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徑01】拼命學習的她,卻換來這樣的成績

重現(xiàn)目標與泛化目標
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信息,一種是知識。
信息是相對具體的,因為它只描述一個情況,
比如,中國的國慶節(jié)是10月1日。
但知識所描述的卻不是一個情況,
而是同一類問題的所有情況,最關鍵的是,包括從未提及的新情況,
就不得不用概括性詞語,來描述各種情況的共同特征。
因此必然是抽象的。
比如,“偶數(shù)是能夠被2所整除的整數(shù)”。
這個知識所描述的,并不是2、4、6、8這些具體的偶數(shù),而是所有偶數(shù)的共同特征。
包括我們從來都沒有數(shù)過的偶數(shù)。
掌握信息時,我們的目標是“重現(xiàn)舊信息”,用于達成這一目標的行為叫做“記憶”。
比如,記憶“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qū)”時,只需要原封不動地把該信息重述出來即可。
而掌握知識時,我們的目標是“生成新信息”,“解決從未記憶過的新情況”,
用于達成這一目標的行為叫做“學習”。
比如,學習“什么是閏年”這個知識時,需要用閏年的共同特征,來判斷隨意一個我們從未記憶過的年份是否是閏年。
又比如,若老板在開會時,讓某員工記住ppt,就只是期待該員工能夠重現(xiàn)這張ppt。
但若老板讓員工學會ppt,那老板所期待的是,以后每場會議,該員工都可以做出新的ppt
“生成新信息”,或者說“解決從未記憶過的新情況”的目標,也叫作“泛化”。
泛化才是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的真正原因。
如果可以提前見到所有情況,那么采取記憶就可以了,
因此判斷一個行為是學習還是記憶,
就看該行為是否可以解決從未記憶過的新情況。
記憶的目標是重現(xiàn)
學習的目標是泛化
二者也因此有著不同的方法,應根據(jù)實際目標來選擇對應的行為。
不過,記憶的應用場景相對狹窄,因為記憶的前提,是必須事先見過這種情況。
只適用于情況有限,且可以提前記憶的問題。
但對于情況無限、無法提前記憶的問題,就必須通過學習來獲得“泛化能力”。
記憶適用條件:情況有限、事先可知
學習適用條件:情況無限、事先未知
【尋徑01】拼命學習的她,卻換來這樣的成績_嗶哩嗶哩_bilibili
有一說一,個人認為b站目前2022年1月22日為止,這個pc網(wǎng)頁端的筆記功能還是有些雞肋??旖萱I沒有,操作起來比起其他專業(yè)的筆記軟件確實弟一些。
所以我這里把我的OneNote筆記發(fā)出來,

希望能幫到大家,
喜歡可以點贊投幣收藏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