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碩or學碩?是否要跨專業(yè)?
首先確定你是報考什么專業(yè),199管理類聯考有七大專業(yè)參與分別是會計碩士(MPAcc),圖書情報碩士,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碩士(MPA),旅游管理碩士,工程管理碩士(MEM)和審計碩士。
專碩or學碩?是否要跨專業(yè)?挑選院校時先看專業(yè)or地區(qū)or學校?這三個問題是每一個考研的同學都需要面對的三個選擇,這三個選擇綜合起來共同影響著你能否一站上岸。建議大家在做以上三個選擇之前一定要好好地問一問自己為什么要考研?想明白這個問題真的真的超級重要!
有兩點原因:第一,想明白這個問題有助于我們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比如我:我本科的專業(yè)是物流管理,我覺得大學四年學了一些有關于物流和管理兩方面的基礎知識,都沒有很深,所以我希望能在研究生階段學一些更硬的知識和技術,讓我之后在人才市場有足夠的競爭優(yōu)勢,所以我選擇了專碩(偏應用)和一個工科相對來說比較強的學校繼續(xù)學習物流。如果是你以后想從事科研,想在大學繼續(xù)任教,那就應該考慮學碩,有機會的話也可以考慮一下碩博連讀??傊煌目佳性蛞欢〞绊懼愕木駬?,畢竟考研不是逃避就業(yè),是能夠讓你有更好的優(yōu)勢在之后有更好的就業(yè)機會。第二,考研是一場持久戰(zhàn),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像準備資格證書或者期末考試那樣在短時間內就會有大有作為的,它靠的是你的耐力和恒心。明確自己為什么考研之后就會有目標,這個目標能夠讓你在考研的過程中更有動力,有一根線拉著一樣更有沖勁,有更大可能堅持下來,畢竟中途放棄的人真的不在少數。
18屆考研,考試科目199管綜,備考時長1年(16年10月開始報全程培訓班,一直到17年12月考研)但中途在17年7-8月暑假期間模擬分數已經能達到155+。在12月考試中也是如愿取得目標成績(管綜170總分,數學:66,邏輯:54,作文50)最后以前幾名的成績考入了中大的圖情。




后來因為有了在培訓班學習一年的經驗和自己刷了幾十本書的瘋狂,自己便很有底氣地去新東方、文都、聚創(chuàng)等機構毛遂自薦,做起了兼職輔導,自己也帶了幾個學弟學妹,幫助他們做考研規(guī)劃。19-20年期間輔導做的風生水起,后來因為自己畢業(yè)季要寫論文就暫時沒做了,但是對于市面上的機構、視頻、老師的情況還是基本了解的,如果是剛開始復習管綜或者現在遇到一個瓶頸期,可以找我。
接下來我簡單介紹一下我覺得在市面上最科學最合理的擇校方式:
每年9月預報名之間很多機構都會發(fā)出來一些擇校??碱},有些是根據真題改編的。這些??碱}是什么作用呢?就是為了讓你正確的評估自己當下的學習效果,從而能夠根據預估分數更有把握的擇校。大家可以做一些擇校模考題或者之前的考研真題,取一個較為平均的分數,根據這個預估的分數再加上你覺得在未來兩個月的時間你會進步的空間,綜合考慮12月份你大概正常發(fā)揮的話差不多會是什么樣的成績進行擇校。但是對于管綜來說,僅僅根據分數進行擇校是不完全對的說法,我會在下一個部分的誤區(qū)三當中講到。
3、擇校誤區(qū)
誤區(qū)一:擇校好高騖遠
這個是大忌,每年很多考研的同學沒有能夠上岸真的不是因為沒有發(fā)揮好或者是分數考的不夠高,而是沒有正確評估自己的水平,畢竟每個人對自己的期許都會更高一些,導致了高不成低不就(當然排除那些有明顯目標的人,比如就要去清華、北大等等,我的觀點幾乎都是在盡最大可能上岸的前提提出的。)所以能夠正確評估自己的水平就顯得尤為關鍵了。所以考研的過程是一個認清自己的過程,我們必須在這個過程中對自己有更清晰地認識,畢竟人無完人,即使不完美我們也可以放大自己的優(yōu)勢、彌補自己的短板,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考試科目: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和英語二,滿分300分。
專業(yè)不同,分數線也不同,則備考方案也不同,去年分數線:
可以看出,考MBA、MTA的話,筆試備考分數較低;而MPAcc、MLIS等專業(yè),則筆試備考分數較高,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且34所985院校是自主劃線,有的分數線則高達210+。
時間節(jié)點:
7-8月:發(fā)布招生簡章9月24-27日:預報名10月10-31日:正式報名11月8-10日:網上確認12月25-26日:筆試考試次年2月中旬:公布初試成績次年3月中旬:國家線公布次年3-4月:復試&調劑次年5-6月:發(fā)放錄取通知書
筆試備考計劃(可以參考這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