuàng)世紀
光環(huán)戰(zhàn)爭
光環(huán):地獄空降兵
光環(huán)3:ODST任務前報告
光環(huán)3:ODST
光環(huán)傳奇
歸家
原型機
包裹
光環(huán):進化-光環(huán)宇宙的基本故事
棄兒
鷸蚌相爭
塵土飛揚
獵頭者
蒙娜麗莎
科爾的傳奇一生與最后一役
來自威廉·亞瑟·伊克巴爾博士辦公室的信
光環(huán):血脈
光環(huán):致遠星
光環(huán):瑞曲之隕
光環(huán):焦土
光環(huán):星期四戰(zhàn)爭
光環(huán):冥冢
光環(huán)4:邁向黎明
掃描
光環(huán)4
斯巴達行動
光環(huán):靜默
光環(huán):惡化
光環(huán):眾生訓誡
光環(huán)2:周年版
終端機
光環(huán):新軍
獵尋真相
歡呼
別來無恙
狩獵信號
光環(huán):斯巴達打擊
光環(huán):末路曙光
瑞曲之隕 - 動漫系列
光環(huán)5:守護者
限量版檔案(僅提及)
光環(huán):地面指揮(僅提及)
光環(huán)神話
光環(huán):裂隙
鑒往知來(僅提及)
一觸即發(fā)
真實的謊言
羅斯巴赫的世界
光環(huán):煙與影
光環(huán)戰(zhàn)爭2
光環(huán):使節(jié)
光環(huán):懲戒
光環(huán):奧星遺物
光環(huán):附帶損傷(僅提及)
光環(huán):壞血
光環(huán):靜默風暴(僅提及)
光環(huán):官方斯巴達戰(zhàn)地手冊
光環(huán):為戰(zhàn)而生
光環(huán):叛逆者
光環(huán):湮滅
光環(huán):子午分度
光環(huán):致遠星的暗影
光環(huán):光之點
光環(huán):神圣之風
光環(huán)無限:記憶特工
光環(huán)無限(僅提及)
相關內容




(截止至2023.1.19 / 修訂號2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