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學競賽的都是什么人?
新一輪的五大學科競賽學習已經(jīng)開始,剛入學高一的同學們大多已經(jīng)選擇好了自己要學哪一科競賽,但你是不是還在糾結和懷疑,自己真的適合學競賽嗎?
學競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不是你稍微感興趣就能堅持下去的東西,也不是你不花時間就能攻克的簡單內容,更不是你單憑努力就可以獲得成功的墊腳石。
學競賽,是有門檻的,它需要你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那么,學競賽的條件到底是什么?什么人才適合學競賽?
我們可以用3個關鍵詞概括:強烈興趣、探究精神、學有余力。
學競賽的強烈興趣是什么?
深入學任何一門學科,都需要興趣的支撐,尤其是競賽這種需要自學的“枯燥”內容,這是學競賽的第一個前提。就算你有強烈的目標,只要沒有強烈的興趣,同樣很難堅持下去。
競賽學習是一個充滿困難和挑戰(zhàn)的過程,需要你在短時間內學習大量內容。特別在遭遇瓶頸期時,更容易消磨人的斗志。只有擁有足夠強烈的興趣才能讓你享受這個過程,并一直堅持下去。
那么,如何才能判斷自己真的有興趣呢?
以物理競賽和物理學為例,如果你只是喜歡各種物理現(xiàn)象的絢麗多彩、傾慕各位物理學家的智慧風采,那么你并不是真正對物理學本身感興趣;如果你只是喜歡閱讀物理類的科普書籍,喜歡觀看物理類的科普視頻,張口量子力學、閉口時空扭曲,那么你也未必是真正對物理學本身感興趣;但如果你在看一本物理競賽書籍或者大學物理教材時,面對略顯枯燥的基礎理論仍然希望自己能夠真正理解,面對眼花繚亂的公式推導依然渴望自己可以徹底搞懂,這才代表你是真正地、強烈地熱愛物理學。
競賽生需要具備什么探究精神?
探究精神,是判斷你是否適合學競賽的第二個前提,它實際上是一種由興趣驅使的學習態(tài)度。
探究精神是對現(xiàn)象背后原理的挖掘,不只是停留在“知其然”,而是要不懈追求“知其所以然”。打個比方,如果你對彩虹的色彩感興趣,并且收集了許多彩虹的照片和視頻,那就只是單純的興趣而已;但如果你能主動查閱資料,嘗試去弄懂彩虹的成因及其色彩分布的特點,甚至還能夠舉一反三,進一步去研究與彩虹類似的霓、暈、幻日等光學現(xiàn)象,這就是在興趣的基礎上不斷鉆研的探究精神。
在物理競賽的學習過程中,如果你的學習只是停留于知道各種物理現(xiàn)象本身,而缺乏對其背后原理的深入探究,那么就很難在一些本質原理相通的物理現(xiàn)象之間建立起必要的邏輯聯(lián)系,很難構建起足以“以不變應萬變”的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也就很難真正把物理競賽學好。
競賽生的學有余力是什么樣?
競賽是比高中課內知識更高深的內容,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掌握。對于高中生而言,想要學好競賽,必須要保證自己課內盡量不被影響。所以,就需要具備學有余力的條件,再去學習競賽,而這也是學習競賽的第三個前提。
那么,競賽生學有余力的標準是什么呢?
(1)課內綜合成績排在學校前10%
(2)每周有8小時以上空余時間
保持在前10%,一定程度上是對學習能力的體現(xiàn),而每周8小時以上空余時間,意味著你在課內學習上游刃有余,有多余的精力可以去做別的事。
而在目前競賽制度下,除了進國家集訓隊被保送的極少部分人之外,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參加高考。
因此,同學們一定要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保證自己的課內不被落下,再花時間去學競賽。

強烈興趣、探究精神、學有余力,這三個條件如果你沒有滿足任何一個,我們都建議你不要輕易嘗試競賽。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總結歸納能力以及自律能力,這都能幫助大家在競賽中更好地學習。
競賽終究是少數(shù)人的道路,同學們一定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