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荒野大鏢客2》講歷史課,電子游戲的多種可能
美國田納西大學的歷史教授Tore OIsson開設(shè)了一門新的歷史課,不同于一般的歷史課,這次的歷史課的課件是《荒野大鏢客2》,他將這名課程稱之為“荒野大鏢客的歷史”。他用《荒野大鏢客2》來展示1899年——1911年的美國歷史,展示工業(yè)革命之后,城市化的進展,荒野的消退,印第安人的衰亡,以及牛仔的沒落。

當然了,他本人也承認,《荒野大鏢客2》包含著太多不符合歷史的要素,添加了很多娛樂化的內(nèi)容,諸如外星人,穿越,惡魔以及喪尸和吸血鬼,但這些要素其實不影響他的講課,他自己稱自己的研究重點是殖民史和資本主義發(fā)展史,對于運用《荒野大鏢客2》來教學,這位教授甚至還在《Slate》專門發(fā)表了一篇文章,當然了,他也說明,這門課程不需要學生都購買《荒野大鏢客2》,他個人覺得選擇這門課程的人也都是玩家或者說是玩過這游戲的人,他也保證對于,游戲只是外在的表現(xiàn)方法,這門課程還會是一門專業(yè)的歷史,所以并不適合普通玩家。

電子游戲用來教育,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后一次,但這次,《荒野大鏢客2》能夠走入課堂,為傳統(tǒng)的3A拓展了一條新的不一樣的道路,我甚至都能想到未來可能的各種游戲,用《黑手黨》描述禁酒令的歷史,用《GTA5》描述資本主義的犯罪史,用《奧德賽》描述古希臘的輝煌與沒落,電子游戲不自覺地已經(jīng)走到了誰也想不到的方向。

其實在這方面,很早就有人在嘗試,最開始的電子游戲很大程度上就是從兒童教學方法上改的,但現(xiàn)在這樣的游戲確實不多了,不過不多也有人在做,而且是我們熟悉的帶哥——育碧,2019年的《古希臘:發(fā)現(xiàn)之旅》其實就是育碧的嘗試,雖然大部分玩家都認為這本身是《刺客信條:奧德賽》的零碎拼湊出來的,但其實這游戲是一個歷史教學軟件,育碧盡可能地去除了游戲本身的虛幻成分,把一個相對真實的古希臘還原了出來,但問題是哪怕是這樣,這款游戲?qū)τ诖蟛糠滞婕襾碚f還是很違和,特別是《奧德賽》玩家。

當然了,不只是這款游戲,之前的大火雖然焚燒了圣母院,但很慶幸,育碧在《大革命》給玩家留下一個永遠的圣母院,這個圣母院幫助了圣母院的重建工作,而育碧在送出游戲之后,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進入圣母院,還推出了數(shù)字版的圣母院旅程,在家里看巴黎。
而這些參與到歷史課的游戲,,其實還是因為電子游戲技術(shù)的發(fā)展,而在這種游戲之前,有一種游戲更加廣泛的參入了教育行業(yè),那就是編程游戲,對不起,育碧在這方面還是有自己獨到的建樹——《瘋狂兔子:編程學院》,但其實這個游戲,還不算是最出名的編程游戲,最出名的游戲還是《程序員升職記》。

其實,電子游戲不僅在歷史,社會以及編程這幾門學科上發(fā)揮作用,還有生物,化學,物理和經(jīng)濟,電子游戲參與的領(lǐng)域比你想象中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