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多個國有大型糧庫 告別1.0 普及2.0 升級3.0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深入實施重要農產品保障戰(zhàn)略”,“確保糧、棉、油、糖、肉等供給安全?!?/p>
保供給,儲糧安全是重要的一環(huán)。國有大型糧庫是國家的“糧食保險箱”,如今這些“保險箱”的保險系數,正隨著科技水平的“升級”而提高。
2019年,中儲糧已經累計完成標準倉創(chuàng)建2.1萬個、規(guī)范庫930個。
這些大型糧庫的管控系統(tǒng),已經從最早的1.0,升級到了2.0,并且正迅速地向著3.0跟進。
就說檢測這件事吧。糧食收割后每一顆籽粒都是一個活體,它們要呼吸、代謝、還要發(fā)熱和流失水分,而溫度和濕度的升高就是糧食變質的前奏,必須及早發(fā)現,立即處理。
可是,大型糧庫每個倉庫的倉容都是幾千噸甚至上萬噸,這么大的體量,怎么去發(fā)現安全隱患呢?
早期的“1.0版本”,是用幾米長的鋼管,上面安上溫度計,靠人工插到糧堆里去測量溫度。一旦發(fā)現溫度異常,也是靠人工去開窗通風,還要翻糧食降溫,一通折騰下來,工人們都會大汗淋漓。更重要的是,糧倉這么大,各個位置的溫濕度并不均衡,靠人工操作,很難達到精準。
現在已經在廣泛使用的“2.0版本”,可以直接給糧堆做“心電圖”。
所謂“心電圖”,就是深埋在糧堆之下的上百條測溫線,線上設置了幾百個測溫點。工作人員可以實時進行監(jiān)控,一旦發(fā)現異常,糧庫就會啟動自動通風系統(tǒng),給糧食降溫除濕。
這套儲糧“2.0版本”,學名“四合一”儲糧技術,把糧情檢測、機械通風、環(huán)流熏蒸和谷物冷卻有機整合在了一起。現在,“3.0”已經來了。
在很多大糧倉,“氮氣浴”已經開始應用。給每個倉庫的大糧堆罩上一層密封膜,然后在里邊充滿濃度98%以上的氮氣,這樣,糧食就可以進入“冬眠”狀態(tài),這是防治蟲害的先進手段。
《糧食安全干部讀本》視頻《糧滿倉 心不慌》
在一些地方直屬庫,倉庫管理員通過智能手機,就可以查看糧庫中的情況;還有的已經安裝了圖像分析系統(tǒng),人不到倉就能遠程判斷病蟲害情況。
中儲糧總部的智能化糧庫在線監(jiān)控中心,可以通過屏幕看到各直屬庫糧倉的情況,精確到每一粒糧食。監(jiān)控中心可以直接管控到現場,讓糧食管控“看得見摸得著”。綠色、環(huán)保、智能,正是“3.0版本”的核心內容。
中儲糧從2014年開始全面推進智能化糧庫建設。目前,中央儲備糧宜存率已經達到了100%,綜合損耗率全面控制在1%以內,儲糧數量與質量的提升,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糧食存儲的安全。糧滿倉,心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