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折騰測試】Steam Deck折騰測試(開箱,更換固態(tài)硬盤篇)

2023-02-23 17:49 作者:lwyx2017  | 我要投稿

前面說完了我個人想說的一大堆廢話以后,Steam Deck總算是進入開箱環(huán)節(jié)啦,我前面寫的東西都是沒上手機器前寫的,顯得有些尬黑,既然想說的和該罵的都說了,機器早就已經(jīng)到手了,就讓我們看看這臺機器究竟怎么樣吧。

這幾篇專欄不包含商業(yè)合作與商業(yè)推廣,所有東西均由個人自費在X寶和X魚購入,購買時的價格以當時為準,僅供參考,不代表過往與未來,東西可能會降價與漲價,同樣我購買的東西并不一定適合別人,大家應按照自己的需求購買。

雖然這個機器我前段時間就入手了,但因為工作和身體原因一直拖著沒有寫,最近幾天在情緒穩(wěn)定的時候算是寫出來了,開箱照片是隨便拍的,有些是后面補的,大家湊合看吧。

首先是包裝部分,這個應該是SD原廠的包裝箱,那邊的中間商是直接把順豐的單號貼在被我撕壞的那里的,不知道這個標簽是不是轉運公司的,F(xiàn)edEx好像是聯(lián)邦快遞。

箱子打開后則是一張非常簡單的指南,讓你插入電源后再開機,背面左下角有個二維碼,應該是掃碼查看說明。

那個二維碼掃了以后是直接前往Steam官網(wǎng),G胖的意思應該是有什么需要技術支持的地方,來這邊網(wǎng)站查看,或者尋求客服幫助就可以了。

拿掉這張指南后,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充電器和機器本體了。

其中充電器來自群光電子,這個牌子相信玩過各種筆記本,尤其是藍天準系統(tǒng)的,就比較熟悉了,遺憾的是這個充電器的線和充電頭是一體的,這也就意味著你想換更長的充電線就不行,個人感覺還是不太方便。

這個充電器支持5V 3A,9V 3A,15V 3A,20V 2.25A,也就對應15W,27W,45W的功率,應該是PD的充電協(xié)議,這個機器除了可以用原裝充電器以外,應該也是可以用其他支持PD協(xié)議的充電器和充電寶充電的,之前實測用小米65W氮化鎵,還有小米移動電源2,那個充電寶的Type-C最高好像可以輸出45W,也是可以給這個機器充電的。

雖說配備的充電器,在某種程度上就反映了這臺機器的性能,但這個機器并不像國產Win掌機可以將CPU功耗墻調整的非常高,因此45W的電源也夠用,我個人感覺甚至還有一些余量,至于換更高的電源,像65W或者100W的就沒什么必要了,畢竟機器支持的輸入功率就那么高,因此也沒必要換更大的充電器。

充電器下方則有一本厚厚的說明書,不過內容大多數(shù)還是以各國不同的語言為主,主要是關于健康和安全,維護,法規(guī)和有限保修的信息,感覺沒什么卵用。

接著就是機器的本體了,拿掉這個紙片就是收納包了,機器是直接放在收納包里的,沒有采用太復雜的包裝,同樣是非常的環(huán)保,這樣就讓人在想,如何辨別這個機器是新機還是二手?

新機的兩個拉鏈之間有個一次性的塑料環(huán)固定,我們要上手機器的時候,就要把這個剪開才行,如果你買的新機沒有這個塑料環(huán),拉鏈是可以直接拉開的話,就有可能是二手了。

機器輸入/輸出部分介紹

這個機器首次上手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的長和寬大的感覺,因為之前我入手過GPD的Win3,主觀就感覺這玩意比那個大多了,不過Win3正是因為機器小,屏幕也同樣很小,用起來不太舒服所以就放棄了,后面我就想搞個大屏的機器,這個機器剛好屬于大屏的掌機。

說實話首次上手這個機器我就想到了這個圖,老黃會不會也在想:Steam Deck就算這么長,也打不過Switch(滑稽)

不過玩笑歸玩笑哈,求各位A飯和SD的粉絲息怒,這個機器首次上手給我的感覺就是握持感覺非常好,在使用過程中可以看出這個機器是用心設計過的,雖然它的重量可不輕,官方宣傳大約為669克,這個重量相當于大約三臺任天堂3DS(230克)的重量了,也比Switch的398克重很多。

但是得益于這個機器握持手感很好,可以將重量更加均勻的分攤在手掌上,實際握持體驗個人主觀感覺就要比之前差不多重的GPD Win3要好很多,那個機器雖然看上去很小,但實際懸空握持的感覺,還是像攥著個小小的鐵疙瘩一樣,而且那個機器不太符合人體工學設計,以至于官方后面也出了個握把,前面的專欄我也吐槽過,那玩意加上握把也有六百多克了,雖說相比Max系列輕了不少,但實際上還是并不輕。

不過說實話SD這個機器雖然設計上不錯,可重量問題同樣是無法避免的,對于手勁小的用戶來說,可能還是不太適合長期懸空握持使用,要是躺著向上懸空使用,機器沒拿好砸在臉上的話就麻煩了。

平常我個人玩這個機器大多也是躺著架在身上,或者側躺著架床上玩,很少懸空握持使用,現(xiàn)在因為個人原因選擇暫時做一些自由職業(yè),干的工作就不像前幾年強度那么大了,像兩年前我還在維修車間里修車的話,每天都要拿著沉重的工具和各種汽車配件,有時候甚至還要和師傅一起抬幾百斤重的變速箱,后面去送大桶水,也能拿兩桶水走樓梯上六樓,當時要拿800多克的GPD Win Max對我而言也算是比較輕松,現(xiàn)在就不行了,感覺它們家Win Max2若是長時間拿著塊一千克的磚頭懸空使用的話,真得練出麒麟臂啊,雖說我很喜歡那個機器,后面有機會也想入手,但我應該不會懸空使用那玩意。

機器正面的話,左邊則分別對應D-pad十字鍵,查看鍵,搖桿,左觸控板,Steam菜單鍵,左揚聲器。

右邊同樣對應搖桿,菜單鍵,ABXY鍵,右觸控板,快速訪問鍵和右揚聲器,這個手柄十字鍵和ABXY的布局,看上去的確是有些奇怪,尤其是和御三家主機廠商手柄相比,但對于我個人而言還是非常順手的,這幾個鍵都可以輕松按到,像我以前上手GPD的Win Max手柄也是類似的布局,個人還是可以習慣這種設計的。

個人感覺這個機器比較好的還有一點,就是喇叭出聲的位置在機器正面,而沒有安排在機器的下方或者后方,這樣就不至于有時候不小心將發(fā)聲口堵住,導致聲音變小,或者聽不到聲音的問題。

中間則是一塊7英寸的屏幕,看上去應該是鏡面屏,要512G的高配版才有防眩光處理,屏幕上方兩個小孔是麥克風,這塊屏幕是一塊16:10比例,最大分辨率為1280x800的IPS屏,支持觸控,這還是讓人感覺現(xiàn)在就連手機,大多數(shù)都標配1080P,甚至2K到3K屏了,甚至有些山寨機都不用低分辨率的屏了,這臺機器做為去年發(fā)布的產品,這個800P的屏幕真的能用?

不要著急,后面我也會說說這個屏幕到底如何,并測試一下這塊屏幕的素質。

機器上方左側和右側分別對應L1,R1,L2,R2的肩鍵,其中L2和R2是支持線性扳機的,實際手感不錯,而且這機器好像還支持震動和陀螺儀,后面看看怎么樣吧。

中間位置對應音量-和+的調整鍵,極為先進的3.5毫米耳機孔,出風口,Type-C接口,指示燈,電源鍵。

機器下方則是TF卡槽,說實話這個機器支持TF卡擴容也算是很不錯了,手機方面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就不支持TF卡了,你想要更多存儲空間就只能加錢買大容量版的,而SD不僅可以換固態(tài),你懶得換固態(tài)也支持TF卡,算是比較良心了。

我這邊準備了一張三星PROPlus 256G的藍卡,計劃后面往里面做需要安裝的系統(tǒng),例如機器內部存儲依然用SteamOS,TF卡里裝個Windows需要的時候用一下就可以了,原因是之前我感覺有些驅動在Win系統(tǒng)下適配的不是很完美,官方還是更希望你用它原裝系統(tǒng)的。

本來打算蹲二手隨便買張一般的卡湊合用就行,但考慮到后面要在里面裝系統(tǒng),萬一卡壞了系統(tǒng)崩了,里面有重要數(shù)據(jù)還沒拷出來就麻煩了,畢竟存儲設備有價,數(shù)據(jù)是無價的嘛,比起存儲容量,我個人更在意數(shù)據(jù)安全和存儲設備的可靠性,有過重要數(shù)據(jù)全沒了的經(jīng)歷,應該能理解,所以這張卡我也是下血本在官方店那邊買的,雖然在哪里買的聽上去都有質保,但有時候質保還是需要你在正經(jīng)地方購買,而且要提供購買記錄還有發(fā)票,才會給你保修的。

感覺我是不是在為三星打廣告?當然不是,我并不知道,也不保證三星的內存卡,會不會像固態(tài)那樣出毛病,想買什么也看自己啦,例如閃迪的卡也不錯,我個人買的東西僅供參考,并不一定適用于其他人。

機器背面左邊對應R4和R5按鍵,風扇進風口,右邊對應L4和L5的按鍵,這幾個按鍵是可以自定義的,按著的手感好很多,給人感覺就是很容易就能按到,這點要給好評,就不像之前我玩GPD Win3那兩個自定義背鍵按起來還是不太順手,因此那個機器的背鍵我就沒怎么用,而這個機器的背鍵,我應該會映射一些游戲中經(jīng)常用到的按鍵。

除了這些以外,這個機器輸出接口只有一個Type-C,雖然做為一臺游戲機,游戲都是聯(lián)網(wǎng)下載而不用外接什么東西的設備來說,并沒有什么問題,但你要把它當成一臺PC使用,需要外接顯示器,連接外設,存儲設備以及有線網(wǎng)絡的情況下還要充電的話,擴展塢還是少不了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V社官方同樣也推出了一個底座,這個底座可以提供DP1.4,HDMI2.0,電源輸入,有線網(wǎng)卡和三個USB Type-A接口。

但是這個底座并不便宜,官方推薦售價89美元,也差不多要600人民幣以上,而且還不含稅和運費,目前國內就算有現(xiàn)貨,感覺價格也便宜不了,例如這一家還只是預定的價格。

個人感覺這個價格加上其他雜費都可以買有些雷電擴展塢的設備了,而且這個機器的Type-C接口并不支持雷電和USB4的協(xié)議,僅支持USB3.2 Gen2 10Gbps,以及DP1.4的協(xié)議,雖然它可以用于外接顯示器,但是就不能拿來外接顯卡和雷電協(xié)議的設備了,這一點是比不上那些帶有相應接口的Win掌機的,現(xiàn)在英特爾新平臺大多數(shù)筆記本都標配雷電4了,AMD新平臺也可以支持USB4,盡管通過雷電接口外接顯卡存在很大性能損耗,但確實是可以大幅提升機器圖形性能的,也能延長機器的壽命周期,即核顯不夠用了,你至少還可以通過外置GPU來提升圖形性能,這個機器就別想了。

雖說雷電接口對于有些人來說確實沒什么用,eGPU并不是所有人都玩得起的,有時候存在一些說不清楚的兼容性問題,而且雷電3有漏洞,存在視頻和數(shù)據(jù)帶寬分配不合理的現(xiàn)象,但雷電3和USB4帶寬方面還是比普通USB快很多的,未來幾乎會成為大多數(shù)筆記本的標配,抱著我可以不用,但不能沒有的心態(tài),這臺機器沒有安排上這個戰(zhàn)未來的接口,還是有些可惜。

而且這個機器的CPU性能并沒有那么強,在有些游戲中甚至都會成為自帶核顯的瓶頸,即便用上了高端外置顯卡,也會存在CPU瓶頸,因此這個機器安排上雷電或者USB4,其實也并沒有什么意義,而且平臺芯片組在原生不支持雷電協(xié)議的情況下,是需要使用第三方芯片來進行橋接的,例如華擎有一塊X570 ITX,采用英特爾115X散熱孔位的妖板,還有像華碩的C8E,就是可以支持雷電3和雷電4的AMD平臺,正是采用了JHL芯片來進行橋接才得以實現(xiàn),這個機器用的是舊架構的Zen2,并不能原生支持,雖然英特爾免除了雷電接口的授權費,但JHL芯片并不便宜,也會增加主板或者機器設計制造上的成本,USB4也要銳龍6000系移動端處理器開始才原生支持,曾經(jīng)支持雷電協(xié)議的設備也是相當昂貴的,這臺機器這個價位也確實難以滿足這種需求,因此實際上問題也不大。

做為普通用戶的話,由于官方的底座比較貴,而且存在海淘比較麻煩,國內現(xiàn)貨可能還要更貴一些的問題,你也不是V社這邊的忠誠粉絲的話,我個人感覺給這個機器買一般的擴展塢,滿足自己的需求就可以了,但也要注意千萬不能貪大便宜買劣質的擴展塢,有些可能會存在短路問題和設計缺陷,導致機器硬件損壞的風險,這里我就不隨便推薦了,我個人使用的是倍思六合一的擴展塢,這個擴展塢支持給機器充電,HDMI,三個USB Type-A和RJ45網(wǎng)口,也算是能滿足我個人需求了,如果你喜歡其他牌子的,例如像綠聯(lián)的,有些為品牌筆記本設計,是知名廠商代工的也能買,但低價雜牌的就不建議了,不然導致?lián)p壞機器反而得不償失。

不過如果你有外接高分辨率或者高刷新率顯示器的需求,就要注意一下擴展塢提供的顯示輸出接口是否支持,比如你想輸出4K 60Hz 8bit RGB顏色格式的分辨率,就必須HDMI2.0或者DP1.2以上,想要輸出8K 60hz或者4K 120Hz,就要DP1.4或者HDMI2.1了,像有些擴展塢僅支持HDMI1.4的話,雖然連接1080P 60Hz的顯示器問題不大,但在4K分辨率下就只支持4K 30Hz了,這點需要注意,像我之前買的第一個擴展塢雖然有兩個HDMI,但在4K分辨率下都只能支持30Hz的刷新率,買的第二個擴展塢雖然支持4K 60Hz輸出,但好像只支持YCbCr422,不支持RGB的樣子,感覺200塊錢還是買貴了,這些細節(jié)方面的東西也同樣要注意。

拆機更換Nvme硬盤

關于按鍵,輸入輸出部分講完以后,接下來就要給這個機器拆機更換Nvme硬盤了,畢竟這個機器硬盤可以更換,肯定要手動更換的嘛,64G感覺裝個系統(tǒng)就剩不了多少空間了。

關于機器這個自帶的這個eMMC在更換前,我也隨便用檢測工具看了一下。

在Windows系統(tǒng)下使用CrystalDiskInfo檢測結果如下,這玩意的S.M.A.R.T貌似不支持記錄讀取和寫入量,也不支持記錄通電時間和通電次數(shù),CDI只能檢測出溫度,其他值都檢測不出來的樣子。

傳輸協(xié)議雖然它支持NVME的協(xié)議,可它走的是PCIe2.0x1的通道,PCIe2.0x1的最大吞吐量為500MB/s,而通道意味著存儲設備的性能上限,理論上它的最大速度并不會超過500M/s,還不如滿血SATA3的固態(tài)硬盤,使用AS SSD Benchmark和CrystalDiskMark實測它的性能如下,連續(xù)讀取和寫入速度只有滿血SATA3固態(tài)的一半左右,4K性能也表現(xiàn)一般,不過還是要比機械硬盤和TF卡要快的。

因此這方面我們也要注意,官方的中配和高配版,也是存在使用的硬盤因為通道的限制,而導致性能產生分別的情況。

例如官方宣傳它們采用的硬盤既有PCIe3.0x2的,也有PCIe3.0x4的,宣傳在測試中并未看到使用x2和x4協(xié)議的硬盤,在游戲性能方面有任何區(qū)別,但是傳輸速度上還是會有很大分別的,例如PCIe3.0x2協(xié)議的最大吞吐量為1969.2MB/s,PCIe3.0x4的最大吞吐量為3938.4MB/s,就意味著PCIe3.0x2的固態(tài)硬盤由于PCIe通道的限制,最大連續(xù)讀取和寫入速度并不會超過2000M/s,而傳輸協(xié)議支持PCIe3.0x4的固態(tài)硬盤,雖然并不能跑到通道支持的最大吞吐量,但有些時候性能方面是要比PCIe3.0x2的固態(tài)硬盤要強的,這點需要注意。

關于自帶硬盤介紹完了以后,就開始想辦法給這個機器更換固態(tài)硬盤吧,畢竟這個eMMC往高情商說,是要比機械硬盤和TF卡快,但低情商來說的話,還是遠不如高速的Nvme硬盤。以前玩GPD Win3我同樣也是對機器自帶硬盤速度很不滿意,自己拆機更換了PCIe4.0的固態(tài),這個機器當然也是需要這樣做的。

再更換硬盤前,首先我們要選擇合適的硬盤,這個機器支持M.2 2230尺寸Nvme協(xié)議的硬盤,并不像那些Win掌機大多數(shù)都支持2280尺寸的硬盤,在購買硬盤的時候千萬別買錯了,比如說如果你買了2242或者2280尺寸的硬盤,后面發(fā)現(xiàn)裝不上去就尷尬了,硬盤使用的傳輸協(xié)議方面同樣也要注意,有些硬盤只支持PCIe3.0×2的話就不太推薦了,除非這個硬盤是你本來就有的,或者是不想在這方面花錢就當我沒說,但我們更換硬盤的目的其中之一,除了解決存儲空間方面的問題以外,還有就是追求連續(xù)讀寫的高速,因此還是需要上高性能的Nvme硬盤才有意義。

但是M.2 2230的硬盤選擇比較少,這些硬盤很多時候也是無緩存的設計,性能上可能會不如同代2280的固態(tài),市面上的硬盤大多數(shù)也是M.2 2280規(guī)格的。

2230常見的型號有像海力士BC511/711,三星PM991a,東芝BG4,鎧俠BG5之類的(東芝和鎧俠好像是一家),建興XA1,西數(shù)SN530/740,鎂光2450等,其中大多數(shù)是OEM版,零售版較少,這也意味著如果你選擇OEM硬盤的話,在保修方面就只能店保,沒有官方保修。

而且有些OEM硬盤不支持更新固件,當你使用的硬盤那個版本的固件,若是存在很嚴重的BUG導致影響了正常使用,而官方不放出固件更新的話,就比較麻煩了,參考曾經(jīng)的三星PM9A1,那個最早只有像聯(lián)想和戴爾版才能更新固件,后面官方才為公版放出固件更新,解決SLC緩存失效和可能出現(xiàn)0E隱患的問題,而你想使用什么廠商,多大容量的固態(tài)就看自己了,我這里同樣也不隨便推薦了。

我個人選擇的是海力士的BC711,為什么選擇海力士的硬盤呢?主要是我個人之前用過海力士的PC711,那個硬盤個人感覺還行,做為游戲盤寫入放大的情況也不太明顯,去年11月就買了,當時買的是二手,寫入量就已經(jīng)接近10T了,而我做為游戲盤使用了這幾個月,下載了好幾款3A大作,寫入量也沒增加多少,感覺還算是可以的,就想試試BC711怎么樣。

關于固態(tài)硬盤寫入放大的問題,我個人認為還是應當注意的,像我這塊英特爾S3610雖然壽命長,但是寫入放大的情況似乎就比較明顯,比如那塊盤才寫入了70多T,但NAND的寫入量就有接近480T,而且現(xiàn)在的固態(tài)硬盤顆粒壽命都在下降,并不像這種企業(yè)級固態(tài)非常耐用,這種情況還是會加重顆粒的磨損,例如你實際上只寫入了1T數(shù)據(jù),但由于這個硬盤存在很嚴重的寫入放大問題,就導致實際上消耗了顆粒3T甚至5T的壽命(我這里只是隨便舉個例子),就會導致這塊盤即便使用的顆粒壽命很強,但它的實際壽命,可能會不如寫入放大問題較小的固態(tài)。

價格方面的話,之前那塊1T的PC711是500塊錢買的,這塊2230 512G的BC711是260塊錢買的,而且這兩塊盤我買的都是戴爾版的,戴爾版的就可以更新戴爾提供的固件,也是在固件更新方面有一點保障,像我以前買過戴爾版的英特爾S3700,就可以更新戴爾提供的固件,因此在購買OEM硬盤有條件時最好選擇像聯(lián)想,戴爾這類固件更新支持比較好的OEM廠商,像有些公版的,除了硬盤廠商放出官方固件更新以外,是不支持更新固件的。

回歸原題,為SD選擇BC711主要是個人感覺這個硬盤的性能不錯,它支持PCIe3.0x4的傳輸模式,其中512G版的最大連續(xù)讀取速度可以達到3200MB/s,最大連續(xù)寫入速度2350MB/s,隨機寫入的IOPS可以達到430K,在2230里的Nvme硬盤中算是比較強的了,后面裝好了我也會測試一下速度。

例如像西數(shù)SN530 512G的最大連續(xù)讀取速度2400MB/s,最大連續(xù)寫入速度1750MB/s,三星PM991a 512G最大連續(xù)讀取速度雖然有3100MB/s,最大連續(xù)寫入速度1800MB/s,從理論性能上來看是可能不如同容量海力士BC711的,而且目前三星的固態(tài)可能會存在0E的問題,之前賣GPD Win3的時候,由于那個機器我換了三星PM9A1,買家也是說不要硬盤,我就把那個盤拆下來了,然后感覺賣不了幾文錢也不太想賣,就留著自己玩了,平常也不會往里面存什么重要數(shù)據(jù),后面可能會裝在NVME硬盤盒里,做為這個機器測試游戲用的硬盤。

還有一點是這個機器是否值得購買PCIe4.0的硬盤,雖說SD它的硬件是Zen2的,在桌面端這邊AMD Zen2架構的CPU只要搭配500系主板,就可以支持PCIe4.0,有些400系主板雖然可以支持,但后面的BIOS更新大多數(shù)好像都被封殺了,這個機器我聽說是不支持PCIe4.0的,也就意味著安裝了PCIe4.0的硬盤,實際速度也不會超過PCIe3.0支持的最大吞吐量,比如說像SN740,不過PCIe4.0的固態(tài)也可以向下兼容3.0的傳輸協(xié)議,把它用在上面也是可以的,但速度可能是跑不滿的。

至于BC711我個人為什么買512G的,而不買1T的,原因就是1T的雖然空間比較大,性能更強一些,但價格也更貴,而且2230的固態(tài)相比以前我個人感覺還是漲了,尤其是有些大容量的,目前來看1T的好像西數(shù)SN740比較有性價比,其他品牌大都比較貴,我個人并不喜歡購買溢價產品,這個機器我覺得性能也不算是很強,我自己使用肯定是不會拿它跑什么帶不動的3A大作的,下載游戲只要養(yǎng)成先把碗里的吃完,再從鍋里拿的習慣就可以了,實在不想吃的話倒掉就行,畢竟以前80G的IDE硬盤我都用過,當年想玩?zhèn)€紅警3,想玩原版就得刪了起義時刻,想玩起義時刻就得刪了原版,曾經(jīng)都經(jīng)歷過這種事,現(xiàn)在512G的也夠我個人用了。

這里還要注意市面上有些2230固態(tài),可能是2280或者2242的切出來的,聽到這個可能會給人一頭霧水,固態(tài)切短了還能用?大多數(shù)豈不是報廢了,怎么可能還能用?當然也有例外啦,像有些固態(tài)在設計上是2230規(guī)格的,但它考慮到安裝到僅支持2280的機器上,就做成了2280的長度,如圖所示,這個三星PM991a就是加長到2280規(guī)格的。

至于這種盤能不能切成2230的來用,我個人認為理論上是可以的,只要確定多出來的板子上沒有什么線路,只是單純的空PCB的話,理論上是可以剪短的,不過可能會有很大風險,成功的話沒了保修,失敗的話盤就寄了,至于有些剪短的盤價格可能會比原生的要低一些,但還是取決于店鋪手藝,這里我個人同樣也不隨便推薦了。

關于硬盤上選擇做完了簡單介紹以后,東西也到齊以后,我們就可以開干啦,在上機前我也對這個硬盤拍了幾張照片,和2280的盤相比,這個確實小了很多,比如說2280的固態(tài)這部分只包含了主控,不包含NAND顆粒,而2230的固態(tài)則是主控和顆粒一體的,體積和2230的網(wǎng)卡一樣大。

這個機器拆機的話很簡單,只需要一把十字螺絲刀加上翹片即可完成,我們先取下背面的八顆螺絲,要注意這些螺絲有長短之分,分為四顆長螺絲與四顆短螺絲,長螺絲是外面四顆的,短螺絲是里面四顆的,裝回去的時候千萬別搞錯了,以前我拆有個華碩的筆記本就是不分螺絲長短亂裝,結果把C面殼子都頂破了。

取下八顆螺絲后,我們就可以拿翹片或者指甲慢慢將機器打開了,在打開的過程中千萬不能著急和大力出奇跡,不然把機器卡扣弄斷,或者是撬出太大痕跡搞破相就麻煩了。

把外殼打開以后,就可以看到機器的內部構造了,可以看出內部的布局非常工整,而且是模塊化設計,維修起來應該會比較方便,就不像有些小作坊出品的機器拆開后排線非常混亂,而且G胖那邊也宣稱與iFixit進行了合作,用戶可以在那邊找到關于SD的替換件和維修指南,比如說像搖桿壞了我們是可以自己維修的,官方也可能為用戶提供相應的維修技術支持,感覺比起有些廠家玩計劃報廢,不給你提供維修的相關配件和資料,顯得就十分良心了。

這臺機器的電池是L型電池,我這臺機器的電池來自神基科技,是一塊40.04瓦時的鋰電池,額定容量為5200毫安時,放電的額定電壓為7.7伏,充電限制電壓8.8伏。

拿額定電壓是7.7V,額定容量為5200毫安時來算的話,算下來就是7.7V*5.2Ah=40.04Wh,也沒什么問題。

風扇方面的話,我這臺機器的風扇來自臺達,型號為BSB0505LA-00,支持5V的工作電壓,0.42A的功率,理論上它的最大功耗為2.1W,不過噪音和轉速方面我就不太清楚了,就麻煩知道的大佬補充一下了。

機器左右兩邊我也拍了一下照,可以看出這個線性扳機的復位,是利用一個彈簧完成的。

看完電池,風扇和左右兩邊的構造以后,我們就繼續(xù)辦更換硬盤的正事吧,在更換硬盤前,我們需要將這個防護罩取下。

這里有一個用鋁箔紙貼著的螺絲眼,我們要把這個鋁箔紙給揭開,取下這顆螺絲。

取下這顆螺絲后,別忘了左上角和左下角還有兩顆小螺絲,我們也要將這兩顆小螺絲取下,才能拿掉這個防護罩。

拿掉防護罩以后,我們就可以看到壓著這顆APU的銅管與SSD的位置了。

讓我們來看看內存,這臺機器采用了四顆板載LPDDR5的顆粒做為內存,我這臺機器的內存來自鎂光,顆粒型號為D8BCW,這個型號對應MT62F1G32D4DR-031,單個顆粒的位寬為32bit,4G的大小,四顆則組成了128bit,16G的大小,位寬和普通臺式機和筆記本雙通道內存一樣,畢竟這個機器采用的是核顯,核顯對內存帶寬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自然也就不能在內存上縮水了,后面我也會跑一下這個內存的性能測試。

這顆APU的話則打著V社的LOGO,雖說它是Zen2的架構,但它卻和普通桌面端和移動端的Zen2有一些區(qū)別,例如它屬于定制產品,像CPU微碼就不是通用的,后面我也會對這方面做一些解析,這里考慮到拆了拍照要重涂硅脂,就懶得拆了,借用一下極客灣的視頻截圖吧,大家也可以直接去看他的視頻,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本人刪除。

接著我們繼續(xù)更換固態(tài)吧,先不要著急,我們把電池排線斷開,原因除了有防止短路以外,還有是這個機器的開關輕輕碰一下就開機了,前面我拆機的時候拆到一半,不小心碰到導致開了好幾次機還是有些尷尬的,也有一定風險,為了防止這種情況,BIOS里貌似是有禁用電池開機的選項,但是為了安全,在更改硬件時還是應該切斷電池的物理連接。

我們先將這個拉環(huán)給提出來,我的是埋在這里了,有些機器是直接裸露在外的,如果沒有看到拉環(huán),那應該是埋在夾縫這里了。

斷開電池連接后,我們就可以更換固態(tài)了,我們取下固定這個硬盤的螺絲,將舊硬盤外面這個屏蔽罩給套在新硬盤上。


將新硬盤裝好后,我們就可以將機器裝回去了,裝回去以后可以進BIOS里看看,硬盤是否識別正常,進入BIOS的方法是同時按下電源鍵和音量+鍵,當聽到嘟的蜂鳴聲時,松開電源鍵,但不要松開音量+鍵,就可以進入BIOS了。

這臺機器采用的是系微的BIOS,說實話我個人并不是很喜歡系微的BIOS,原因是這家廠商的BIOS折騰起來比較麻煩,像有時候設置錯誤的話,AMI的BIOS是可以通過按復位鍵,或者取掉CMOS電池,以及給電池放電的方式來還原默認設置的,而Insyde的BIOS設置錯誤就可能會導致機器變磚,必須重新刷BIOS才行,這點就比較麻煩,所以我個人并不是很喜歡折騰Insyde的BIOS。

進入Setup Utility,在Main這一欄中我們可以查看這臺機器的硬件信息,當Nvme Size那里顯示出你新?lián)Q的固態(tài)硬盤容量,就說明更換硬盤成功了。

安裝Windows單系統(tǒng)流程

硬盤更換完成后,我們就要裝系統(tǒng)了,這臺機器雖然默認搭載的系統(tǒng)是SteamOS3.0,但也是可以安裝Win10和Win11的,而且我個人目前對Linux不是很了解,就先裝Windows來測試一下這臺機器的性能,以及對它搭載的硬件做一些解析吧。

最主要的原因說實話還是我這邊的網(wǎng)絡問題,有時候長城寬帶真的可以從精神層面摧毀我的意志,機器上手時別說是SteamOS更新和激活了,就連Windows下的Steam可能都上不去,果然是要想孩子成績好,長城寬帶少不了。

在安裝系統(tǒng)前,除了要準備好安裝系統(tǒng)用的U盤,我們還需要下載這臺機器在Windows下的驅動,不然沒有驅動的話,很多硬件是不能正常工作的,例如可能會導致機器沒有聲音。

我們可以在Steam官網(wǎng)這邊下載官方驅動:

https://help.steampowered.com/zh-cn/faqs/view/6121-ECCD-D643-BAA8

操作系統(tǒng)要安裝Windows的話,個人建議最低版本W(wǎng)in10 2004以上,你喜歡Win11的話,也可以裝Win11,我個人是習慣Win11了,至于Win10為什么要選擇2004以上的版本,原因主要是這臺機器的這顆APU是支持DX12?Ultimate的,而實現(xiàn)DirectX除了和顯卡硬件和驅動有關,和操作系統(tǒng)也有關系,例如Win10 2004以上的版本,才能支持以枚舉的形式調用DX12.2的功能,Win11則是功能上的完整支持,所以安裝的操作系統(tǒng)不能太老,其中還有個原因是這些驅動,尤其是GPU驅動,可能會不支持太老版本的系統(tǒng)。

然后我們按照平常裝系統(tǒng)的方法,安裝系統(tǒng)就可以了,我安裝的是Win11,這次安裝是走Windows傳統(tǒng)安裝流程。

當然用PE裝也可以,只要那個PE沒有病毒和捆綁,也沒什么大問題,我拿PE裝系統(tǒng)的話會使用DiskGenius格式化硬盤和分區(qū),再使用Dism++來將鏡像寫入硬盤。

分區(qū)方面的話我就懶得分區(qū)了,直接用一個盤做為C盤,反正這個盤后面還要格了重新裝SteamOS,現(xiàn)在我個人用電腦沒有分區(qū)需求的話,基本上不會給硬盤分區(qū),都是一塊硬盤一個分區(qū)。

Win11 22H2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跳過聯(lián)網(wǎng)激活,說實話我個人雖然是登錄微軟賬號使用的,但在裝系統(tǒng)的時候就不太喜歡登錄微軟賬號。

進入系統(tǒng)后我們就可以安裝驅動了,將之前下載的驅動解壓縮,按照官方的提示安裝即可。

由于這臺機器采用的這個屏幕原生分辨率還是一塊豎屏,也就是800x1280的分辨率,進入系統(tǒng)后我們就要把它改成橫向的顯示方向。

這個GPU驅動的安裝界面看上去雖然和AMD公版驅動相同,但目前還不確定這個機器能不能安裝AMD的公版GPU驅動,后面再試試,先把需要的驅動裝好吧。

把那幾個官方提供的驅動裝完后,設備管理器里依然有一些沒有成功驅動的未知設備,于是我就安裝了AMD的芯片組驅動,AMD的芯片組驅動是可以正常安裝的。

不過安裝完AMD芯片組驅動以后,依然還是有一些沒有成功驅動的設備,其中這幾個未知設備的位置都在I2C總線上,估計是輸入設備相關的硬件,感覺這個有可能就要在SteamOS下才有比較好的驅動支持了,畢竟G胖只是給了你安裝Windows的權限,但是他并不會為這臺機器安裝的Windows提供支持,就如同前面那張截圖所說,但只要把那些重要的硬件給驅動上就可以了,其他不重要的硬件沒有驅動的話,也是細枝末節(jié)的問題,像有些機器在使用自家的定制系統(tǒng)的情況下,都完全不給你有安裝Windows的可能,也算是顯得非常良心了。

然后我也嘗試安裝了一下AMD的公版顯卡驅動,果然還是不行的樣子,這個機器應該還是要使用專屬驅動,用不了官方的公版驅動,雖說御三家的顯卡早就解鎖了DCH驅動,不再像以前那樣存在鎖驅動的問題,即用戶必須強制使用OEM驅動,后面還是都允許使用官方最新驅動了,但這個還是屬于定制芯片,現(xiàn)在AMD官方最新驅動的產品支持列表里也沒寫支持這玩意。

由于篇幅限制,后面我想說的內容會繼續(xù)在其他專欄里說,下一篇專欄我則會對這臺機器搭載的硬件做一些解析。

【折騰測試】Steam Deck折騰測試(開箱,更換固態(tài)硬盤篇)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饶河县| 阿拉尔市| 托克逊县| 高安市| 高要市| 渝北区| 宁安市| 尉氏县| 武穴市| 育儿| 武鸣县| 桃园县| 海阳市| 蕲春县| 上高县| 正镶白旗| 阳江市| 芷江| 鄂托克前旗| 报价| 福海县| 泗水县| 鹤峰县| 安徽省| 永安市| 南康市| 海宁市| 通化县| 伊川县| 南城县| 名山县| 甘肃省| 鲁甸县| 县级市| 东山县| 棋牌| 海丰县| 普陀区| 咸阳市| 阿鲁科尔沁旗| 东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