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在朝鮮開城前線的日子里
劉新:在朝鮮開城前線的日子里
作者:?劉新?日期:?2020-12-05 09:04:46

劉新,河北省河間縣人,1929年2月出生,1947年1月由縣城小學教師參軍入伍,1947年7月入黨,1951年2月入朝參戰(zhàn)時任65軍組織科干事。參加過第五次戰(zhàn)役和保衛(wèi)開城斗爭,獲得抗美援朝紀念章、立過三等功,并獲得朝鮮政府授予的“三級國旗勛章”。1953年10月歸國,后從65軍調至24軍工作,在72師副政委崗位上離休。
91歲抗美援朝老戰(zhàn)士以親身經(jīng)歷揮毫寫史
劉新:在朝鮮開城前線的日子里
中國人民志愿軍經(jīng)過五次戰(zhàn)役,使朝鮮戰(zhàn)線穩(wěn)定在三八線東西一線。我所供職的65軍,入朝后即參加第五次戰(zhàn)役。第五次戰(zhàn)役結束后駐在新溪、大坪地區(qū),進行整補和訓練。先后補入山東、四川籍新兵5100余名。部隊齊裝滿員,集中進行了一段訓練,又總結接受了第五次戰(zhàn)役以來的經(jīng)驗和教訓,部隊戰(zhàn)斗力很快恢復,并有了新的提高。部隊上下情緒高昂地準備迎接新的任務。
從1951年7月開始,以美方為首的“聯(lián)合國軍”被迫同意與我方進行停戰(zhàn)談判。會址設在朝鮮西部三八線以南的開城。開城地區(qū),原由47軍、64軍防守。根據(jù)新的形勢,兵團命令65軍結束大坪地區(qū)休整,接替兄弟部隊擔負開城保衛(wèi)任務。從此,65軍配合我方談判代表團,與敵人展開了復雜、激烈的政治和軍事斗爭。直至1953年停戰(zhàn)簽字。共戰(zhàn)斗了一年零十一個月。這期間的詳細斗爭過程已有大量文獻介紹,我只是根據(jù)個人的親身經(jīng)歷,記錄下一些零星的回憶。
(一)戰(zhàn)場斗爭與桌上談判
在開城保衛(wèi)戰(zhàn)中,“戰(zhàn)爭是政治的繼續(xù)”這句名言得到充分詮釋。停戰(zhàn)談判就是軍事手段與政治斗爭交替運用的生動實踐。我軍始終以軍事戰(zhàn)斗的勝利,作為政治談判的堅強后盾,有力地配合談判斗爭。兩條戰(zhàn)線相得益彰,形成合力才取得最后勝利。
1952年底,艾森豪威爾剛當上美國總統(tǒng),就跑到朝鮮戰(zhàn)場指揮部署,聲言大舉向北進攻,從東西兩邊海岸登陸,再次打到鴨綠江。美方代表團也緊跟著揮舞大棒,在談判桌上狂叫:“讓大炮在戰(zhàn)場上去辯論吧”、“讓飛機的炸彈去作結論吧”。隨即,拂袖而去,蠻橫而隨意地中斷談判。
敵人的恫嚇是絕不能嚇倒我們的。我軍立即以“打大仗,打惡仗”的果斷姿態(tài),緊急動員,充分準備,嚴陣以待,使敵人不能越雷池一步。敵人覺得大舉北犯并無勝算,被迫又回到談判桌上。
但是,敵人的反動本質是不改的。在后來的一系列談判中,敵人的訛詐伎倆仍不斷地重復表演。以致形成了“談談打打,打后又談”周而復始的怪圈。當談判桌上的政治斗爭無法進行時,我方就以強有力的軍事斗爭,作為它的后續(xù)手段,迫使和平談判再生希望。
記得有一次,我方代表團感覺到敵人在砂川河以東的幾個陣地,直接干擾、威脅到談判。而敵方代表竟強迫我軍撤出開城戰(zhàn)區(qū),企圖以武力使我方屈服。我65軍立即動員,發(fā)出“積極戰(zhàn)斗,創(chuàng)造保衛(wèi)開城英雄部隊”的號召。各部隊連續(xù)展開反擊和爭奪作戰(zhàn),配合談判桌上的斗爭。
65軍的軍首長親率194和195師的各級指揮員,到現(xiàn)場勘察部署,指揮部隊連續(xù)打下了西場里北山、六七高地、八六點九高地等6個敵人陣地。徹底解除了敵人對板門店談判的干擾破壞。
在整個談判過程中,我65軍積極戰(zhàn)斗,配合談判,先后組織“打小仗”350次,大的戰(zhàn)術反擊作戰(zhàn)11次。在多次激烈的戰(zhàn)斗中,各部隊涌現(xiàn)出大批英模人物,激勵了部隊高昂的戰(zhàn)斗士氣。在英模中,有一人連續(xù)爆破敵人5個地堡,俘敵8名的“二級青年爆破英雄”,584團副班長鄭定富;有掩護部隊撤退,自己負傷7處,掉在敵陣地后方,堅持爬行五個晝夜終于冒雨返回連隊的鋼鐵戰(zhàn)士,580團班長鐘緒鋼等。在攻打“紅山包”時,582團7連二排,以勇猛靈活的動作,摧毀敵人三道鐵絲網(wǎng),僅用45分鐘就打掉敵人的指揮所,全殲敵人一個加強排。兵團批準給其記二等功,授予“保衛(wèi)開城二級英雄排”稱號……
當時比較突出的英模還有580團5連共青團員梅懷清。在攻占開城以東163點3高地時,那年剛20歲的梅懷清先用手榴彈引爆敵陣地三個地雷,又手擎爆破筒沖向敵陡壁上的鐵絲網(wǎng)。不料,爆破筒三次塞進,三次滑落。危急時刻,梅懷清毅然再次塞進,用右手緊緊托住,拉響導火索,高呼毛主席萬歲,以自己的血肉之軀為部隊開辟了道路,全殲守敵。
為配合停戰(zhàn)談判,我軍將“用戰(zhàn)爭消滅戰(zhàn)爭”演繹到了極致。各部隊積極捕捉戰(zhàn)機,主動進行各種形式的戰(zhàn)斗,爭取殺敵立功。真是“遍地開花,各顯神通”。
578團9連在漢江痛擊美軍船只。他們用巧妙的辦法,把偷渡漢江的美軍第五海兵隊后路截斷,突然開火,激戰(zhàn)十分鐘,就把敵人的汽船、木船擊沉于江中,把侵入灘頭的敵人就地消滅。共擊斃敵人50余名,俘敵2人。我部隊僅輕傷1人。
579團偵察分隊夜襲敵人桃夜洞。他們深入敵后30余里,一舉搗毀敵軍指揮所。在敵巢里大顯身手,燒毀敵帳篷40多頂,擊毀敵人大小汽車幾十輛,當場斃傷美軍騎兵一師官兵40余名,俘虜其警衛(wèi)兵一名。自己無一傷亡,勝利返回。
還有更為廣泛的群眾性的“冷槍冷炮”活動,不斷給敵人以殺傷,限制敵人的自由。狙擊手的神奇槍法,使敵人驚魂不定,不敢在戰(zhàn)壕露頭;炮兵的冷炮轟擊,更使敵人防不勝防。193師僅在1952年下半年打冷炮127次,斃傷敵700余名,擊毀敵坦克3輛。
我方談判代表團,對部隊涌現(xiàn)出的英模人物和生動事跡,以及各次戰(zhàn)斗的勝利,都十分重視。及時地給予祝賀、鼓勵。1952年10月,當代表團聞訊我軍砂川河大捷時,首席代表李克農(nóng)同志,親自打電話,向參戰(zhàn)部隊的軍、師首長王道邦、趙文進等祝賀、致謝。還與軍師領導干部一起到582團參戰(zhàn)的各連隊慰問、致謝。當場對部隊贊揚說:“你們的重大勝利,支持了我們在談判桌上的正義立場,打擊了美方代表哈利遜的氣焰和無恥行徑!”又說:“在斗爭中,我們政治、軍事兩條線是一個目的。都是為了共同的勝利,大家一起努力!”在場的人們聽后,既受到極大鼓舞,又提高了思想認識。更加堅定了保衛(wèi)開城、保衛(wèi)和平談判的決心和信心。
(二)王成式英雄與作家巴金
一部《英雄兒女》電影,把王成式英雄形象傳頌至今。說起王成式英雄的原型,很多入朝參戰(zhàn)部隊都爭著說出名字。可被電影原著作者題名為“王成式英雄”的只有65軍的副指導員趙先友。

582團6連副指導員趙先友,在開城以東的六七高地防御作戰(zhàn)中,五次負傷后仍讓通訊員扶著他指揮作戰(zhàn)。當敵人集團沖鋒上來時,他果斷地拿起報話機,向團長高喊:“向我們這里開炮,敵人上來了!”按照他以自己的身軀指示的射擊目標,我方炮火很快猛烈襲來,打垮了敵人,鞏固了陣地。趙先友同志與敵人混戰(zhàn)在一起同時身亡。志愿軍政治部給他追記特等功,他所在的連隊榮立特等功,并授予“英勇頑強,守若泰山的鋼鐵連”的光榮稱號。
1952年巴金同志就隨祖國赴朝慰問團到了朝鮮。那時,他是慰問總團的副團長。到達志愿軍總部時,曾代表慰問團寫出了熱情生動的訪問記《我們會見了彭德懷司令員》。各大報刊都予以登載。
不久,巴金同志到了開城談判中立區(qū)。當時,我們住在開城西部的松岳山。這里是秀麗的風景區(qū),有一處名叫“圖書亭”的景點,其附近有幾戶居民,我們住在居民家中,向山下走一里多路,就是來鳳莊。來鳳莊是開始雙方談判的,談判地址移至板門店后,成了65軍司令部所在地。巴金同志和幾位同行的作家就住在“圖書亭”旁的一個較好的房子,在此地算是最高級的住處了。我們相互的住處只距三、四十米,出門入戶時常常碰面。
我們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見到巴金,但早就知道他的大名。之后,在一起相處了十幾天,覺得這位大作家平易近人,工作認真。見到人時,他總是微笑著點頭致意。不論是誰請他簽字從不拒絕。巴金同志待人非常隨和。有一次和大家在一起聊天,聊到高興時,他拿出他與女兒的合影給大家看。他一邊笑著,一邊把照片送到大家面前。在場的人邊看邊稱好。那時,巴金同志40多歲,女兒看樣子10歲左右,柔稚中透著秀氣,親昵地依偎在爸爸身旁,充滿溫馨。
每天清晨,人們在山坡間散步,呼吸新鮮空氣。一天早上,我們幾個人散步時無意中溜達到巴金同志的院外。只見他正在同幾位作家圍坐在炕桌旁一邊討論一邊寫字??礃幼右呀?jīng)持續(xù)了一段時間了。有的急著說什么,有的在修改什么。只見幾篇稿紙翻來覆去,總在猶豫不決。最后,還是巴金同志一錘定音,說了聲“不行”,就把眼前的幾張稿紙用筆狠狠勾掉,又用力撕碎,隨手扔到了一旁……
看到如此情景,我們都有些吃驚:太認真了,這么大的作家,真不容易啊。幾十年過去了,巴金同志嚴肅認真的作風有時還浮現(xiàn)在我腦際。

1952年9月上旬,65軍在開城召開英模大會,巴金同志參加了全過程。他還在大會上講話祝賀。他的上海口音雖聽不太清,但人們還是靜靜地聽著,最后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
我記得,當時陳超講到東一個西一個擺放帽子時,巴金同志聽得笑了起來。不久,巴金同志根據(jù)大會的感受,以及到英雄部隊采訪的見聞,寫出了《生活在英雄們中間》的通訊,傳向全軍及全國各地。
在后來的日子里,巴金同志又一次來65軍采訪。經(jīng)我軍政治部主任陳亞夫介紹,巴金便去582團采訪了團長張振川,后便一頭扎到6連,親密接觸戰(zhàn)士,抓緊時間采訪趙先友等英雄事跡。
巴金同志非常關注趙先友烈士的事跡,他以趙先友烈士為原型,當然也有陳超等英模的影子,除了寫出大量新聞報道外,還在朝鮮抓緊采訪,為寫出小說《團圓》奠定了基礎。小說歌頌了英雄王成兄妹及趙連長、通訊員小劉的感人事跡,廣受好評。后來又改編成電影《英雄兒女》,使王成“向我開炮”英雄形象更為高大豐滿地樹立起來。

我們與巴金同志在多日的相見中,逐漸熟悉起來。他那平易近人的作風給我們以及廣大指戰(zhàn)員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就在勝利歸國30多年后,巴金同志已年近九旬,仍然熱心地為我部特等功臣趙先友烈士的塑像題字:“王成式的戰(zhàn)斗英雄——特等功臣趙先友”。
(三)勝利歸國
1953年7月27日,在我中朝兩軍戰(zhàn)場上的連連勝利中,兇惡的敵人終于在談判桌前低下了高昂的頭,被迫簽字停戰(zhàn)。時任聯(lián)合國軍總司令的克拉克哀嘆著:“我是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zhàn)書上簽字的指揮官”。至此,我們近兩年保衛(wèi)開城的任務圓滿完成。我65軍先后組織戰(zhàn)斗380余次,殲敵14300余名,擊落擊傷敵機290多架;擊毀擊傷敵坦克30余輛。
在歸國前的送別大會上,志愿軍政治部主任杜平給予65軍高度贊揚與評價。然后說:“我還要代表我方談判代表團的李隊長和喬指導員,向部隊深深地致敬、致謝。感謝部隊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奮斗,取得最后的勝利!”那時,我方代表團的領導人對外統(tǒng)稱:李克農(nóng)隊長、喬冠華指導員。
杜平主任最后給部隊贈送錦旗。錦旗上寫著“和平衛(wèi)士,人民開城”。這,是對我們保衛(wèi)開城的65軍全體指戰(zhàn)員的最高獎賞和最大鼓勵!
1953年10月初,我志愿軍65軍勝利回國。


來自:復興網(wǎng)
http://www.mzfxw.com/m/show1.php?classid=18&id=145129&style=0&cpage=0&cid=&bclassid=4
騰訊網(wǎng):https://new.qq.com/rain/a/20201008a083n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