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遍地生蠔無人撿,個個都有巴掌大,當?shù)厝藶槭裁床怀裕?/h1>

2019年5月4日晚,我和老顧順利將大白停進了德國庫克斯港。
本以為這里就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港口,沒想到居然隱藏著超大彩蛋——一到退潮,整座港口全部都是密密麻麻的生蠔!對我和老顧兩個一天三頓都靠意面過活的海漂來說,這是多么大的驚喜啊。

在岸邊先挖了一小桶,老顧拎回碼頭處理,我去隔壁船上串個門。
46船和德國海員
隔壁泊位停著一艘Beneteau 46.1,跟大白出自一個船廠,比大白尺寸大一些。船主是兩位年長的德國海員,目的地和我們一樣也是荷蘭阿姆斯特丹。

昨夜入港時,正是這兩位海員告訴我海上風浪太大不宜出航的,我就順便跟他們約好今天造訪,一同討論接下來這段航程。
如果到時候能一起走,那就再好不過了。
* * *
在46船寬敞的駕駛艙落座,阿諾取來海圖。

兩位海員分別叫阿諾和克萊森,都有20多年的海齡,經(jīng)驗特別豐富。我猜他們是老友,退休后相約一同航海的。
阿諾在海圖上為我指出他們的航行路線:兩人計劃周四出發(fā),先乘易北河的水流北上前往黑爾戈蘭島,繞島后轉(zhuǎn)向西南,下行穿過黑爾戈蘭灣直至博爾科姆。

他們的航線拉得比較長而且要進北海,對我和老顧兩個小白來說難度太高了。我還是打算按原計劃沿海岸線走,進入荷蘭海域后直接轉(zhuǎn)進運河系統(tǒng),駛往阿姆斯特丹。

商討完畢,兩艘船約定周二下午2點一起出發(fā)。預計能相伴航行3小時左右,之后就分道揚鑣。
這就是海員之間的相處模式。
每當一艘船泊進碼頭,總會有其他船主過來搭話。他們通常第一句都是問“你從哪來?”。如果聊得還不錯,大家就會互相拜訪、互通有無。許多航海經(jīng)驗都是在這個過程中傳遞和積累的。當然了,還有友誼。

目的地相同或順路的話,幾艘船也會結(jié)伴而行。船與船之間通過VHF互相聯(lián)系,既抵消了海上的孤單,也加強了安全性。同行一段再分開,繼續(xù)各自的旅程,有緣的話將來又在某處重聚。
* * *
聊完天回到大白上,老顧已經(jīng)把生蠔處理妥當,層層疊疊擺在餐盤里了。切上幾片鮮檸檬,水煮一缽土豆切塊,再佐上一瓶威士忌——高端的食材往往只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

正在擺桌,阿諾和克萊森正好從碼頭路過,趕快邀請他們上船。兩人聽說吃生蠔倒沒什么反應,不過一見有酒立馬就嗨了。果然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愛好!

進艙多拿幾只杯子出來,給每個人都倒上威士忌。我說,能遇見他們真的很幸運?;叵肫鹨宦飞鲜艿竭@么多照拂和幫助,感覺很溫暖。
兩人回答很干脆:we’re all sailors!
不錯,we’re all sailors.


克萊森說他們航行過很多地方,大西洋、北?!贿^最多還是在波羅的海上。提到波羅的海,我和老顧可算是永生難忘。一個只學了半年船,另一個毫無經(jīng)驗,居然就敢直接上波羅的海,簡直是不要命。
“不過那又怎么樣,我們還不是做到了?”
“干就完了!”
德國大叔:“對!干就完了!”
干杯!

阿諾和克萊森說航海這么多年,還是頭一回遇到中國人干這個的,了不起。聽說我還專程去瑞典買的船,他們覺得很稀奇。我跟他們簡述了一下大白無比波折的命運:當初辛辛苦苦從法國拖到瑞典參展,然后被我這個中國人買下來注冊成了美國船只,現(xiàn)在又要被重新開回法國去。
大叔聽完笑得很歡樂。
分生蠔
停留庫克斯港的最后一天,我和老顧挖了個盡興。生蠔裝滿兩個箱子和一整麻袋,碼頭都成了我們的臨時加工廠。

弄這么多不全是給自己吃的,我們想邀請碼頭的工作人員和當?shù)厝似穱L。生蠔還沒過季,正是肥美的時候,他們每天來來往往卻對這些眼皮子底下的美味視而不見,豈止錯過幾個億???
把生蠔清理干凈再切上剛從超市買的鮮檸檬,我端了一盤往崗亭走去。里面值班的是一位德國大姐,她看見我捧著一大盤生蠔進門,整個人都驚呆了。
可惜大姐不吃海鮮,叫來同在碼頭工作的同事品嘗。

同事是一位特別有范兒的老大爺,以前在法國吃過生蠔。他說在這里上班,天天都能看見碼頭上成片的生蠔,卻從沒試過弄上來吃。

我不知道要是在法國,這些生蠔會不會被吃完,不過如果是在中國,估計它們早就被吃絕了。
* * *
庫克斯港岸邊立著很多像炮彈一樣的家伙,紅的綠的都有,不知道是干嘛的。正好崗亭外的草坪上就有一個,我指著它詢問管理員大姐。

不問不知道,原來這些就是在海里經(jīng)常能看到的浮標,左綠右紅。它們在岸上居然這么大。

回碼頭又遇到幾個年輕人,是另一艘船的船主。我叫上他們一起品嘗生蠔。


這就是航海的樂趣,每到一個新地方,試試當?shù)刈钚迈r的食物、接觸當?shù)刈钣腥さ娜恕ork hard, play hard 活盡興,玩盡興!
進城找超市的時候,路過一家專門賣車模型的店,整家店從柜臺到每面墻壁都壘滿了你能想象到的各種車模型,轎車、客車、拖拉機、火車,應有盡有。

車模型應該是每個男人童年的夢想吧?要不是沒開門,真想進去看看。
童話荷蘭
5月7日一早,我和老顧整好行裝向阿姆斯特丹出發(fā),德國大叔因為另有安排沒能同行。不過這段只需要沿著海岸線走,到荷蘭就直接轉(zhuǎn)入運河,相對比較安全。
離開北歐后天氣越來越暖和,我們給大白的長凳鋪上坐墊,擺了幾個靠枕,可以坐在上面邊曬太陽邊欣賞沿岸美景,非常愜意。

荷蘭水道很復雜,途中求助一位叫馬克的船主,他給我們詳述了經(jīng)由荷蘭運河前往阿姆斯特丹的路線。我們跟在馬克的船后一直行到一個岔路口,他要上北海,前往法國南部,我和老顧則繼續(xù)向西駛往阿姆斯特丹。預計明天下午就能到了。

荷蘭被稱為“運河之國”,全境遍布水道、四通八達;許多城鎮(zhèn)都是依河而建,如詩如畫、風景絕美。多克姆是我們運河之旅途經(jīng)的第三座城市,也是我去過三十多個國家里最精致的一座小城。

兩岸的小房子一座接著一座,每家每戶都不一樣;后院直接延伸到河邊,院子里擺放著花園椅、陽傘和燒烤架,河里則停放有自家的小艇或船屋。

很多家都種植一種造型別致的樹木,有點像我們中國的盆景。

在荷蘭行船,每到一座橋附近就用無線電呼叫管理員,管理員聽到后就會開橋讓船通行,非常荷蘭的方式。

一般過橋都不用給錢,不過還是有一座收了5歐的費用。管理員撐一根長桿,桿頭吊著一只小桶伸到大白上,我們投5歐元進去后,他再把橋升起。

這些小城的美跟阿姆斯特丹完全不同。首都繁華熱鬧,小城悠閑靜謐。沿岸經(jīng)??吹揭恍┤思矣凶约旱霓r(nóng)場,養(yǎng)幾只羊、幾頭牛,或者是馬匹。


水草豐美,它們應該從來都不用擔心沒吃的,一個個膘肥體壯懶懶散散的。
* * *
歐洲人的旅行方式或者說旅行觀念,跟我們比較不同。我在這里遇到過好幾對退休夫妻,他們用工作大半輩子攢下的錢買下一只小船(常常是二手船),兩人就這么開著船四處周游,享受自由自在的退休時光。

荷蘭有不少人一輩子都住在船上,我們就遇到一個人已經(jīng)在船上生活了20多年。不過這么美的地方,住在船上好像也不賴。
帆船行者中也有很多以船為家的人,我感覺他們才是真正的“生命旅人”。
下回預告
在阿姆斯特丹,我們即將接到大白的第一波“深藍行者”,一同探秘這座全世界最開放的城市。還有成都國際美食節(jié)阿姆斯特丹分會場,將在大白上隆重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