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成長,是“人”的成長
以下是從個人角度對《致不滅的你》的一些感想和解讀。
理了一下故事內(nèi)核,這是一個關于成長的冒險故事,也就是所謂“金羊毛”,只不過這一次少年要尋找的不是寶藏,而是“自我”。每個小故事之間相互聯(lián)系,讓故事串起來的核心是“養(yǎng)成”:一個最初沒有意志的“球”,在接觸了不同的人,經(jīng)歷了不同的事之后,漸漸習得了成為一個“人”所必要的情感和智慧。這不是由固定的某一個人來完成的,而是由許多不同的人、不同的動物通力合作,一筆一劃,一錘一鑿,造就的名為“人”的藝術(shù)品。
少年的旅途由我們所有人一起見證,而它不僅僅是少年個體的成長,也象征著一個完整的“人”的成長。
少年與狼的相處給了“球”最初的溫暖,也賦予了它原動力,那就是少年最想做到的事——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這也是我們每個人誕生之初便與生俱來的特質(zhì):好奇心。
我們在生命的最初都是那個少年,困在杳無人跡的冰天雪地里,寸步難行,但好奇心驅(qū)動著我們?nèi)ジ兄饨?,去主動獲得“成長”。生命中第一次見到火焰,第一次咀嚼食物,第一次與親人擁抱……我們張著懵懂的眼,如“不死”變成的那只狼一樣,盡管尚且不能理解,但已經(jīng)開始感受世界。
我們和內(nèi)心里的那個少年相依為命,自娛自樂,直到某一天因為某種契機,我們決定“出去看看”。
我們離開一片荒蕪的世界,開始向外探索。
“狼”和“熊”可以視為理性和感性,或是原始的善與惡,保護欲與破壞欲。我們背負著這兩種形態(tài),踏上旅途。
我們認知到了與我們血脈相連的“母親”。她也許因為第一次做母親,所以并不完美,也許自己還是個半大的孩子,但卻是世界上第一個愛我們的人。我們模仿著她的一舉一動,吃飯的方式,笑起來的樣子,說話的腔調(diào),甚至是難過的神情……我們賴以生存的技能,大部分是由“母親”教給我們的。我們從直接上嘴啃,到學會用手,從無口無心,到牙牙學語,我們因她而踏入為人的門檻,也因她而變得勇敢無畏。
無論我們是人是獸,是熊是狼,是善是惡,是惡魔是天使,她都會包容我們。
我們在她身邊并非絕對安全,也許她不能替我們擋下全部的風雨,但卻能在我們受傷之后替我們撫慰疲累的身心。她可以是那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女孩,但在有必要的時候,也會化身劫獄的女騎士,帶領我們沖出圍城。
我們學到了“疼痛”和“溫柔”。
然后,我們遇到了“老師”。ta為我們啟蒙,教我們識字,帶我們觀察,我們那時還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只會用單詞來表達自己對世界的感想。一句“好吃”!似乎就是對世間萬物最美好的褒揚。
大約就在這個時期,有什么不一樣的東西在我們心中發(fā)芽,那就是“叩門人”的隱喻。它在我們開智之時便悄然滋生,今后將會成為我們的“心魔”,與我們不死不休。它從我們的內(nèi)心誕生,也許我們可以稱之為“自毀傾向”。
我們學到了“知識”。
在成長的歲月中,我們終于遇到了那個讓我們甘愿停留的人,也許是兄弟閨蜜,也許是靈魂伴侶。ta知道我們不像看上去那樣乖巧,也知道我們不可言說的秘密,卻依然愿意跟我們一起瘋鬧,一起生活,會捍衛(wèi)我們之間的情感,不計得失地幫助我們,為了保護我們犧牲自己,反之亦然。有時我們之間會鬧別扭,會有誤會,但最終總會有一方妥協(xié),冰釋前嫌,和好如初。
我們學會了“表達”和“共情”。
在師長的守護下,我們與朋友度過了無憂無慮的青春歲月,在相處中也學會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情。然而,什么也不必去考慮,幾乎“虛擲”的時光以某一日為節(jié)點,天崩地裂。
我們來到了人生的轉(zhuǎn)折點,一直以來深信的東西,依賴的人,離我們而去。于是我們失去了某些東西,好像又獲得了某些東西。
我們開始產(chǎn)生一個哲學的疑問:“我為什么會是我?”
我們開始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開始能夠感受真實的痛苦,這痛苦往往伴隨著死亡和重大的變故,與之前不同的是,這一次我們擁有了情感和思想,能夠被傷害了。
與其相比,之前的痛苦只能是為賦新詞強說愁。
我們的心魔開始作祟,人生跌入低谷。那心魔與之前相比已經(jīng)全面升級,而我們陷在桃源鄉(xiāng)太久,措手不及之下,慘敗而歸。
有的人就此墜入塵泥,有的人浴火重生,披上名為咕咕的鎧甲。
可能并不會有一個黑衣人站出來跟我們逼逼叨,但我們心中從未停止對自己的逼問。
我是誰?我接下來要做什么?我要成為怎樣的人?
——少年獲得了關于自我的認知,少年覺醒了。
這些問題是少年捫心自問的內(nèi)容,也是我們必須去思考的內(nèi)容。
當我們開始思考時,才是真正正視自己,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的開端。
動漫目前更到這里,其實想說的還有很多,可我現(xiàn)在能記得的只有這么一點。
但我相信我的角度已經(jīng)能夠拋磚引玉,不同于我的笨嘴拙舌,一定有人可以作出更好的總結(jié)。
期待其他大佬能夠給出驚艷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