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齋日一定要過午不食嗎
十齋日的說法是源自于地藏經(jīng),地藏經(jīng)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很多的指導。里面的內(nèi)容對我們來講是十分重要的。當然只有認真的去讀誦,才能在生活中知道該怎么去做。

齋是齋心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要保持一顆清靜心,這與素食是沒有很大的關(guān)系。在佛陀世的時候都是托缽,過著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的生活,是不能夠挑食的。別人給什么食物我們就要欣然的去接受?,F(xiàn)在外國的一些出家人也是繼續(xù)托缽,他們也是不吃素的,施主給什么就吃什么。
中國的佛教徒是吃素的,除中國之外,全世界的佛教徒都是三凈肉,就是不見殺,不聞殺和不為我殺。這些來自于佛陀的戒律,中國佛教素吃素是從梁武帝開始的,徒弟在讀到菩薩大慈大悲不能吃眾生肉時,他非常的感動,于是下定決心開始吃長素。他是佛教的大護法,他希望很多出家人都能夠響應(yīng)起來,因此慢慢的素食成為了中國佛教的一個特色。

齋是過中不食,不能說是過午不食,因為午時是在11:00~1:00。過了日中就不能再吃了,當然對于食物我們不能過分的講究,主要講究的是修一個清靜心。
吃好飯才能夠養(yǎng)好身體,只有身體好才能夠精進修行。自古以來修行有成就的很多都是年輕人,年老色衰時可能打個佛七都會比較的累,想一心不亂,也許比較的困難。年輕人七天七夜不睡覺,精神依然十分飽滿,他可以一心不亂。他知道六祖大師在得5祖的衣缽也才24歲,他那時候就已經(jīng)明心見性了,已經(jīng)修正果位。對修行有成就的人多半在40歲之前,所以大家一定要趁著自己的年少多加的修行,珍惜自己的光陰。

可能常聽過一句養(yǎng)生的諺語,早飯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說齋戒中的過中不吃也是有道理的。人認為少吃了這一餐就會營養(yǎng)不夠,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食物是能量的來源給身體的運轉(zhuǎn)提供能量,但是每個人的體質(zhì)都是不同的,有的人消耗能量多吃的就多,而有的人消耗能量少比較省油,吃一點點就夠了,那么他們到底消耗在哪里的呢?
給大家說個秘密,其實我們95%的能量消耗都用在妄念之上了,如果我們本身的欲望比較少,妄念少,消耗能量也就少,所以心里比較清靜的人,一天吃一頓也就夠了。我們的欲望比較的多,整天到晚胡思亂想,就是三餐全部都吃了,其實還要不夠,還要加點心加宵夜才能夠補充能源。在十齋日修定雜念比較少。所需要的食物就比較的少,那個時候我們?nèi)ミ^中不食是沒有問題的。

那如果我們的身心雜念比較的多,這時候再去持過午不食,那簡直是自討苦吃。因為自身消耗能量較多,如果營養(yǎng)補充不夠的話,很有可能會把身體搞壞了。有的人甚至是把三頓的量放在一頓吃了那不用不了幾天,自己的腸胃就會搞壞了。
佛法里面是比較重視養(yǎng)生的,他的生活方式飲食起居都是符合養(yǎng)生之道的,也能夠讓人達到長壽不生病的,可惜由于我們自己的疏忽大意,也不懂它真正的用意所在。雖然素食佛沒有提倡是梁武帝提倡的。是素食在今天已經(jīng)被醫(yī)學證明吃多,吃素對人是有幫助的。還有很多的國外餐館也開始搞起了素食餐廳。估計他們也想在素食里面獲得健康吧。

人多吃素,對身體健康是有好處的,如果身體吃素不健康,那么很有可能是自己的妄念比較多,所有的疾病的根源都是從妄想生,如果我們欲望較少,妄念較少,病就好的比較的快。你的心是身體的主宰,心理健康才能夠讓身體健康,如果心理不健康,身體馬上就會壞掉的。在一個月中有幾天去修十齋日,對我們普通大眾也是有很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