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冷知識,秦朝與韓國。徐??赡苁侨毡救俗嫦?。原來日本群島歷史上也有一個秦國
秦始皇與美洲純屬腦洞。不要在意這些細節(jié)。(狗頭)
韓國歷史上的三韓部落時代與古代中國的關系
辰韓在馬韓之東,其耆老傳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來適韓國,馬韓割其東界地與之。有城柵。其言語不與馬韓同,名國為邦,弓為弧,賊為寇,行酒為行觴。相呼皆為徒,有似秦人,非但燕、齊之名物也。名樂浪人為阿殘;東方人名我為阿,謂樂浪人本其殘馀人。今有名之為秦韓者。始有六國,稍分為十二國。
——《三國志魏書卷三十 烏丸鮮卑東夷傳》[1]
故辰韓亦有秦韓之稱(“辰”和“秦”在現(xiàn)代朝鮮語/韓語中發(fā)音一樣,韓語諺文書寫字形也都是“?”字,但漢字表記不同)。另一說法是辰國人后裔。
李延壽在其所編寫的《北史》列傳第八十二中記錄:“新羅者,其先本辰韓種也。地在高麗(高句麗)東南,居漢時樂浪地。辰韓亦曰秦韓。相傳言秦世亡人避役來適,馬韓割其東界居之,以秦人,故名之曰秦韓。其言語名物,有似中國人?!盵2]
辰韓初有六國,后發(fā)展最鼎盛時共有十二國;辰韓包括前57年建立的新羅,東晉時期為新羅國所分。辰韓被新羅合并后秦人逃亡日本。
與弁韓的關系編輯
弁辰與辰韓雜居,亦有城郭。衣服居處與辰韓同。言語法俗相似,祠祭鬼神有異,施灶皆在戶西。其瀆盧國與倭接界。十二國亦有王,其人形皆大。衣服絜清,長發(fā)。亦作廣幅細布。法俗特嚴峻。
——《三國志魏書卷三十 烏丸鮮卑東夷傳》
辰韓與弁韓交流較多,居民均相互雜居[3]。辰韓與弁韓語言文化相似,[4]但《后漢書》記載,兩者語言文化相異。[5]。
辰韓與其它三韓部落一樣都是在公元前108年古朝鮮滅亡后的混亂和北方人民的南遷中成立。辰韓與辰國的關系不很明朗?!逗鬂h書》認為三韓之地“皆古之辰國也”,[6]?而《三國志》認為辰韓即“古之辰國”。
辰韓人以種稻養(yǎng)蠶為生計。




- 成為日本人的祖先。據(jù)‘日本國史略’提到:“孝靈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來。(或云,徐福率童男女三千人,赍三墳五典來聘。福求藥不得,遂留而不歸。或云,止富士山?;蛟?,熊野山,有徐福祠。)”說徐福帶童男童女來日本修好,貢上三墳五典而尋求仙藥,然而不得仙藥,只等定居下來。在‘富士文書’中則提道徐福來到日本,協(xié)助當?shù)剞r民耕種,帶來一些新的技術。然而‘富士文書’一般被學界認為是偽書。早稻田大學鈑野教授研究結論認為徐福和他留在日本的隨員繁衍了成千上萬后世子孫,他們有不同姓氏而當中許多人姓秦,1300年前山口郡曾存在“秦王國”,中國隋朝皇帝派遣的使節(jié)從日本回中國后告訴皇帝,山口郡的人與他們長有相同面孔、有著同樣風俗和生活方式,認為他們很可能都是徐福使節(jié)的后裔[2](p. 9)。
徐福東渡后,開始在當?shù)囟ň酉聛恚⑾蛉毡镜耐林褡鍌鞑マr耕知識、捕魚方法、鍛冶和制鹽等技術,還傳授日本人醫(yī)療技術等秦朝先進文化,促進了日本社會發(fā)展也深受日本人民敬重。日本尊徐福為“司農耕神”和“醫(yī)藥神”。在日本關西地區(qū)、和歌山縣、佐賀縣、廣島縣等存在徐福活動的遺跡[2](p. 9)。
日本官方為紀念徐福之偉績,曾在很長一段時間舉行相關祭祀活動,從宇多天皇到龜山天皇由天皇主祭徐福達80多次,直到明治維新才停止。和歌山新宮市每年11月28日也慶祝徐福東渡,1980年他們慶祝徐福來日2200年。金立每五十年有一次徐福大祭。[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