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他第一次做爸爸
有一些朋友因為面對的直男不會聊天,無名之火蹭蹭蹭燃燒。怨恨的原因,與其說是恨“直男不可教”,更多的,是認為自己本不該這么被對待,因為受委屈的主體,是自己。
?
關(guān)注點在自己,那么就不容易看到事物的全貌。
?
當目光看到對方,這是一位面對心愛的女生,不知所措的男孩。心里想把全世界給她,嘴里卻蹦不出一句話,加之骨骼肌顫栗,就不免產(chǎn)生“蒼蠅搓手”的窘迫場面。
?
從處境中脫離出來,試著拋棄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試著去關(guān)注他人,試著理解他人的發(fā)心,就容易獲得柔潤和寬慰。
?
與家人的關(guān)系,也同樣。
?
和家人相處出現(xiàn)了問題,比如,和爸爸不怎么說話,是不是在家庭變化后?
?
爸媽關(guān)系的變化,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傷痕。作為孩子,如果只關(guān)注自己的感受,便容易身陷痛苦而萎靡不振。
?
如果試著用全局的角度去看家人的關(guān)系,這只是一對無緣終身的男女,在家庭關(guān)系的道路上,轉(zhuǎn)去了不同的彎。瓦解的,只是“某人丈夫”,“某人妻子”的身份,但前行的路上還有可能重拾“某人丈夫”,“某人妻子”這種身份。修飾詞改變了,但中心詞“丈夫”,“妻子”不變。
?
試著拋開自己的感受,觀察他們的關(guān)系。關(guān)系的不順利,許是因為他們對各自身份的認識不足夠,而作為孩子,另一個獨立的個體,便可以選擇,意識到其中的消極影響,以此為鑒而更加堅毅。
?
試著拋開因“父親對自己的冷眼相向,橫加指責(zé)”而產(chǎn)生的感受,僅僅以陌生人的身份去觀察他。這是一位沒能躲過中年危機的平凡男子,多次變更婚姻狀態(tài),收入停滯不前,身體苦不堪言。作為員工,要簽《自愿離職申請書》,作為家屬,要簽《病危診斷通知書》。
?
重重壓力盤根錯雜,各種負擔(dān)纏繞交織,不免在最后一處港灣傾瀉一些情緒。
?
因為其他原因,沒有做好對應(yīng)身份的職責(zé),缺失的地方,的確是他的問題。
?
再換個角度,“誰家的孩子”,把關(guān)注點移到中心詞,“孩子”。
孩子,有沒有做一個好的孩子,試著理解家人無處發(fā)泄的無奈和痛苦。
?
你很委屈,問,誰來理解我呢?
?
當你覺得自己是受害者,蒙受了不該受的氣,便會覺得委屈。
當你覺得自己是轉(zhuǎn)換站,能夠作為他人情緒消解的途徑,便會覺得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