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聲小評:作為古人,你會認同天狗食日嗎?
作者:冰海牧心

我們要區(qū)分現象和對現象的解釋
比如“太陽消失了,過了一段時間又出現了”,這是一種現象,我們傳統(tǒng)上稱其為“日食”或者“天狗食日”。
“天狗食日”就是一種典型的,針對這種現象的解釋。
但可以解釋“太陽消失,又出現”的方法有很多。
可以舉三個典型例子:
A,被天狗吃了
B,太陽作為發(fā)光體熄滅了
C,太陽作為反光體,發(fā)光體熄滅了
D,太陽的光被遮擋了
在觀測技術落后的情況下,我們會信其中的哪一個呢?
其實退回到古代,多數人肯定會信古人的傳統(tǒng)說法。
而這里要完全運用“奧卡姆剃刀”來說“A說法需要假設條件太多,所以是假的”我覺得是不充足的。
更好的是還要綜合一下,“誰主張,誰舉證,證其有,不證無”。
也就是主張A的,請至少證明天狗的存在。
主張B的,請至少說明太陽發(fā)光和熄滅的原理。
主張C的,請至少說明發(fā)光體是什么。
主張D的,請至少說明是什么東西遮擋了太陽。
那么如果有人說“在古代,我們的技術可能既無法證明有天狗,也無法證明太陽如何發(fā)光,甚至也不知道是發(fā)光,或者遮擋了太陽,總之是ABCD都沒有證據,你該怎么辦?”
說不定,我可能會想,既然四個都沒有證據,而我又必須選一個的話,那么我姑且還真就先選被最多人認可的A。
但要注意,這是在任何其他證據都沒有的情況下,姑且相信。
而只要A一天沒被證明,我就不會以A為基礎去認知更高一級的東西。
而且只要有一天B、C、D的證據比A充分,那么我就會改變主意。
當然,我這主意可能一直會根據不斷涌現的證據在A、B、C、D之間反復橫跳。
直到有一天,其中的一個選項的證據鏈完美而充分,完全解釋了“太陽消失又出現”的周期、規(guī)律等一切觀測。
但這樣的解釋可能在日食上是存在的,但也有許多科學解釋,可能做不到完美而充分。
所以,對于科學而言,認的依舊是“當下證據最充分的解釋”。
要說“認定”,科學永遠都不會認定任何東西。
要說“不認定”,其實科學一直都在認定任何東西——但只要有新的充分的證據出現,就會改變原先的“認定”。
這大概也是科學和宗教信仰最大的不同。
~
許多人對現代知識的認知,只不過是因為出生年代的關系而“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如果沒有科學精神,科學思維的話,穿越到古代,我們真不能保證自己會不會信一些現代人看來很可笑的說法。
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把傳播科學精神,放到了比傳播科學知識更為重要的位置上。
知識,可能一直會被革新,但科學思維才是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
穿越到古代,你覺得自己會信天狗食日的說法嗎?
~
注:科聲小評系列內容,由科學聲音的小編臨時感想組成,不能算嚴謹科普,大家可以就事論事分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