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哲學雜思
一個月前寫的,忘了。
1. 道(價值)生一(價格),一生二(買與賣),二生三(量),三生萬物(價格形態(tài))。公司價值可以體現(xiàn)為以貨幣計價的資產(chǎn),用以貨幣為一般等價物的方式在市場進行結(jié)算,結(jié)算的基本形式為買與賣,這就是基本的價格行為,價格行為在某段連貫的時空中進行累積,最終形成所有的量價形態(tài),這就是所有技術分析得以存在的“道”?;久娣治?,波浪形態(tài),趨勢分析,均線理論,指標理論,纏論,籌碼理論,價投也要,技術分析也罷,所有的紛繁萬象,最終都要回指這一個“道”,它們的本質(zhì)相通而目的不同,因而在人的目的主導下衍生出了不同的操作形式。
2. 賣在買先,先有資產(chǎn),后有對資產(chǎn)的買賣,先有流通股,后有流通行為。
3. 由第二條,價在量先,買與賣的欲望誘發(fā)買與賣的行為,買與賣的行為進一步刺激買與賣的欲望,其本質(zhì)是對世界的認知與對世界的改造之互動關系問題。
4. 由第三條,引出索羅斯的反身理論,假設認知函數(shù)為 y = f(x), 行為函數(shù)為x = β(y), 假設初始認知為y = f(x), 導致的行為為 x = β(y), 在傳統(tǒng)的數(shù)學觀念中,算式兩邊的結(jié)果是同時發(fā)生的,但是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原因到結(jié)果不可能同時存在,原因到結(jié)果一定有發(fā)生的時間過程,那么這將導致在 x 受到 y的刺激變化為 x ?= β(y)之后,y 隨之要改變?yōu)?f (β(y)), 這樣的結(jié)果就是,傳統(tǒng)金融理念中“理性交易”條件下存在的價格均衡點并不存在!所謂的價格均衡,只存在于欲望的階段性極值點!例如假設開始給出做多信號y = f(x),按照反身函數(shù),股價將一路高歌猛進,直到做多的欲望和力量衰竭!如果開始給出做空信號,也是一樣的結(jié)果,股票將持續(xù)下行,直到做空力量和欲望衰竭,比如籌碼耗盡,甚至是公司退市!這也就印證了索羅斯的“與泡沫共舞,直到它破裂”,這一條,也是行為金融學得以存在的哲學基礎。5. 由第四條,我們需要進一步探索導致股票多空信號的“第一推動力”源自何處?答案就是源自人的“想象”,所謂絕對估值,相對估值,則是想象的具體操作形式,公司的各種資料,財務報表,各種消息等等,則是想象的具體資料,只有人對公司資產(chǎn)的未來存在期望,才能進一步衍生出做多和做空的欲望。這就是基本面分析存在的哲學基礎。6. 由第三與第四條,第三與第四條存在的基礎是情緒對人行為的操控,且這種操控力量不可忽視,這就是休謨所說的“理性是激情的奴隸”,故而股票交易的成功,有相當程度的一部分,在理性的法則之外,也在上述6條之外,不是知識,而是價值判斷,只能在實踐的領域中求得,而無法通過純粹理性邏輯推導出來,能推導的部分只是實踐在時間中留下的殘影,萬萬不可以為自己看到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