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的勝利:傷疤、混亂、被看到
一 瘋子
他媽媽對他說,你人生的意義就是為這個冰冷漆黑的世界,帶來快樂。
他一直是這么做的,即使當他哭泣的時候,發(fā)出的仍是笑聲。
一直被告誡保持高興的人,往往一刻也快樂不起來。而叮囑亞瑟保持高興的媽媽,是他一生悲劇的源頭。不,源頭應該更遠一些,是那個拋棄了母子倆,用謊言演示一切的市長競選者,托馬斯·韋恩。
這該是怎樣虛偽的人,才能夠在曾傾心的女人面前,告訴她孩子是領養(yǎng)的,而她自己是一個瘋子。三十年后,對二人依然不聞不問,甚至惡語相向??蓱z他的小兒子,一輩子也沒學過笑,還親眼見證父母被槍殺的景象。
沒有一個精神有問題的人的父母是會愛孩子的,從亞瑟開場那讓人心碎的大笑開始,就預示了他的身世。被父母拋棄,永遠是不可愈合的傷口,永遠鮮血淋漓,即使引爆那顆炸彈。和《殺死伊芙》中的薇倫內(nèi)爾一樣,亞瑟在始終沒有得到那個可以讓他寬慰的答案之后,選擇了終結(jié)母親的生命,也封死了自己痊愈的可能。

?
二 小丑
不知道是異曲同工,開始相互啟發(fā),《小丑》中數(shù)百個帶著小丑面具的人包圍市政府(似乎是)的情景,像極了西劇《紙鈔屋》里西班牙銀行外數(shù)百位帶著達利面具的紅衣服們抗議的樣子。
抗議是一種狂歡,殺人者是英雄,這樣的現(xiàn)象只有在體制逐漸潰敗,統(tǒng)治者與被統(tǒng)治者矛盾不可調(diào)和的時候出現(xiàn)。這樣的故事能出現(xiàn)在銀幕上,也不知道是不是和西方弒父、反抗和自由的傳統(tǒng)有關。不管怎么說,瘦弱的亞瑟成為群眾的英雄不是一個偶然,而使他舉起槍向毆打他的華爾街精英扣下扳機的沖動,和這個社會所有冷漠的粗魯?shù)娜硕疾粺o關系。
“是只有我一個人這么覺得,還是這個世界真的瘋了?”亞瑟問。
他面前充當他心理醫(yī)生的社工女士感嘆了一番糟糕的社會環(huán)境,接著又例行公事般地詢問他的狀況。后來,亞瑟無法忍受她不夠認真的傾聽,卻得到這樣的回答:預算縮減,我也要失業(yè)了,這將是我們最后一次見面。說到底,這位給不了真誠的醫(yī)生,也是一個被漠視的可憐人。
那個坐在囚車里,迷戀著外面暴亂景象的小丑,已經(jīng)不再是那個克制的照顧媽媽的想讓自己開心的亞瑟。突然有點理解為什么川普的支持率一直這么高,那些被體制忽視的人不那么關心氣候變暖社會秩序,只是希望發(fā)泄一種情緒,表明一種態(tài)度:我要被看到。
但是沒有什么暴力和破壞真正值得被稱贊,即使它是一種合理的宣泄和抗爭的象征。在那場混亂的大火里,誰能說清楚最后受害都是有罪者,破壞結(jié)束后又留下什么呢?
?

三 喜劇
“我的人生就是一部喜劇?!毙〕笳f。
“那么,也就是說,你覺得殺人很好玩?”默里問。
不得不說,最讓人意料不到的就是亞瑟最后開槍殺死默里,這個曾經(jīng)給他父親般的擁抱(或許是一種幻想)以及站上電視直播舞臺機會的人。后來的新聞報道諷刺地說道(也許是小丑的原話),起因關于對笑點的不同理解。
可能是因為期待太高了吧,畢竟他曾把默里當作父親一樣的人物,最后等來的只是默里對他的嘲諷,盡管在默里看來亞瑟浸滿血淚的笑聲只是一種喜劇手段。

亞瑟是在殺掉母親之后頓悟的,那時小丑部分的意志已經(jīng)占據(jù)了他身體中的大部分位置。于是有了他在直播上對好笑的理解:好笑都是主觀的。如果你認為善是好笑的,那人生就是一個悲劇,而如果認為殺人也是好笑的,那人生可就是一部喜劇了。
終于完成“弒父”行為的亞瑟,完全成為了一個小丑。他在暴亂的中心,人群的高處,跳起歡快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