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關于彼得格勒戰(zhàn)線 (和“真理報”記者的談話) (1919.7.8)
斯大林同志日前從彼得格勒戰(zhàn)線回來,向本報記者發(fā)表了他對前線情況的印象。
一、彼得格勒接近地
?彼得格勒接近地是這樣一些據點,敵人從這些據點出發(fā),在順利的情況下可以合圍彼得格勒,使它和俄國隔離,并最后把它占領。這些據點就是:
(甲)彼得羅扎沃茨克地段,進攻方向是茲萬卡,目的是從東面包圍彼得格勒;
(乙)奧洛涅茨地段,進攻方向是洛捷諾葉波列,目的是進入我彼得羅査沃茨克部隊的后方;
(丙)卡累利阿地段,進攻方向直指彼得格勒,目的是從北面奪取彼得格勒;
(丁)納爾瓦地段, 進攻方向是加特契納和紅村,目的是從西南占領彼得格勒,或者至少占領加特契納—托斯諾一線,從西南包圍彼得格勒;
(戊)普斯科夫地段,進攻方向是德諾—鮑洛果葉,目的是切斷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聯(lián)系;
(己)芬蘭灣和拉多加湖,它們使敵人有可能從彼得格勒的西面和東面登陸。
二、敵軍兵力
?敵人在這些地段的兵力形形色色,五花八門。在彼得羅扎沃茨克地段活動的有塞爾維亞人、波蘭人、英國人、加拿大人和一群俄國白 衛(wèi)軍官。他們全都是依靠所謂盟國來供養(yǎng)的。在奧洛涅茨地段的是芬蘭政府根據為期兩三個月的合同雇傭的芬蘭白軍。領導芬蘭白軍的是德國撤退時留下來的德國軍官。駐在卡累利阿地段的是芬蘭的所謂正規(guī)部隊。駐在納爾瓦地段的是從俄國戰(zhàn)俘中征募來的俄國部隊和從當地居民中征募來的英格爾曼蘭部隊。領導這些部隊的是羅將柯少將。駐在普斯可夫地段的也是由戰(zhàn)俘和當地居民組成的俄國部隊,領導這支部隊的是巴拉霍維奇。在芬蘭灣活動的有雷擊艦(五艘至十二艘)和潛水艦(兩艘至八艘),根據一切情報來看,這是英國和芬蘭的。?
?一切情報都說明,敵人在彼得格勒戰(zhàn)線的兵力并不大。敵人活動最積極的地段——納爾瓦地段對戰(zhàn)斗“人力”的缺乏并不亞于其余活動不大積極的、雖然是同樣重要的地段。
其實也正是這個緣故,盡管“泰晤士報”還在兩個月以前就高奏凱歌,說“過兩三天”彼得格勒就會陷落,可是敵人不僅沒有達到他的總目的——合圍彼得格勒,而且在這個期間連一個局部的地段任務即占領一個具有決定意義的據點的任務也沒有完成。顯然,以待在芬蘭的尤登尼奇將軍為首的喧囂一時的“西北軍”目前還沒有孵出來,老狐貍古契柯夫在給鄧尼金的報告中是曾經把希望寄托在這個“西北軍”身上的。
三、敵人的如意算盤
?根據一切情報來看,敵人指望的不僅僅是自己本身的力量,或者更確切些說,與其說是指望自己本身的力量,不如說是指望自己的伙伴——在我軍后方即彼得格勒的以及在各戰(zhàn)線上的白衛(wèi)分子的力量。
首先是設在彼得堡的資產階級國家的所謂大使館(法國的、瑞士的、希臘的、意大利的、荷蘭的、丹麥的、羅馬尼亞的等等),這些大使 館資助白衛(wèi)分子并且為尤登尼奇和英國、法國、芬蘭、愛沙尼亞等資產階級從事間諜活動。這班先生們到處花錢,在我軍后方收買一切可以收買的人。其次是一部分賣身投靠的俄國軍官,他們忘掉了俄國,喪失了良心,甘愿投到工農俄國的敵人方面去。最后是受到過彼得格勒無產階級打擊的舊時人物即資產者和地主,他們收藏武器(據后來發(fā)現),等待適當機會打擊我軍后方。敵人進攻彼得格勒就是指望這些力量。占領紅丘炮臺這個喀瑯施塔得的門戶,從而使筑壘地域癱瘓,在各炮臺掀起暴動并炮擊彼得格勒,以便趁普遍驚慌時把前線的總進攻和彼得格勒的暴動結合起來,隨后合圍并占領無產階級革命的策源地,——敵人的如意算盤就是這樣。
四、前線的情況
?但是敵人的如意算盤沒有如愿以償。由于內部有左派社革黨人的叛變而被敵人占領一晝夜的紅丘炮臺,在波羅的海水兵從海陸兩面猛烈攻擊之下很快就重歸蘇維埃俄國了。由于右派社會革命黨人、孟什維克護國派和一部分賣身投靠的軍官的叛變而一度發(fā)生動搖的喀瑯施塔得的各筑壘據點,已經被波羅的海艦隊革命軍事委員會的鐵腕迅速整頓好了。所謂大使館官員和他們的間諜已經被捕,并且押往比較安靜的地方,同時在某些大使館中搜出了機關槍、步槍(羅馬尼亞大使館甚至有一門炮)、秘密交換機等等。對彼得格勒資產階級住宅區(qū)進行了挨戶搜查,搜出了四千枝步槍和數百枚炸彈。
?至于敵人的總進攻,它不但沒有像“泰晤士報”叫喊的那樣獲得勝利,甚至沒有來得及開始。在奧洛涅茨附近力圖占領洛捷諾葉波列的芬蘭白軍已經被擊潰并被趕入芬蘭境內。駐扎在離彼得羅査沃茨克幾俄里地方的敵方彼得羅査沃茨克部隊,在抄到他們后方的我軍猛攻之下正迅速敗退。敵人的普斯可夫部隊失去了主動,阻留在一個地方,在某些地方甚至后退了。至于敵人最積極的納爾瓦部隊,它不但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反而在我軍猛攻下節(jié)節(jié)敗退,在退往楊堡的路上,受到紅軍打擊正在瓦解潰散??梢妳f(xié)約國的凱歌未免奏得太早了。古 契柯夫和尤登尼奇的愿望沒有實現??欣飦喌囟稳匀∈貏?,關于它暫時還不能說什么,因為芬蘭政府在維德里查工廠遭到失敗以后,顯然降低了聲調,停止了對俄國政府的辱罵,而所謂卡列里亞戰(zhàn)線的沖突事件也差不多完全停止了。?
?這是不是暴風雨前的寂靜,只有芬蘭政府知道。不管怎樣,我可以說,彼得格勒準備迎接一切可能發(fā)生的突然事變。
五、艦隊
?關于艦隊不能不說幾句話。我們應該慶賀:被認為已經毀滅的波羅的海艦隊,正在最有成效地恢復著。這一點不僅朋友承認,連敵人也承認。同樣值得高興的是:一部分俄國軍官身上的癰疽(他們的賣身投靠)對波羅的海艦隊指揮人員的遺害非常小,因為畢竟有人還有氣節(jié),把祖國的尊嚴和獨立看得比英國的黃金寶貴?更使人高興的是:波羅的海的水兵恢復了舊日的光榮,在自己的英勇行動中重新表現出俄國革命艦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沒有這些條件就不能守住彼得格勒,使它免遭來自海上的最危險的突然事變。六月間我們的兩艘雷擊艦同敵人的四艘雷擊艦和三艘潛水艦進行了一次力量懸殊的戰(zhàn)斗,由于水兵們的自我犧牲精神和作戰(zhàn)隊隊長的巧妙指揮,我們的雷擊艦獲得了勝利,擊沉了敵人的一艘潛水艦,這是我們艦隊復興的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六、總結
?人們時常拿羅將柯和高爾察克對蘇維埃俄國威脅的程度來作比較,一般認為羅將柯的危險不亞于高爾察克。這種比較是不對的。高爾察克確實是危險的,因為他有退卻地域,有人力補充軍隊,有糧食供養(yǎng)軍隊。羅將柯和尤登尼奇的不幸在于他們既缺乏退卻地域,又缺乏人力,也缺乏糧食。當然,芬蘭和愛斯蘭是用俄國戰(zhàn)俘編制白衛(wèi)部隊的一種基地。但是,第一、戰(zhàn)俘不能為白衛(wèi)部隊提供足夠的和完全可靠的人力。第二、由于芬蘭和愛斯蘭的革命醞釀日益發(fā)展,這種情況本身是不能為編制白衛(wèi)部隊提供有利條件的。第三、羅將柯和巴拉霍維奇所占領的地域(總共不過兩個縣)逐漸地、不斷地縮小,而喧囂一時的“西北軍”,即使它一定會產生,那也很快就會沒有擴展和活動的地方。因為必須承認這一點:無論芬蘭,或愛斯蘭,至少目前不能把“自己的地域”讓給羅將柯—巴拉霍維奇—尤登尼奇。沒有后方的軍隊,——“西北”軍就是這樣。不用說,這樣的“軍隊”是不能長久存在的,當然,如果不發(fā)生什么新的、嚴重的、對敵人有利的國際性事件的話。根據一切情況看來,敵人沒有任何根據指望發(fā)生這種事件。
彼得格勒附近的紅軍必定勝利。
載于一九一九年七月八日
“ПРАВДА”第一四七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