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1天橋德云社午場repo
時間倉促,簡單寫寫,一會兒我還要再去天橋看晚場。
天橋德云社本周是四隊,一共6個節(jié)目。

開場是于子淇和李赟霖的《對春聯(lián)》。

活使得怎么樣先放一邊,字都沒給的學員,本來也不能用太高的標準去衡量。
但是今天,于子淇是整理著大褂上場的。
上來站定,都已經(jīng)開口說話了,還理衣服。
說了一會兒墊話,又去摘耳釘。
平心而論,學員能把《對春聯(lián)》使成這樣可以了,但是就這個整衣服、摘耳釘?shù)谋憩F(xiàn),讓人沒法夸。

第二個節(jié)目,劉鶴龍和于霄偉的《舞臺軼事》。
劉鶴龍靈、穩(wěn)。
距離上次看于霄偉有個大半年了,大半年沒見,于霄偉進步明顯。
想想那個五分鐘的《黃鶴樓》,果然演員還是得多演,演得多,進步也大。
這么大塊頭,掉凳還蠻可愛。
霄字科的捧哏真有幾個好的。
比如吳霄澤。

第三個節(jié)目是楊鶴靈和吳霄澤的《賣估衣》。
我之所以急匆匆地又加買了這一場,一大半是沖著這個節(jié)目來的。
楊鶴靈其貌不揚,但是柳活很有一手。
吳霄澤捧哏,情緒到技巧到配合都優(yōu)秀。
楊鶴靈正演到叫賣,劇場有觀眾手機響了,時間還挺長,楊鶴靈順勢扭了起來,吳霄澤立刻捧哏,說“不用配樂了!”
看這一對演相聲,我從來沒失望過。

第四個節(jié)目是王霄頤和陳九品的《借火》。
這一場,王霄頤瘋狂使相,全場笑聲不絕。

上一次看《借火》是在南德,李九重演的,那一場也很歡樂。
今天王霄頤的《借火》是另一個風格的爆笑。
這也是看相聲的樂趣之一:同一塊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使法,這個也好笑,那個也好玩,這種對同一個主題的不同演繹很有意思。

第五個節(jié)目,張鶴帆和李斯明的《六口人》。
現(xiàn)場觀眾居然沒一個抄便宜的,我有點不適應。

最后一個節(jié)目,馮照洋和楊鶴通的《說學逗唱》。
墊話老么長,還沒入活我就笑得不行了。
我一邊笑一邊想,人生太殘忍,才看了馮照洋和楊鶴通的半個節(jié)目,我就笑得這么累,今天的晚場怎么辦?明天怎么辦?還有大后天、大大后天……
居然還能看那么多場!
人生真幸福!
PS:今天大通在后臺打翻了茶水弄濕了自己的鞋,所以,43碼的楊鶴通只能穿著于霄偉48碼的布鞋上場了,這不是鞋跟不跟腳的問題了,這是腳能不能找著鞋的問題啊,哈哈哈。
就寫這么多吧,一會兒晚場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