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按照族譜輩分起名的原因是什么?
說起起名,不同年齡段的家長在取名的時候,側(cè)重方向是不一樣的,對于一些年輕的父母來說給孩子取名是想要好聽且有寓意的,而對于老一輩的人來說,孩子的名字除了有寓意外,還需要嚴格遵照家族字輩來確定的,因為按照字輩來取名是能夠體現(xiàn)孩子的輩分的,而這種按照輩分起名的方式在古代就已經(jīng)開始了,那么最初為何要按照輩分起名,而如今又為何不流行了呢?今天就讓族譜小編來講一講。

姓氏文化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一個人的名字是有著它獨特的意義的,另外在那個時候起名是比較嚴肅的,是不能隨意取的。在那時同一個家族之間,為了能夠更好地傳承,而家族之間又有很多分支,所以為了便于區(qū)分,古人在起名字的時候會按照尊卑長幼的順序取的,另外在取名的時候也會有意識的避開祖先使用過的名字。要說按照輩分起名,還有一個故事,相傳最開始有輩分這一說法是來自于朱元璋,最開始的時候朱元璋叫朱重八,但是本人不喜歡,覺得名字不好,所以就改名為朱元璋了,后來他當上皇帝,覺得自己名字好還不夠,要以后的子孫們都能有一個好名字,就規(guī)定后代起名的時候,只能取兩個字,第一個字是輩分,按照自己所在的字輩,按順序取名,第二個字就由自己想。之后他還為后人列了個字輩:“允文遵祖訓,飲武大君勝等”。而后這樣按照輩分取名的方法一直影響到了現(xiàn)在。
既然按照輩分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為何到如今不流行了呢?我認為有三點,第一點是現(xiàn)在的觀念改變了,古代是講究尊卑長幼的,那個時候從名字中就能看出等級,而現(xiàn)在這個時代,人們的思想會更加開放,沒有了所謂的等級,因此在起名的時候就不會按照輩分去取了;第二點是族譜中的字輩沒有得到充分的傳承,想想現(xiàn)在大部分人對于族譜是比較陌生的,一般會編修族譜的人,都是年紀稍微大一點的長輩,一般年輕人對于族譜都是不太了解的,所以更加不會按照族譜中的字輩去取名字了;第三點是避免重復,雖然說按照字輩可以不與同姓的人沖突,但是很多姓氏在取字輩的時候都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的,沒準在這一輩的時候碰到相同字了,那取的名不就很多重復的了么,所以現(xiàn)在很多家長在給自己孩子取名的時候,會避免重復,并且保持名字的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