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咋又上熱榜了
海底撈,是各種熱榜的常客。
最近,因為有網(wǎng)友吐槽在海底撈等位時,遇到服務員優(yōu)先安排孕婦,又雙叒叕引發(fā)了爭議。

根據(jù)最新的網(wǎng)絡投票結(jié)果,三分之二的網(wǎng)友表示禮讓孕婦可以理解,但還有三分之一的表示了其他看法。
各位大佬覺得,孕婦可以帶著朋友插隊么?

咱們聊點大實話。
我相信絕大部分人,對給孕婦提供一定的便利性和優(yōu)先權(quán),都是不反感的。
這是質(zhì)樸的善良。
但隨著一些道德表演逐步走上了極端,尤其是一小部分特殊情況的人明確認知到自己的特殊情況是優(yōu)勢后,把「本分」和「情分」之間的界限模糊了。
經(jīng)??吹叫侣劊贻p人在公交車上不給老人讓座了,就是這種過度帶來的反噬。
說白了, 我可以讓,但不能強制我讓。
當,孕婦可插隊的這個帖子發(fā)出來的時候,海底撈就已經(jīng)困住了,左右為難,動輒得咎。
因為被裹挾進入了要從規(guī)則層面對「本分」和「情分」做出明確定義的困境中。
做管理的都知道,實操里面很多時候要遵循奧卡姆剃刀原理的。
若非必要,勿增實體。
如果沒必要,沒有明顯的收益,或者直白的風險,不要增加規(guī)則。
比如,在「先來后到有序排隊」里面,增加意外條款。
這事兒和道德沒半毛錢關(guān)系,就是個管理問題。
但現(xiàn)在海底撈被架起來了,必須要回應點什么。
你說不允許孕婦插隊吧,那違反了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現(xiàn)在微博上大比分、一片倒的覺得發(fā)文的網(wǎng)友是腦子有病,道德素養(yǎng)不夠,過于小氣。
偶爾有幾個不同意見的,已經(jīng)被從「有沒有同情心」到「你不是孕婦生出來的」再到「和孕婦計較排隊的人應該什么事都會計較吧」「讓一下能餓死你啊」各種維度問候過了。

我看到最刺激的,都已經(jīng)上升到「泰坦尼克號困境」了。

而海底撈的回應,「僅黑海會員有優(yōu)先排隊權(quán)益」,已經(jīng)開始被噴了。
說是墻頭草商家,沒擔當……
你說允許孕婦插隊吧,這又容易陷入大滑坡。
首先,新聞里面的情況是,有個小姐姐說自己同行的朋友是孕婦,于是她們被提前安排了。
換句話說,不是孕婦提前用餐,而是一幫人一起提前進去了。
其次,發(fā)帖的老姐不光遇到了孕婦,還有帶小孩的,也被插隊,所以她才提出疑問:
排隊還有什么意義。
可惜,她能拿出來的,僅僅是室友過生日,在buff層面力度不足。

這引發(fā)了管理運營上的困難。
假設咱們是海底撈的決策層,這時候要考慮的,是實操層面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buff擴大化。
允許孕婦優(yōu)先,沒毛病。
給帶小孩的提供便利,也沒毛病。
那老年人呢?尊老愛幼可是同一個詞里的兩個部分。
那殘疾人呢?中國有8500萬的殘疾人,也是弱勢群體需要保護。
那還有LGBT呢?LGBTTQQIAAP呢?抑郁癥呢?

如果要把排隊優(yōu)先權(quán)的規(guī)則引入,必然就要求畫一條線,各門店的員工才知道如何操作。
這條線,或者說這個條款只要一出來,必然又是引發(fā)爭議。
憑什么他們算,我們不算?
這年頭弱勢群體在日拱一卒中不斷的擴大邊界,會讓商業(yè)組織非常害怕碰觸。
舉個極端的例子,我,曹小靈,動物保護志愿者,少數(shù)民族素食主義,同性戀黑人,未成年變性人,我是不是有優(yōu)先進去吃的權(quán)利?
你問我為什么看上去不黑?我心理認知黑。
你問我為什么看上去那么老?你容貌歧視。
你說要看我變性的證據(jù)?根據(jù)六部委的發(fā)文,你這是性騷擾。
……
這又衍生出第二個問題,觀測問題。
懷孕,并不是都是肚子鼓起來很高,一眼就能看出來的。
8個月,是懷孕,3個月,也是懷孕。
一個一眼定真,一個是處在身材管理失控和真懷孕之間。

這時候,只要有排隊者聲明,店員很難驗真。
說個很不要臉的事情,我為了感受一下海底撈的「對所有的煩惱說Bye~Bye,對所有的快樂說 Hi~ Hi」生日歌,我在不是自己過生日的時候說我過生日。
海底撈的店員真的就跑過來,給我唱了。
從店員職業(yè)性笑容的臉上,我能感受出,可能有過類似「假報生日」的消費者還不少。
但無所謂,消耗的僅僅是店員的體力嘛,讓他們從送菜的活動中解決出來換個流程。
還能帶活現(xiàn)場氛圍,因為當時其他桌的人也一起在high。
但排隊不一樣,排隊本質(zhì)上是要其他消費者讓渡自己的利益。
那就不能是單說一句我懷孕了就懷孕了。
這同樣是個實操里面管理層很難做抉擇的地方。
如果說肚子明顯可見鼓起來的才安排插隊,那,萬一有孕婦覺得這是月份歧視,怎么辦?
觀測難,又衍生出第三個問題,套利漏洞。
不論大家覺得海底撈口味好不好,都不能否認一個事實,一些海底撈門店要排隊。
雖說海底撈排隊的體驗不錯,有吃有喝,有美甲有玩具。
但,排隊就是排隊,是在等,不如坐在里面吃爽。
這就形成了一個套利空間。
假如有人,想賺點奶茶錢了,到海底撈門口幫人利用懷孕理由提前進店,每人收個5塊錢怎么辦?
甚至都不用真懷孕,只要臉皮厚,說自己懷孕,就能把業(yè)務做起來。
別覺得這事兒極端,很多網(wǎng)紅店門口都有代排隊業(yè)務。
海底撈之前也遇到過。

從管理層角度來說,這口子只要一開,對外,可能形成熱門商圈里的海底撈黃牛,對內(nèi),賦予基層店員自由裁量權(quán),容易引發(fā)更多的潛在風險。
所以還是那句話,若非必要,勿增實體。
從這角度來看,海底撈的回應,「目前僅黑海會員有排隊優(yōu)先權(quán)益」,是符合商業(yè)理性的。
但可惜,在道德表演已經(jīng)成為風尚的時候,這套說法必然挨罵。
我認真想了想,可能海底撈只有這樣回應才行:
以后在類似情況下,店員會詢問排在前面的人,能否讓孕婦、帶孩子家長等群體插隊,在獲得其他排隊者同意后,提供必要幫助。
不給自己的規(guī)則增加實體,把裁決權(quán)交換給社會,最多就是讓門店員工提一提工作量多問幾句。
事兒不就解決了么……
可惜,哪怕是這樣說了,一個不負責任沒擔當?shù)腻仯謺巯聛怼?/p>
魔幻,太魔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