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神秘感引出的胡思亂想
首先說明,這些確實是胡思亂想。
神秘源于未知。
對一個人了解較少很正常,說明交流比較少。但當與他交流較多的人同樣只能獲得有限信息時,神秘感便產(chǎn)生了。
之前抽獎的提問,我雖然問的是賬號對神秘感的看法,其實更想了解的是他對于自身信息持有的態(tài)度和處理方式,是封閉式還是開放式,是被動還是主動。
在我看來,每個人與其他人交往的方式和預期都是不同的,所以會采取不同的策略。
有的人會主動跟別人交換信息,拉近距離,從而加強聯(lián)系,用比較短的時間建立起比較親密的關系;也有的人會有意識的防止自己的信息被人了解,從而淡化自己的存在,減少自己受到的約束,獲得來去自由的權力。
各有利弊,冷暖自知。
而我介于兩者之間,屬于半封閉式。即劃定一個范圍,對范圍內(nèi)的人不設防,主動交換信息,但對范圍外的人主動疏遠。久而久之,形成一個相對固定的朋友圈。
具體來看的話,就是兩種不同的信息策略。
第一種,小范圍的無限信任。
人與人交往時,了解信息的多少直接影響著互動的精準性,精準性影響互動效率,互動效率影響互動體驗。
而交朋友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在一起相處起來比較舒服,這個在一起很舒服指的就是互動體驗。
那怎么來提高互動體驗呢?
首先要提高互動效率,準確說就是提高互動的有效性,要實現(xiàn)這一點,就離不開大量的信息。
比如,前段時間我給大家寄了一些杯子,因為知道老肖喝茶,便給其選擇了品茗杯;知道板磚用來喝枸杞,便選了一個可愛且容量比較大的杯子;而小銀則是一對貓爪杯。從反饋情況看,大家都用的比較順手。而如果我對他們一無所知,那就只能隨機選一個統(tǒng)一樣式的杯子了,效果可能就會不盡人意。
因此,我在與一些自己認可的人交流時,是希望獲得更多對方的信息,同時告知對方更多自己的信息,讓雙方互相了解更多一點。
具體說來,不外乎“搭橋”和“破壁”。
搭橋,指的是尋找共同話題、共同愛好、共同經(jīng)歷、共同好友,以及其他有交集的方面。
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要致富先修路”。一個地方要發(fā)展,便要先修路搭橋,健全路網(wǎng)體系,讓自己與外界互聯(lián)互通,然后大家對其了解多了,才會去投資興業(yè)、去生活居住。如果與外界聯(lián)系不多的話,自然便沒人會注意。
人也同理,一個人要讓更多人關注自己、了解自己、喜歡自己,同樣要“修路搭橋”。修路,指的是讓兩個人交流暢通無阻,比如,隨時可以聯(lián)系上的聯(lián)系方式,共同喜歡待的空間,等等,讓人可以很方便的找到你。搭橋,指的是通過共同愛好,通過頻繁聯(lián)系,搭建起一座“連心橋”。
再來說“破壁”。
信息壁壘是一個讓人很難受的東西,這點相信很多人都有深刻的體會。比如,你要開辦一個企業(yè),去相關部門提交材料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行政審批、市場監(jiān)管、衛(wèi)生疾控、公安消防等許多部門都需要你的資料,不得不反復提報。有人會吐槽,我已經(jīng)提交了信息了啊,你們都是政府部門,互通一下信息不就行了嗎?為什么需要我反復提交呢?這就涉及到了信息壁壘。不同部門分屬不同系統(tǒng),早些年都有自己的一套業(yè)務系統(tǒng),并不共用。在這方面,近年來國家一直在努力推動打破信息壁壘、消除信息孤島,關鍵便是為了讓群眾辦事更方便、體驗更好。
與人交往同理,一個人如果建立起了信息壁壘,那么你就會發(fā)現(xiàn)做什么都不方便。比如,之前賬號中了我的獎,我想發(fā)紅包給他都要經(jīng)過小銀作為中轉(zhuǎn)(我把紅包發(fā)給小銀,然后由她轉(zhuǎn)發(fā)給賬號)。這種感覺怎么說呢?就是剛見面,還沒等認識,就獲得了一個對方不想輕易跟你做朋友的反饋。隨著與賬號交流的增多,知道其并沒有這方面的意思,但估計初次相見的人都會跟我一樣的感受。這就是信息壁壘在給相互交流提高難度。
正因為自己有過這種體驗,所以換位思考,在與別人交往的時候便會注意這個方面。
特別是在自己認可的一個小圈子里,除非特別隱私的問題,否則基本是不設限制的,什么都跟大家聊起來過,不管是住的地方,還是工作信息,亦或者是成長經(jīng)歷,林林總總,無所不含。
而相應的結果便是為朋友之間互動提供了方便,甚至于老肖在凌晨給我點過外賣,大家一起云夜宵。而如果老肖不知道我的工作地點和個人聯(lián)系方式,自然就不會發(fā)生點夜宵這件事情。
但是無限信任的前提是小范圍,也只能是小范圍,在一個很小的圈子里做到這一步。
與之相對的,便是第二種情況。
第二種,有意識的畫地為界。
因個人性格、時間和精力的原因,有意識的限制了好友數(shù)量。
正如之前專欄寫的,現(xiàn)在只有特關、互關、老友群里的朋友是保持互動的,其余的便隨緣了。
我說的畫地為界,指的便是“非好友不互動”,減少信息的交流。
一方面,是減少羈絆。信息交流過多,互相了解過多,關系便會越來越親近,自然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會有羈絆。而在我看來,現(xiàn)在的羈絆已經(jīng)足夠多,短期內(nèi)更重要的在于維護,而不是擴增。另一方面,是信息安全。當下個人信息被到處亂用,越是這種時候,越要維護自己的信息安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而保證信息安全最重要的途徑,就是限制信息傳播范圍。
或許有的人覺得我不近人情,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對另一部分人太近人情了,精力有限,便會作出取舍。
在我的心目中,我在乎的人占有很大的權重。因此,我傾向于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感情用于跟這部分在乎的人交流,其他人就保持佛系了。
既極度開放,又極度封閉。
所以說,我是半封閉式,同時存在兩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