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理解答題公式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做鋪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照應開頭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本身的作用+結合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征
2排筆: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
強調了+對象+特征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問:強調,加強語氣
5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6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修辭方法的作用:
比喻: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冗長為簡潔。
擬人:化物為人,親切自然,富有情趣,新穎別致,栩栩如生,生動形象。
夸張:突出特征,感情強烈;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lián)想,創(chuàng)造氣氛。
對偶:形式整齊,結構對稱;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凝煉概括,富有表現(xiàn)力。
反復:突出思想,強調感情,增強緊湊感,有氣勢,表達效果強烈,增強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
排比:結構緊湊,一氣呵成;文意貫通,語氣強勁;節(jié)奏鮮明,抒情淋漓盡致。
1產(chǎn)生連貫的氣勢,增強行文的語勢。用排比來說理,可以把道理說得透辟。有利用排比來狀物,可以把事物刻畫的細致入微。
2增強語言的節(jié)奏感,給人以美的感受。
反問:語氣強烈,加重語勢;激發(fā)讀者的感情;加深讀者印象;起強化作用。
設問: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fā)思考,加深理解。
對比、反襯:突出/反襯某種事物或某種情感。
破折號:注釋,總結,話題轉換,插說。
引號: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三,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
1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寫出了……
2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3副詞(都,大都,非常,只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限制、時間、范圍)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四,一句話中某兩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xiàn)象到本質)規(guī)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能互換。
五,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么,它的特點是什么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么,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什么論點
六,段落的作用
開頭段,統(tǒng)攝全篇,領取下文,渲染氣氛,奠定基調,設置懸念,埋下伏筆
過渡段,承上啟下,轉換自然,銜接緊密,上下連貫,結構嚴謹,渾然一體
結尾段,呼應前文,卒章顯志,深化升華主題,耐人尋味,余音繞梁,讓人難忘
七,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自然環(huán)境:
1通過環(huán)境描寫渲染某種氛圍,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為下文做鋪墊。
2通過環(huán)境描寫烘托出人物的某種心情,具有象征暗示作用。
3通過環(huán)境描寫寄托作者的某種情思,深化主題。
4烘托人物心情及反映人物性格,增加文章真實性。
5反襯人物形象。
格式:……具體描寫了……景色,營造了一種……氣氛;渲染/定下了……的……基調。
社會環(huán)境:
交代社會時代大背景,通過整個時代和社會背景去描寫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書寫其無法改變的命運。社會環(huán)境同時還具有十分濃郁的地域特色及風土人情,刻畫出某種特定的社會氛圍及社會縮影。
1反映社會時代特征的建筑、場所、陳設、民俗民風等
2通過時代背景描寫人物
3刻畫社會氛圍及縮影
4展現(xiàn)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為故事情節(jié)展開提供舞臺場景
5揭示人物性格成因及命運結局
八,標題的作用
1以人物為題的作用:突出人物形象;展開故事情節(jié);緊扣中心、突出主題
2以形象特征為題的作用:鋪陳情節(jié),呼應細節(jié),對比諷刺,強化效果
3以物象為題的作用:表層含義,深層含義;線索,貫穿全文;概括故事情節(jié);懸念,引發(fā)聯(lián)想,吸引讀者;寄托某種情感,突出文章主旨
4以事件為題的作用:突出主要故事情節(jié);緊扣中心,突出主旨
5以時間,地點,環(huán)境為題的作用:點明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創(chuàng)造故事背景;渲染環(huán)境氛圍;具有隱喻象征意義
一般作用:
象征意義。語帶雙關。作者感情的出發(fā)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文章線索。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讀者,新穎。
九,某句話在文中的含義,談談你對它的理解。
這句話表面意思是……,內在含義是……。/這句話意思是……表達了……
十,引用名句和某句子在開頭或結尾有何作用?
引用名句使文章有文化內涵,有風采,也增加文章內容,同時能很好地揭示本文的中心(論點、特征)與作者的態(tài)度、情感;某句子在開頭的作用是開篇點題、總領全文、渲染氣氛、奠定基調;某句子在結尾的作用是呼應前文/標題、總結全文、點明主旨。
十一,概括文章主旨
通過……故事歌頌了/贊美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十二,某文段用了何種表現(xiàn)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效果/作用?
方法+內容+效果
白描:簡筆勾勒,簡潔,準確傳神,樸素清新,平中透奇,含義深邃
夾敘夾議:畫龍點睛,點明題旨,靈活多變,表意自由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盡致
間接抒情: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卒章顯志:在文章末尾點明主旨
畫龍點睛:用一兩句精彩的話點明主旨
做鋪墊/埋伏筆:前段為后段埋下的線索,在情節(jié)發(fā)生前的交代、暗示
托物言志:把要抒發(fā)的感情、闡發(fā)的思想借助于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來表達
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
細節(jié)描寫:準確傳神鮮明
開門見山:文章開頭就進入正題,不拐彎抹角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鮮明,激發(fā)聯(lián)想,勢力強
抑揚:反差中突出事物,或先抑后揚,或先揚后抑,使行文跌宕,曲折多變
十三,簡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形象
1先總括人物形象,用一句話從整體上對該人物作出一個定性概括(時代,地點,身份,地位)eg.典型的舊時代上海工薪階層勞動人民的形象
2詳細分析人物性格(好的,不好的)eg.生性淳樸。祥子是一個純樸,善良,為人正直,并追求獨立的人(+具體分析)自私。在祥子的身上存在著與生俱來的小農(nóng)意識…
3分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時代/社會意義,然后再用一句話定性式的總括
分析人物形象:
從行動,語言,肖像,心理,細節(jié)等描寫中感受人物獨特而鮮明的個性;從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時令等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所制造的氣氛中感受人物的情趣、心境;從人物活動、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時代特征社會風貌等社會環(huán)境描寫中體會人物心理、性格。
肖像描寫:以形傳神,使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個性突出
細節(jié)描寫:感受人物形象的生動性
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揭示人物內心活動,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語言描寫: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反映人物心理活動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心理描寫:揭示人物內心世界,深刻表現(xiàn)人物思想感情
景物描寫:再現(xiàn)自然風光,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