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課程思政中發(fā)揮心理學積極因素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落實,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課程思政教育需要教導學生的不僅是書本上的內容,更重要是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為其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促進學生政治思想觀念的升華,推動學生精神方面的成長,所以在課程思政中發(fā)揮心理學積極因素,加快學生從行為到思想上對思想政治的理解。本文根據(jù)現(xiàn)有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心理學積極因素的運用現(xiàn)狀,給出相對應的運用策略,希望對加強心理學積極因素在課程思政中運用實效性,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關鍵詞:課程思政;心理學;有效策略
心理學積極因素包括積極的人格、積極樂觀的思想態(tài)度、積極穩(wěn)定的情緒和積極認真的做事風格。課程思政教育歸根結底是對人的教育,因此,在教育時需對學生心理發(fā)展進行分析,通過有形與無形兩種方式有機結合,在最大程度上發(fā)揮心理學積極因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態(tài)度,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達到全方位育人的效果。
一、在課程思政中心理學因素運用現(xiàn)狀
1.傳統(tǒng)的課程思政教育偏向思政課本內容教學,與學生之間互動較少。傳統(tǒng)的課程思政教學模式。主要通過課本內容教學以及教師講解,但學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論知識,但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教導有余卻缺乏情感體驗。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減少,課堂上只是教師的一味傳輸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隔閡感和距離感,大幅度降低了學生吸收教師傳授知識的學習效果。人是感情的動物,需要靠氛圍去帶動,在課程思政中運用心理學對學生進行分析,讓學生更有代入感、參與感,積極與教師互動,可以營造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提升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加深學生對思政理論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
2.學校及教師對無意識心理作用重視以及運用的程度不足。部分教師過于注重課堂的形式教學,對潛移默化即無意識心理因素的重視程度較低,看重學生對課程思想政治知識點的學習,可能會使學生學習思政理論知識內容枯燥,目的性過強,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逆反心理,降低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積極性,甚至讓學生對課程思政產(chǎn)生抵觸情緒,使思政教學只停留在表面,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其認同與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
3.課程思政受到課堂的限制,無法有效發(fā)揮心理學積極因素的作用。對于教師而言,單純依靠思政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教學,對學生的感染力度較小,使心理學因素對課程思政的影響不夠顯著。課堂教學不是只有狹義上的在課室中進行理論知識學習,從廣義上來說任何地點都可以成為課程思政教學場所,更好地構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方針。學校需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利用學校形成的相對封閉的教學場所,形成良好的課程思政氛圍,將課程思政思想理念貫徹到各科學習過程中,通過思政課程與其他課程一體化聯(lián)動,貫徹品德教育,實現(xiàn)協(xié)同育人,全面育人的教學形式,最大程度發(fā)揮積極心理學的作用。
二、在課程思政中發(fā)揮心理學積極因素的有效策略
1.增強課程思政互動情境式體驗,增強課程思政教學實效性。課堂氛圍的營造離不開師生之間的互動,為了使正確的育人理念,需要利用好課堂討論幫助學生將當前時事熱點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件與所學知識相結合,增強學生對社會時事熱點的認識和代入感,通過師生之間和同學之間的互動交流與探討,將問題不斷深入,可以加深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對積極優(yōu)秀的思想道德品質產(chǎn)生認同,引發(fā)學生共鳴,教授書本知識的同時達到育人的目的,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政治素養(yǎng)。
2.提升對無意識心理作用重視程度,強調潛移默化的作用。人的行為往往會受到潛意識的控制,習近平總書記總是強調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理念,為了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所不有,需要在有形、有意識的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范言行的同時,再以柔性的無意識心理教育進行補充。所以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積極的榜樣,讓學生在無意識狀態(tài)自然地接受教育,通過發(fā)揮榜樣的力量,讓學生自然而然的形成肯定而又持久的價值觀念,從內在思想到外在行動貫徹自我激勵機制,幫助和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思想品質。
3.不拘泥于課堂,將心理學積極因素融入學生學習生活方方面面。課程教學不能受到教學場所的限制,需要發(fā)揮學校多渠道宣傳教學優(yōu)勢,將課內外,校內外以及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全方位聯(lián)動,利用陶冶、體驗、模仿和認同等無意識教育方式,貫徹全員育人的課程思政教學方針,讓思政教育深入學生心中,并通過有形意識與無形意識之間相互作用,將學生的行為與心理活動有機統(tǒng)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達到綜合育人,協(xié)調育人的教學目的。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課程思政工作落到實處,幫助學生培養(yǎng)責任感,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有助于學生實現(xiàn)自我價值。
三、結語
以心理學積極因素為導向,可以將課程思政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導向,提升課程思政的實際效果和作用,積極利用學校多渠道宣傳優(yōu)勢和教書育人環(huán)境優(yōu)勢,將剛性的有形教學與柔性的無意識教育有機結合,充分發(fā)揮心理學積極因素對人的感染和熏陶,達到以身立教,以情感化,以行促學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