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與行,兩種人生
看戲與演戲
儒: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道:抱樸守一,法自然,尚無為,持清虛寂寞,觀眾妙之門,玩無物之象(且不以此立教)
佛家:止觀,如來圓鏡智上無諸智影,而此圓鏡無動無作
王陽明:知行合一
基督教:天國就在你心里。人在靈方面仍近于神,在肉方面則近于獸。一感覺,再思考,后關(guān)照。
柏拉圖:安息在這絕對美的關(guān)照里,沒有進入這絕對美里與它合德同流。亞里士多德:人生的最高目的在看不在演
叔本華:人生苦惱起與演,人生解脫在于看
尼采:在希臘神話中悟出“從形象到解脫”,世界如果當做行動的場合,就全是罪孽苦惱。如果當做關(guān)照的對象,就成為一件莊嚴的藝術(shù)品。阿波羅是觀照,狄奧尼索斯是享受。觀照在先
近代:對自然的征服,為行動而行動(也造就了法西斯)
榮格:內(nèi)傾者生來愛看戲,外傾者生來愛演戲
? ? ? ? ?當然,如果看歷史只依賴于書本。柏拉圖,莊子,釋迦牟尼,耶穌,但丁...一長串人都是看戲的人,自然留下的全是袒護看戲的人生觀。像秦始皇,大流士,亞歷山大,忽必烈,拿破侖都在忙演戲...整部歷史,這一部轟轟烈烈的戲,就就是演戲人們最雄辯的供狀。再說,不是這些忙著演戲的人,我們又哪有歷史這部戲可看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