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茶香的源頭!
《茶史》言:“茶之妙有三:一曰色,二曰香,三曰味。”
愉悅的茶香總能沁人心脾,讓人魂牽夢縈。森林荒野老樹白茶,將這種嗅覺之美得以延續(xù)。

森林荒野老樹白茶,因香氣馥郁、口感醇厚、野韻悠長等出眾特征,受到眾多茶友的青睞。究其讓人迷戀的香氣,主要來源于茶樹品種、山場環(huán)境、制作工藝以及在歲月中轉(zhuǎn)化的香氣。
?
茶樹品種
中國六大茶類,茶香各有千秋。“華茶一號”、“華茶二號”作為福鼎白茶的特有樹種,制成的白茶花香馥郁,清甜醇爽,回味悠長。大荒森林荒野老樹白茶,甄選茶樹樹齡在三五十年至數(shù)百年的芽葉制成,根據(jù)原料的嫩度不同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三種花色。

白毫銀針——毫香馥郁,主要源自于茶葉上滿覆的白毫;白牡丹——芽葉連枝,既有毫香還帶有芬芳的花香;壽眉——葉梗相連,香氣以清純濃郁為主。白茶的花香雖為天生,但能保留多少下來,全看山場、工藝和存儲。

山場環(huán)境
產(chǎn)地對白茶香氣的影響是多維度的,不僅僅是地理位置,還有土壤、海拔、降水甚至霧氣。
大荒森林荒野老樹白茶山,在北緯27度的“綠飄帶”上坐擁650-800米的黃金海拔。山間終年云蒸霞蔚、霧氣彌漫。茶樹在漫射光的滋養(yǎng)中,積累了豐富的芳香物質(zhì)。

此外,大荒白茶山中四時有花,四時有景,生態(tài)物種資源豐富。暖春時節(jié),山間的梔子花、山礬、野杜鵑爭相開放,蜂飛蝶舞于花叢與茶樹之間,白茶老樹由此積攢了豐富多樣的花香。

制作工藝
白茶只有萎凋與干燥兩道工序,以最精簡的工藝保留茶葉最本真的滋味。但越看似簡單的步驟,越是考驗制茶師的技術(shù)。萎凋過快則青味重,萎凋過慢則香氣弱,烘焙溫度過高,時間過長,會產(chǎn)生火味......這也是為什么同樣是白茶,香氣天差地別的原因。

所以,一杯好茶的背后,是集天地人和為一體,是剛剛好的恰到好處。

歲月轉(zhuǎn)化
白茶以“越陳越香”的特性深受藏家青睞。在漫漫時光中,白茶的內(nèi)質(zhì)不斷沉淀、轉(zhuǎn)化,從清新鮮靈的花木香轉(zhuǎn)為香氣更加濃郁陳醇的陳香、藥香、棗香。
每年都能收到白茶回贈的驚喜,這大概就是讓愛茶人迷戀的一大特質(zhì)吧。

大荒森林荒野老樹白茶,內(nèi)藏豐厚氣韻。它將天地靈氣、日光炭火之精華和芬芳歲月的故事都揉進杯盞之間,構(gòu)成自己獨特的氣質(zhì)——它必然鮮香醇爽,花香紛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