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悲傷的故事:亞歷山大圖書館焚毀之謎

亞歷山大圖書館(Library of Alexandria)始建于托勒密一世(約公元前367-前283年),盛于托勒密二世、托勒密三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圖書館之一,它構(gòu)成了埃及亞歷山大研究機構(gòu)的一部分,該機構(gòu)被稱為亞歷山大博物館(Mouseion,"繆斯女神的圣地")。
館內(nèi)收藏了貫穿公元前四百前三百年時期的手稿,擁有最豐富的古籍收藏,曾經(jīng)同高度超過一千一百米亞歷山大燈塔(Lighthouse of Alexandria)一樣馳名于世。而埃及、美索不達亞、敘利亞、小亞細亞和希臘的許多古代文明都已經(jīng)知道建造圖書館和檔案館,但最早的這類機構(gòu)只是地方和區(qū)域性的,主要是為了保護自己國家特定的傳統(tǒng)和遺產(chǎn)。但像建造亞歷山大圖書館這樣規(guī)模的世界性圖書館的想法,還是在希臘人擁有更廣闊的世界觀之后才出現(xiàn)的。
鄰國的成就給希臘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那時起就有許多希臘學者試圖探索其知識資源。有文學證據(jù)表明,當時有很多希臘學者為了獲得更多的知識而特別地訪問了埃及:例如希羅多德、柏拉圖(特別是在《斐德魯斯》和《蒂邁歐》中)、西奧弗拉斯特斯和克尼德斯的尤多克斯。四方學者紛紛云集此地,古希臘著名的地理學家、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和詩人埃拉托色尼,古希臘文獻學家阿里斯塔克等不少歷史名人也都曾出任過亞歷山大圖書館的館長。
圖書館的建立無疑與法勒魯姆(Phalerum)的德彌特里的名字有關(guān),他曾是雅典的政治家,也是逍遙學派的成員,在雅典倒臺后,在托勒密一世-索特國王(約公元前297年)的宮廷中尋求庇護,并成為國王的顧問。托勒密很快就利用了德彌特里廣泛而多才多藝的知識,并在公元前二百九五年左右,責成他負責建立圖書館和“圣地",根據(jù)公元前二世紀的六音步詩人 "阿里斯提亞斯的信 "顯示,該機構(gòu)曾被設(shè)想為建造一個公共圖書館:“德彌特里......有一大筆預(yù)算可供支配,以便在可能的情況下收集世界上所有的書籍;......他盡其所能地實現(xiàn)了國王的目標。(信件9-10)”。
而同樣的說法也不止一次被重申:首負盛名的神學家愛任紐談到托勒密希望用 "他的圖書館要配備所有人的著作,只要它們值得認真關(guān)注"。然而,毫無疑問,最多的材料是用希臘文寫的。事實上,從亞歷山大城產(chǎn)生的學術(shù)作品來看,整個希臘文學作品似乎都是在該圖書館中積累的。
當時圖書館的主要采購目標之一就是 "亞里士多德的書",關(guān)于這個問題有兩種相互矛盾的說法。一種說法是托勒密二世菲拉德爾福用一大筆錢買下了這些藏書,而古羅馬地理學家、歷史學家斯特拉波(Strabo)則報告說,亞里士多德的書在不同的人手中陸續(xù)流傳,直到后來在公元前八十六年被古羅馬著名統(tǒng)帥路西烏斯·科爾內(nèi)利烏斯·蘇拉(Lucius CorneIius Sulla)沒收,
他把這些書帶到了羅馬。這兩種說法也許涉及到兩種不同的事情。也可能指的是亞里士多德在雅典的學校里積累的書籍,當他以前的導師斯特拉頓擔任呂克昂學園(Lyceum)的負責人時,菲拉德爾福能夠購買這些書籍。斯特拉波的描述可能是在處理亞里士多德遺留給他的繼承人作為萊西學院院長的個人著作,直到它們被蘇拉沒收。支持后一種理解的是古希臘作家,哲學家,歷史學家普魯塔克的評論:"逍遙派不再擁有古代先哲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和希臘植物學家提奧夫拉斯圖斯(Theophrastus)的原始文本,因為它們落入了閑人和賤民手中"。由此看來階級歧視并不只存在于印度,連雅典也有這樣的論述,說明高尚只是高尚的通行證。而關(guān)于托勒密王朝在狂熱地尋找書籍方面所做的努力,流傳著一些不可思議的故事。據(jù)報道,他們采用的一種方法是搜查每一艘駛?cè)雭啔v山大港的船只。如果發(fā)現(xiàn)了一本書,就把它帶到圖書館,由圖書館決定是沒收還是以當場制作的副本代替(對書主給予適當?shù)难a償)歸還,而以這種方式獲得的書籍被指定為 "來自船只的尋覓"。方法簡單粗暴有點類似海盜的船的做法,但如果用于書籍的累積就有點玷污這艘船了,畢竟書籍不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嗎?!
另一個由古羅馬時期的醫(yī)學家蓋倫和醫(yī)學權(quán)威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著作中報導的故事揭示了托勒密三世如何設(shè)法獲得偉大的戲劇詩人埃斯庫羅斯、索??死账购蜌W里庇得斯的原始文本。這些珍貴的文本被保存在雅典國家檔案館,不允許借出。然而,國王說服了雅典的總督,允許他借用這些文本,以便對其進行復(fù)制。十五兩銀子的巨款被存放在雅典,作為安全歸還的保證。國王因此保留了原件,并送回了副本,自愿放棄了抵押物。
除了這些有趣且不規(guī)則的收集方法外,還從不同地方購買書籍,特別是從雅典和羅得島購買,這兩個地方維持著當時最大的圖書市場。偶爾,圖書館的收藏者也會購買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例如,《荷馬史詩》中的文本 "來自基奧斯"、"來自西諾佩 "和 "來自馬西利亞"。 在希臘語以外的其他語言中,埃及語擁有最大的部分。據(jù)說托勒密一世鼓勵埃及祭司積累他們過去的傳統(tǒng)和遺產(chǎn)的記錄,并將其提供給他邀請來埃及居住的希臘學者和文學家使用。這兩組人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精通希臘語的埃及祭司馬內(nèi)托,以及希臘作家阿伯達拉的赫卡泰斯。
除了大量的希臘文學和完整的埃及記錄外,有證據(jù)表明圖書館還包括其他國家其他語言種類的書面作品。公元前三世紀初,一位名叫貝羅索斯的迦勒底牧師(用希臘語)寫了一部巴比倫的歷史。他的書很快在埃及廣為人知,并可能被馬內(nèi)托所采用。根據(jù)古代羅馬的百科全書式作家老普林尼的說法,例如亞歷山大的古希臘雅典喜劇詩人赫爾米普斯(Hermippus)就寫了一本關(guān)于拜火教瑣羅亞斯德教的巨著。由于印度阿育王和菲拉德爾福斯之間的互訪,佛教著作也開始出現(xiàn)。
將《摩西五經(jīng)》從希伯來語翻譯成希臘語是亞歷山大城龐大的猶太社區(qū)的實際需要,在公元前三世紀末已經(jīng)實現(xiàn)希臘化。例如由七十二位學者完成的希臘文《七十士譯本》的翻譯是在公元前三世紀和二世紀期間零散進行的,由于亞歷山大圖書館有大量的研究資料,因此翻譯工作得以進行?!镀呤孔g本》譯本作為翻譯史上最有價值的作品流傳下來,并繼續(xù)成為所有圣經(jīng)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東西?!镀呤孔g本》原書已失傳,現(xiàn)存的是公元四至五世紀的抄本。
成立后的半個世紀內(nèi),大約在公元前二百九十五年,皇家圖書館的藏書已經(jīng)超過了分配給它的空間,無法容納所積累的書籍,因為首先圖書館的位置靠近港口并在王宮的范圍內(nèi),使它處于國王的直接監(jiān)督之下,其次,希臘學者們需要一個可靠的學術(shù)資源,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幫助圖書館發(fā)展成為一個恰當?shù)难芯恐行?。而這些情況都有助于圖書館藏書的快速增長。人們發(fā)現(xiàn)有必要建立一個可以容納多余書籍的分支。為此,托勒密三世(公元前246-221年)將分館并入新建的與皇家區(qū)有一段距離的埃及區(qū)塞拉皮姆。
當然對圖書館中書籍總數(shù)的估計各不相同。現(xiàn)存最早的數(shù)字是公元前三世紀的,據(jù)說是 "超過二十萬冊"的藏書,而中世紀的約翰-特澤茨的文本中提到 "外部圖書館有四點二萬冊;王室內(nèi)部圖書館有四十萬冊混合書籍,加上九萬冊未混合的書籍"。而在公元二世紀到四世紀之間,據(jù)報道甚至還達到了估計近七十萬冊的數(shù)值。
蓋倫進行了圖書的登記和分類,并保存了每本書的記錄信息;其中包括作品的標題、作者和編輯及其來源地、以行為單位的長度,以及手稿是包含一個以上的作品混合形式的還是未混合的單一文本。值得注意的是,抄寫員的報酬是根據(jù)書寫質(zhì)量和行數(shù)來評定的。為了使整個帝國的成本和工資標準化,戴克里先對文士的工資進行了如下排名:寫得最好的抄寫員一百行,二十五第納爾;寫得次好的一百行,二十第納爾;寫請愿書或法律文件的公證人一百行,十第納爾。
此外,對圖書館 "各個學習領(lǐng)域 "的內(nèi)容進行書目調(diào)查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它被委托給希臘詩人和學者卡里馬科斯,他曾以其百科全書式的博學而聞名。其結(jié)果是表格藏書目錄以少數(shù)碎片的形式保存下來了,這些遺跡證明了以下分類:修辭學、法律、史詩、悲劇、喜劇、抒情詩、歷史、醫(yī)學、數(shù)學、自然科學和雜項。
通過各種正當不正當?shù)氖侄?,亞歷山大圖書館迅速成為人類早期歷史上最偉大的圖書館:擁有公元前九世紀古希臘著名詩人荷馬的全部詩稿,并首次在圖書館復(fù)制和譯成拉丁文字;還藏有包括《幾何原本》在內(nèi)的古希臘數(shù)學家歐幾里得的許多真跡原件;早在公元前二百七十年就提出了哥白尼太陽和地球理論的古希臘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的關(guān)于日心說的理論著作;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的手稿真跡;古希臘醫(yī)師、有西方醫(yī)學奠基人之稱的希波克拉底的許多著述手稿;第一本希臘文《圣經(jīng)》舊約摩西五經(jīng)的譯稿;對醫(yī)學也有貢獻的古希臘哲學科學家亞里士多德和學者阿基米德等均有著作手跡留此。
卡利馬庫斯的作品也立即成為類似未來性質(zhì)作品的典范,它的影響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正是由于亞歷山大圖書館的存在,摩西恩的學者們才能夠在幾乎所有的學習領(lǐng)域保持最高水平的學術(shù)研究。為了感謝他們的成就,維特魯威在公元一世紀表達了后人對 "前輩 "在保存人類記憶方面所做工作的感激之情“人類的記憶....,我們必須向他們表示最大的感謝,因為他們沒有讓所有的人在嫉妒的沉默中離開,而是以書面形式記錄了他們的各種想法?!?
幾個世紀以來,這筆巨大的書籍財富的命運仍然具有挑釁性和爭議性。爭論的焦點是亞歷山大圖書館的命運是否存活到七世紀阿拉伯人對亞歷山大城的征服。然而在二十一世紀,這個話題已經(jīng)降溫了,嚴肅的學者們越來越同意有足夠的證據(jù)能夠表明,在阿拉伯人征服之前這兩個圖書館就早已被焚毀,并且發(fā)生在不同的時間。
公元前四十八年,凱撒大帝卷入了埃及克里奧帕特拉和她弟弟托勒密十三世之間的內(nèi)戰(zhàn)。愷撒站在克里奧帕特拉一邊,很快就被托勒密的軍隊從陸地和海上圍困在大港。他意識到,他唯一的機會在于放火燒掉敵人的艦隊,正是通過這種激烈的措施,他成功地占了上風。然而,他對大火對城市本身造成的破壞程度卻明顯沉默不語,后來的文學創(chuàng)作作者也提供了隨后的破壞細節(jié)。
其中論證最明確的是普魯塔克,他在親自訪問亞歷山大城后解釋說:"凱撒被迫用火來抵御危險,火從船塢蔓延開來,摧毀了大圖書館。" 同樣具有指證意義的是斯特拉波的一段話,他在該城長期逗留期間(約公元前25-20年),以間接的方式表達了他對這個偉大圖書館的損失的遺憾:“這個圖書館曾經(jīng)為埃拉托色尼和希帕克斯提供了早期發(fā)現(xiàn)的原始報告,這些資料已經(jīng)不再供他查閱”。
只要承認異教的存在,受塞拉皮姆神廟保護的這個圖書館也許會一直生存到四世紀。但當基督教成為整個帝國唯一承認的宗教時,狄奧多西一世皇帝為了消滅所有異教的殘余,就于三百九十一年頒布了一項法令,批準拆除亞歷山大城的神廟。在帝國法令的授權(quán)下,亞歷山大主教西奧菲勒斯領(lǐng)導了對塞拉皮姆的攻擊,他本人也給了塞拉皮姆神廟的雕像崇拜第一擊。他狂熱的追隨者們在神廟里亂竄,破壞和掠奪。當破壞完成后,西奧菲勒斯命令在該地建造一座教堂。
由當代或近代目擊者寫的幾份證詞證明了這一事實,即破壞是廣泛的。一位叫狄奧多瑞特的聲稱,"圣殿被毀,連地基都沒有了"。另一位目擊者尤納皮烏斯(Eunapius)在維塔簡歷中提到:西奧菲勒斯和他的信徒們對神廟進行了破壞,并對其內(nèi)容進行了戰(zhàn)爭......只有地基他們無法拿走,因為其石塊太大,他們無法移走,但他們幾乎破壞了一切?!?
第三位同時代的證人是阿芙托尼烏斯(Aphthonius),他似乎在三百九十一年之前訪問過塞拉潘神殿(Serapeum),并在毀滅后的某個時候以對 "亞歷山大衛(wèi)城的描述 "為題寫了他的描述:“在柱廊的內(nèi)側(cè)建有一些房間,其中一些作為書店,向那些為學習事業(yè)奉獻一生的人開放。正是這些研究室使這個城市在哲學方面高居第一。其他一些房間則是為崇拜古老的神靈而設(shè)立的”。
毫無疑問,阿芙托尼烏斯描述的是毀滅前的情況,因為三百九十一年后在該地建立了一座教堂,顯然那時談?wù)搶εf神的崇拜是不可想像的。 從上述證據(jù)可以看出,三百九十一年對塞拉皮姆的攻擊結(jié)束了神廟和存放在其中的圖書館。在五世紀的前二十年里,該城的緊張局勢一直持續(xù),然后冷卻下來。亞歷山大城在新的條件下恢復(fù)了正常的生活。
隨著基督教的盛行,只有教義學派主導知識界,就再也沒有聽說過"繆斯女神的圣地"和它的圖書館了。而被毀于三世紀末的亞歷山大圖書館,人們只知道其建于公元前二百五十九年,而當時的中國大約正是竹簡:老子、孔子等諸子百家思想開始流傳的年代。一場戰(zhàn)火讓人類科技文化靜止了一千年,那么亞歷山大圖書館到底埋葬了多少秘密呢?
六百四十二年,阿拉伯將軍?Amr ibn al-?ā?征服了埃及并占領(lǐng)了亞歷山大城。阿拉伯人早期征服的事件被來自多個方面的歷史學家記錄下來,包括阿拉伯人、科普特人和拜占庭人。在征服后的五個多世紀里,沒有人提到也沒有人提到與阿拉伯人統(tǒng)治下的亞歷山大圖書館有關(guān)的任何故事。根據(jù)上述分析,大多數(shù)當代學者都認為,亞歷山大古圖書館早在阿拉伯人征服埃及之前就已經(jīng)不存在了,用英美歷史學家伯納德-劉易斯的話說,"現(xiàn)在肯定是哈里發(fā)-?歐麥爾和?Amr ibn al-ā?最終被宣告無罪的時候了"。
亞歷山大圖書館曾是地中海文明的太陽,它與亞歷山大燈塔(龐貝騎士之柱)一起,是亞歷山大城各項成就的最高代表,可惜的是,該建于公元前三世紀的圖書館,這座舉世聞名的古代文化中心被戰(zhàn)火全部吞沒了。有人說圖書館藏有古代世界一半左右的知識,而另一半的知識散落在整個古代世界,但到底它真正是什么模樣卻無人知曉了。
今人只能從歷史文獻的少數(shù)記載中了解一些碎片,因為大量考古發(fā)掘似乎也無確鑿線索,它甚至連一個石塊實物也沒有留下,今天矗立在托勒密王朝時期圖書館舊址上的一九九五年后重建的亞歷山大圖書館,依舊俯瞰地中海的海斯爾賽灣,其主體建筑為圓柱體,頂部是半圓形穹頂,會議廳是金字塔形。圓柱、金字塔和穹頂?shù)那擅罱Y(jié)合渾然天成,多姿多彩的幾何形狀勾勒出該館的悠久歷史。
令人稱奇的是,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亞圖主體建筑都像是一輪斜陽,象征著普照世界的文化之光。在外圍的花崗巖質(zhì)地的文化墻上,鐫刻著包括漢字在內(nèi)的世界上五十種最古老語言的文字、字母和符號,凸顯了文明蘊藏與文化氛圍的構(gòu)思和創(chuàng)意。古老的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永遠的停留在了時間的長河里,而那些神秘的故事都存在了我們的腦海深處,當我們回頭看看這段歷史時,時間留給我們的卻是聲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