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正道是滄桑,熱血并沒有錯
今天文章來聊聊有個“副教授”因為一些崇洋媚外言論,被學生搶麥駁斥的事情。
這件事情已經過去十來天,本來我是沒打算寫這件事情,但因為今天看到有些人,不把矛頭對準這個崇洋媚外的“副教授”,反倒是有些嘲笑這名還有滿腔熱血的學生,覺得他還沒有遭到社會毒打,還有些天真之類的話,覺得這名學生以后肯定是會變的,長大了就不這么想。
我覺得這個邏輯是很奇怪的。
一個成年人,可以被生活磨平棱角,可以在現實面前,讓自己的熱血慢慢冷卻。但不能因為自己的血已經冷了,就去嘲笑少年人的一腔熱血,笑他們傻,覺得他們早晚會和自己一樣。
所以,有些話我還是不吐不快,今天就來寫寫。
(1)來龍去脈
首先,2月18日發(fā)生的這個事情,當時流傳到網絡上的視頻,是剪輯后,只有這名學生走上講臺,搶麥后說“他眼里只有錢,學習是為了錢,崇洋媚外!努力學習是為了什么?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這名學生講完后,在場學生是掌聲雷動,可見這名“副教授”的演講是多么不得人心。
因為最早熱傳的視頻,沒有把學生的話完整放出來,而且也沒有這名“副教授”講了什么話,才引發(fā)在場學生的眾怒。
所以,不少人在缺乏了解前因后果的情況下,僅因為熱傳的事情,把這件事情,簡單就被帶節(jié)奏成為“愛國”和“賺錢”的對立。
很多人以為,這名“副教授”只是鉆進錢眼里,覺得“學習是為了錢”也沒有錯,就覺得這名學生的行為不是太好理解。
因為現在的社會風氣,就是一切為了錢,大家都是向錢看。
如果這名“副教授”,真的只是在給學生灌輸,一切要為了賺錢,可能還不至于引發(fā)如此眾怒。
但最關鍵是,這名“副教授”,不僅僅只是在給學生灌輸“一切向錢看”,更是在宣揚一種“貶低自己民族”的逆向種族歧視。
是因此才引發(fā)在場學生眾怒,才有了這名還有熱血的學生,一怒之下,上臺搶麥駁斥這名“副教授”的一幕。
其實學生的完整講話里,后面還有一句“我們不和美國人雜交”。
能讓學生說出這樣的話,是因為這名“副教授”之前的演講里是提到“找外國人雜交出更好的精英”,這樣十分逆天的話出來。

這個報道里,也有貼了一個網貼的爆料,提到了這名陳某某的原話內容。

說實話,我是完全想不到,會有副教授,在一個高中的公開演講里,說出這樣低俗且惡劣的話,這已經不單單是崇洋媚外,而是存在“種族歧視”的問題。
而且這名陳某某的種族歧視,是歧視自己的民族,去諂媚跪舔其他國家民族,這種逆向種族歧視,我覺得性質還更惡劣。
比較諷刺的是,像我們去駁斥這名陳某某的這種“自我種族歧視”,反倒被某些人扣上“種族歧視”的帽子。
我就納悶了,明明是這名陳某某在搞種族歧視,我們只是反駁他,反對種族歧視,咋還能被扣帽子。
并不是說我煽動民族情緒,去制造跟美國的對立。
而是這名陳某某,把我們的民族貶低到一個極低的位置,而把外國人拔高到一個不現實的位置上。
我們只是希望,他至少要能把自己民族,放到一個跟其他民族平等的地位上,不要有這么強烈的民族自卑感,這過分嗎?
我們會為中華之崛起讀書,會為了買車買房而讀書,會為了改變自身命運而讀書,甚至也可以為了錢而讀書。
但我們絕不會是為了去跟美國人雜交配種而讀書。
說到這,估計又有人要給我扣帽子,說我這就是狹隘,就是在制造民族對立。
那我得強調一下,我是不反對別人去跟美國人結婚,這是別人的自由。
但我不會去宣揚鼓動別人去跟美國人結婚。
更不會覺得跟美國人結婚就是多么光榮的事情。
最關鍵是,一個人讀書讀得很好,然后出國留學,最后跟外國人結婚,這是一個結果。
有人有這樣的結果,我覺得很正常。
但不能是為了去跟外國人結婚,才為了讀書。
這是典型的因果倒置,混淆了因果。
像這名陳某某,把讀書學習的目的,混淆成是為了跟外國人結婚,甚至像他說的,是為了“改變基因”,去“雜交出更好的基因”。
這句話本身,就等于是把自己民族,放在一個低人一等的位置上,這完全就是體現這名陳某某,強烈的民族自卑感。跟外國人結婚,都變成在“改良”基因,這得多自卑的人才能把這種離譜的觀點,視為理所當然,甚至還在公開面對學生的演講里,去恬不知恥的說出來。
一點羞恥感都沒有,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這可能跟這名陳某某的人生經歷有一些關系。
按照這篇報道。

里面有記者采訪了在場學生的親述。
我這里也貼一下。

這位陳某某稱早年他因為沒本事,被人看不起,后來靠讀書改變命運,娶了一個離家鄉(xiāng)很遠的妻子,“改變了陳家的基因”。
其實從他這句話,就可以看到,他骨子里濃烈的自卑感。
我們從他講述,大概可以猜測,陳某某家境應該不好,然后因為他讀書好,最后娶了一個家境不錯的妻子,然后他覺得這“改變了陳家的基因”。
會說出“改變了陳家的基因”,本身潛臺詞就是覺得“陳家的基因不好”。
并且,可能他妻子給他事業(yè)帶來比較大的幫助,讓他形成了這種人生路徑依賴,就是得靠別人去“改良”他。
而不是覺得自己就是最好的。
這種自卑心理,最終被他從個人自卑,擴展到民族自卑。
他就覺得,讓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以后娶白種、黑種的優(yōu)秀基因的女人,改變后代的基因。
需要注意,他這里還漏掉了黃種人。
從他經歷看,他就是覺得我們黃種人的基因不好,所以需要跟白種、黑種的“優(yōu)秀基因”的女人結婚。
這樣就可以像他一樣,“改變家族后代的基因”。
這是徹頭徹尾的自我種族歧視,覺得自己的種族就是低人一等,才需要通過跟外國人結合,來“改變基因”。
在他兒子去了美國讀書,并且找了個美國女朋友后,他就覺得自己兒子在“復制”自己的成功。
所以,他就公然在演講里說道?!叭绻忌忌狭撕戏实母咝?,那么全安徽的女性供他選擇;如果考上清北,全中國的女性可供他挑;如果考到國外,全世界的女性供他挑。”
并且在演講中,他不斷鼓吹外國人“血統(tǒng)崇高”,鼓勵學生與外國人結合,還建議出國的學生別再回來。

正因為這名“副教授”這些離譜的言論,引發(fā)在場學生的眾怒,最終才有這名熱血的學生,實在聽不下去,才憤而上臺,才有網絡熱傳視頻的一幕。
(2)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我覺得了解完整個事情前因后果,任何一個正常的中國人,都不會覺得這名學生做得有什么問題。
至于扯啥太年輕。
說實話,就算我也已經人到中年了,也不像年輕時候那么熱血,但要是我在現場,我說不定也會跟這名學生一樣,沖上去噴這名“副教授”一臉。
因為這是在學校,是一個公開演講,底下坐的都是學生。
學生很多都還在三觀塑造定型的過程中,怎么能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被這樣充滿膿毒、扭曲、自卑的三觀給污染了。
像這名“副教授”,如果是私底下,在酒桌上,跟他自己朋友要怎么去噴糞,去宣揚自己那套扭曲自卑的三觀,是他自己的事情。
但絕不能讓他這樣的人,在學校這樣公開面向學生的場合,去兜售他自己那套扭曲自卑的三觀。
所以,這件事情,我覺得完全跟“金錢”和“愛國”沒關系,性質嚴重的是他公然宣傳這種自我種族歧視的觀念,還是用這種扭曲觀念去荼毒學生。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前因后果,就動輒跟風帶節(jié)奏,把這件事情往“愛國”和“金錢”對立的老套路去炒作。
這是過去幾年,很多公知和親美勢力,很喜歡進行的某種誤導。
就是把“愛國”和“賺錢”對立起來。
給人一種輿論氛圍就是,愛國不能賺錢,你要是賺錢了,就是不愛國。
你在網絡上發(fā)表一些愛國觀點,他們就會直接上來給你扣帽子,說你在賺愛國錢。
這個邏輯其實是有很大問題。
這些公知目的,就是要讓人覺得,愛國就只能窮,愛國就只能犧牲,愛國就只能奉獻。
這樣有人可能就更加不敢愛國了,甚至都不敢在網絡上發(fā)表愛國觀點。
但我覺得這里最主要得區(qū)分兩種情況:
一種是,內心不愛國,為了賺錢,靠嘴巴去愛國,從中牟利,這種行為當然是應該被批評的。
但還有一種,內心是愛國,因為自己愛國,才發(fā)表愛國觀點,但因為愛國,最終有一些收益,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這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愛國本就不應該跟賺錢對立起來。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很多有志青年,愛國,有理想有抱負,也有能力、執(zhí)行力,這樣的人,最后發(fā)家致富了,我覺得是很正常的,只要他能不忘初心,能報效社會、報效祖國,我認為就一點問題都沒有。
就像這次沖上臺學生說的,“他眼里只有錢”,“眼里有錢”不是問題,這個“只有錢”才是問題。
有人讀書是為了以后能多賺錢,我覺得這個也是很正常。
但不能“只有錢”,一切向錢看。
這不代表我們就得排斥錢,就不能賺錢。
但我們除了錢之外,還要有自己的原則、有自己的立場、有自己的理想。
還是那句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我為什么不接軟文廣告,實際上也只是在堅持自己一些小小的追求,以此來鞭策自己,要保持初心,這實際上也是一個自我煉心的過程。
而且,不接軟文廣告,讓我很有底氣去面對那些動輒污蔑我、給我扣帽子的黑粉。
比如,要是有黑粉污蔑我割韭菜,說我賺愛國錢,我就直接回,我一個月十幾萬的廣告費都不接,我割韭菜?賺愛國錢?
我寧愿每個月靠大家自愿贊賞,賺點我文章應有的稿費,就是因為這錢是大家覺得我文章好,自愿贊賞給我的,這錢我拿著踏實,拿著安心。
我要是接軟文廣告,一年收入起碼可以多個百來萬。
雖然我覺得接廣告也很正常,現在大家都在接,我也不反對別人接。
恰飯可以,只要別恰爛飯,對得起自己粉絲就行。
但我就是不接。
為的就是能問心無愧,為的就是能鞭策自己保持初心。
我也經常去跟人提起我的堅持,也經常被人說很傻。
但我覺得這也沒啥傻不傻。
凡事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我不接軟文廣告,雖然一年少賺個百來萬,但我也因此收獲到大家的信任。
在現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我覺得信任才是最無價的寶物。
我是一直很珍惜大家的信任。
而且,我現在的收入,在漳州這個二三線城市,已經可以過得很滋潤,我覺得已經很滿足了。
人只要不貪,知足就能常樂。
(3)堅持沒有錯
我說自己的經歷,主要也是想告訴大家,每個人其實都可以有自己的堅持。
我們可以不理解別人的堅持,但不要去輕易的嘲笑別人的堅持。
比如,我們可以覺得讀書只為了錢,但不能因此就覺得,別人讀書是為了理想很可笑。不能覺得讀書是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覺得別人天真。
其實我可以理解,為什么在這件事情里,很多人不把矛頭對準那名“副教授”,反倒是嘲弄那名熱血學生。
因為很多人,被生活磨平棱角后,甚至還被社會這個大染缸,給染黑了。
然后,有些人,就會因為自己被染黑了,就覺得被染黑才是正常的,才是合理的。
一看到別人還在堅持,就會去嘲笑別人傻。
因為他自己是黑的,就見不得別人是白的。
這種在心理學上是很常見的,“憑什么我被染黑了,而你還在堅持?”
你的堅持,在這些已經放棄的人眼里,就會顯得很刺眼。
因為你的白,反而襯托出他們更黑。
假如一個社會,大部分人都被染黑了,結果還在苦苦堅持初心,維持自己白的人,就會顯得不合群,就會顯得格格不入,這個時候,在很多人眼里,黑反而才是對的,白反而不對。
就覺得所有人都應該被染黑,這樣自己當初的放棄,就顯得理所當然,內心就能得到安慰。
然而,還是教員寫的那首詩。
“人間正道是滄?!薄?/p>
雖然這個世界是以灰色為主調,黑白并不那么分明。
但在一些原則問題上,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是非曲直,我們內心還是要有一桿秤。
我們在成長路上,都有過初心,都有過堅持。
但我們可能最后,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選擇了放棄,最終我們被磨平了棱角,成為蕓蕓眾生中的一員,甘于平凡。
這本身,是沒有錯的,因為現實就是很殘酷的。
但我們不能因為自己放棄,就見不得別人還在堅持。
甚至還會拼命的去把還在堅持的人拖下水,巴不得他趕緊也放棄,我認為這樣的人應該還是少數。
大多數人的正常三觀,即使自己已經放棄了,但看到別人堅持,也會因此感動,會因此重新有些熱血,會回想起自己曾經堅持的歲月,也許那段歲月是很辛苦的,但現在回想起來,也有一絲甘甜。
過程是很重要的。
我們不能說,因為大多數人最后多會放棄,就讓所有人都不要去堅持了。
那我們的社會就會失去一切可能性,失去成長,最終變成一潭死水。
我們不要有,反正最后都會磨平棱角,就讓我們的年輕人,也跟我們一樣變成老油條。
懷揣著理想的年輕人,是最耀眼的,也是這個社會、這個時代最寶貴的財富。
還是魯迅那句話:
“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fā)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p>
我是星話大白,歡迎點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