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590攻略之ITX篇,Z590 Phantom Gaming-ITX/TB4開箱作為花絮

▼之前寫了Z590主板攻略的微星篇和華擎篇。



7款Z590 ITX主板參數(shù)全面分析匯總
B460和H410主板不支持第11代酷睿系列處理器;不是所有的Z490、H470都支持11代CPU,以及是否能完美支持PCIe 4.0等問題都請看微星Z590主板的文章,這篇不再復述了。
超頻系列主板的ITX主板在設計和制造商又一定的難度,也體現(xiàn)了廠家的一定實力。上代Z490 ITX主板有6款,這次Z590由于技嘉發(fā)布了2款產(chǎn)品,所以Z590 ITX主板一共有7款。

▼
上面4款主板參數(shù)的對比匯總表:

▼

▼
上面3款主板參數(shù)的對比匯總表:

從10個不同角度分析上表的信息:
1)價格
價格方面比Z490 ITX首發(fā)價格高了!畢竟通貨膨脹嘛!華擎和技嘉都是發(fā)布了2款,但是布局思路不一樣的,華擎是高端+低端的組合;而技嘉是高端+更高端的組合。價格最高的是技嘉Z590I VISION D,價格最低是華擎Z590M-ITX/ax。
2)供電
除了Z590M-ITX/ax和Z590I AORUS ULTRA,其它都8相核心直出+90Dr.MOS的供電組合。Z590I AORUS ULTRA供電最強,為10相核心直出供電,但沒有雷電接口,所以價格在中游;Z590M-ITX/ax只有6相核心直出+50Dr.MOS的供電組合,建議帶k的I5或者不帶k的I7使用,當然它的價格也是最低,降低了Z590 ITX主板的價格門檻。
3)散熱
華擎Z590 PG-ITX,華碩和微星主板都采用了鋁擠散熱器+熱管+風扇的散熱組合;供電最強的Z590I AORUS ULTRA沒有用風扇散熱,而是采用了鰭片散熱器來加強散熱;Z590I VISION D以及2款2k價格以下的主板都是只有鋁擠散熱器而已。
4)存儲
7款主板都提供2個M.2接口,華碩和微星采用擴展卡支持2個M.2接口,這樣2個M.2接口都在正面了,適合A4那種無法打開主板背面的機箱;其它都是1個正面1個背面的組合,對于直插式的ITX機箱,一個接口在背面反而方便使用。
SATA接口方面:Z590 PG ITX只提供了3個,其它都是4個。
5)網(wǎng)卡
基本都是2.5G有線網(wǎng)卡+wifi 6 E無線網(wǎng)卡的組合(映泰的無線網(wǎng)卡為選配),Z590 PG ITX使用了Killer E3100G+Killer AX1675x組合,雖然只是Intel I225-V +Wi-Fi 6E AX210的優(yōu)化版,但也算最強組合了。技嘉的兩款主板無線網(wǎng)卡只是Wi-Fi 6 AX200;Z590M-ITX/ax除了2.5G有線網(wǎng)卡還有一個千兆網(wǎng)卡。
6)聲卡
只有華碩和Z590I VISION D升級了最新的ALC4080;Z590M-ITX/ax為最弱的ALC897,其它都是ALC1220。另外在音頻接口方面,只有Z590 PG ITX提供1xSPDIF+5X3.5mm的組合,其它都是2~3個3.5mm接口。
7)USB
只有映泰主板沒有前置的TypeC接口,Z590 PG ITX的前置TypeC接口為USB 3.2 Gen2X2,其它都是USB 3.2 Gen2。
8)雷電4
華碩和Z590 PG ITX都提供了1個雷電接口;微星和 Z590I VISION D是2個雷電接口。
9)視頻接口
華擎兩款主板,Z590I AORUS ULTRA、微星和映泰都是1個HDMI 2.0+1個DisplayPort 1.4的組合,另外有雷電接口的也可做視頻輸出。 Z590I VISION D和微星主板都有輸入的視頻接口,通過雷電可以連接擴展塢之類的設備。不過使用核顯的要注意: Z590I VISION D沒有HDMI或DisplayPort的輸出接口,只能靠雷電的type C來做輸出。
10)RGB
微星主板沒有12V RGB接針,其它都是1個4pin 12v+1個3pin 5v的組合。華碩的SSD散熱片上有光效;Z590 PG ITX和Z590I AORUS ULTR主板背面有些RGB燈珠。
大概就是這樣了,看表就能選出適合自己的,而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興趣可以看看我之前Z490 ITX主板的對比匯總,看看各家主板都有什么改變。


華擎Z590 Phantom Gaming-ITX/TB4開箱分享
只有這張主板還沒有開賣,下面為大家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
Z590 PG ITX屬于“幻影”系列主板,IO保護罩上有PG和Z590的標識,SSD散熱片上有ASROCK的logo,PCB上并沒用做彩繪裝飾,畢竟ITX主板PCB太小,基本都布滿了各類電器元件。

▼
相較于上代Z490,放棄了擴展卡設計,第一個M.2接口老老實實地在芯片組上方,散熱片厚度也比較常規(guī),優(yōu)點是基本不會和散熱器發(fā)生沖突;PCIe插槽有金屬裝甲,防止過重顯卡帶來的損壞。

▼
內(nèi)存采用一相供電, Mosfet為Sinopower SM3331(最大40A),并配備了德州儀器TPS53355同步降壓轉換器,可以實現(xiàn)很高的電源效率以及快速瞬態(tài)響應;這一側還有1個4pin-12v的RGB接針,1個前置USB3.0 Gen1 Type A接口,3個sata接口和一個終于出現(xiàn)的USB 3.2 Gen2X2 TypeC前置接口(上代Z490沒有TypeC前置接口)。

▼
受ITX版型所限,采用了單8PIN的CPU供電,另外頂部還有1個3pin-5v的RGB接針和3個4pin的風扇接口。

▼
IO護甲是一整塊金屬材質,下面有鏤空設計,用于排出熱風(內(nèi)部有風扇),并有金屬網(wǎng)來防塵,上面還有個PG的銘牌作為裝飾。

▼
一體化I/O擋板,USB接口包括:5個 USB 3.2 Gen2 Type-A (10 Gb/s), Type-C接口的40Gbps雷電4,也可用于視頻輸出;視頻接口包括一個DP1.4和一個HDMI2.0;音頻接口有1個光纖和5個3.5mm;另外還有1 個 2.5G RJ45網(wǎng)口,以及1 個 CLR CMOS按鈕和wifi的天線接口。此外可以看擋板中部有很多開口,用于內(nèi)部風扇的進風。

▼
IO部分的芯片支持:
(1)有線網(wǎng)卡為Killer E3100G,基于i225-V芯片優(yōu)化而來。
(2)雷電4接口采用了Intel的JHL8340主控。
(3)CYPD6227-96BZXI用來提供完整的PD供電支持與USB-C控制。
(4)3532GABB應該是用于視頻信號輸出或轉換。
(5)P13EQX是橋接芯片,來增益USB 3.1數(shù)據(jù)信號。

▼
取下SSD散熱片,可以看到一個M.2接口,直連于CPU,用11代i5~i9CPU可支持PCIe Gen4x4,只支持PCIe以及2280規(guī)格的SSD。另外可以看到底下還有個散熱片,為芯片組散熱。

▼
芯片組只有6W的TDP,所以簡單的被動散熱就可以了,旁邊的NUVOTON NCT6686D為監(jiān)控I/O芯片。

▼
相比上代Z490增加了金屬的背板

▼
背面有1個M.2接口,由芯片組提供,支持PCIe Gen3 x4,可支持SATA和PCIe的SSD,規(guī)格上還是只能2280。

▼
背面還有很多SP-CAP(聚合物)電容,并且這一部分通過硅脂墊與背板相連,可以輔助散熱;底部還有3顆RGB燈珠。

▼
IO的保護罩為金屬裝甲,通過熱管連接頂部散熱器,里面還有一個小風扇提供主動散熱;散熱器mosfet和電感部分都有硅脂墊,可以為這兩部分提供散熱。

▼
裸板賞析

▼
供電結構:供電PWM主控采用了ISL69269,最高支持12相三路輸;VCORE為8相核心供電,采用了ISL69390的DrMOS,最高支持90A,理論上將會提供560A的電流;VGT即核顯供電,規(guī)格稍降,采用了 ISL992260的DrMOS,最高支持60A,但畢竟有2相,還是比較充裕的;VCCCSA為一相供電,采用了和VGT相同的DrMOS;所有的500系列主板VCCIO都是兩相供電,所以組成了8+2+1+2(VCORE,VGT,VCCSA,VCCIO)的供電結構,比上代6相核心供電強了不少。

▼
聲卡是螃蟹ALC1220,搭配2顆nichicon音頻電容。

▼
其它IC芯片:
(1)NUC121ZC2AE是32位單片機,用來管理主板的RGB系統(tǒng)。
(2)ITE IT66318FN是一顆重定時緩沖器,用來為HDMI 2.0b優(yōu)化信號。
(3)GL9904是一顆 USB 3.2 2X2的信號放大器,用于前置 Type-C 的信號增強。
(4)REALTEK 5452E,USB Type-C控制芯片,用來實現(xiàn)CC 邏輯控制。

▼
WiFi6 E網(wǎng)卡是Killer AX1675x,是基于AX210優(yōu)化而來,縮短網(wǎng)絡延遲,減少CPU使用率和網(wǎng)絡堆棧內(nèi)存占用。


總結
上代Z490 Phantom Gaming-ITX/TB3在Z490 ITX中,供電并不算強,但散熱比較強(熱管+鰭片+雙風扇),貌似是用溫度來增強供電性能的設計思路。這代Z590 Phantom Gaming-ITX/TB4看來是放棄了這個思路,8相核心供電,90ADr.MOS已經(jīng)與華碩和微星的產(chǎn)品持平;另外放棄的還有M.2接口的擴展卡,這樣安裝散熱器的兼容性會好一些。另外升級的地方從型號也能看出從雷電3升級到了雷電4,主板的綜合性能非常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