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撲朔的阿里山風云插曲《高山青》!
? ? ? ?很多人以為高山青是原住民歌謠所改編的歌曲,但其實它是大陸播遷來臺的大導演張徹創(chuàng)作的曲子,劇務(wù)鄧禹平填的詞,但高山青《阿里山風云》的總導演張英卻說,歌詞其實是大家集體創(chuàng)作出來的!至于拍片現(xiàn)場也不是在云深不知處的阿里山拍攝,因為阿里山交通不便,神木參天,遮云避日,影響拍片進度,后來改赴花蓮攝制!至于高山青的歌詞靈感,也不是來自阿里山的鄒族,而是在花蓮拍攝影片時,與阿美族同胞朝日相處所譜下的詞,當時劇務(wù)鄧禹平根本沒去過阿里山,一直到他年過六旬、病體支離的身軀,才在友人的陪伴下,勉力攀登,終于站上「碧水長圍著青山轉(zhuǎn)」的阿里山巔。幾年后,鄧禹平病逝,逝世之前,他揮毫寫下高山青新章,了卻一樁心愿。
? ? ? 《阿里山風云》本來是上海國泰公司投資的電影,后來內(nèi)戰(zhàn),電影公司支援中斷,改由新銳導演張英接手《阿里山風云》的后續(xù)拍攝工作,《阿里山風云》也是張英在臺灣拍攝第一部國語電影,他是《阿里山風云》的總導演。張英也是第一位拍攝臺語影片(并)獲得第一屆臺語電影金馬獎的大導演,陳芬蘭小妹妹主演的(虎姑婆)和(孤女的愿望)都是張英拍攝的電影。張徹則是以功夫武打片闖出名號的大導演,后來也參與阿里山風云拍攝工程,成了該片的聯(lián)合導演,而《阿里山風云》主要是在拍攝吳鳳的故事。
? ? ? ? 據(jù)說當時大陸上海國泰公司投資的《阿里山風云》,劇組在內(nèi)戰(zhàn)兵荒馬亂的時候,遠征寶島臺灣,攝制當年流傳一時的吳鳳故事。然因大陸局勢改變,劇組的人員機器雖已抵達臺灣,電影公司的其他支援卻已中斷。最后張英、張徹,以及人在臺灣負責聯(lián)系接洽的前輩影人徐欣夫等,決意就地重組班底,除了愿意留在臺灣繼續(xù)拍攝影片,又于本地追加延請了多位青年才俊,勉力拍成《阿里山風云》,期間更因原定的阿里山拍攝場地神木參天,遮云避日,影響拍攝時程,最后經(jīng)推薦改赴花蓮攝制,與阿美族同胞整日相處,歌聲舞姿薰陶之下,片中八首插曲包括大合唱的主題曲《阿里山頌》、女高音獨唱《椰樹高》,以及最為膾炙人口的《高山青》,歌曲多由聯(lián)合導演張徹掛名作曲,《高山青》則由劇務(wù)鄧禹平作詞,根據(jù)張英總導演的回憶,創(chuàng)作過程其實是更接近你一句、我一句的集體創(chuàng)作。根據(jù)張英總導演本人強調(diào)《阿里山風云》一片及其插曲都是「集體創(chuàng)作」的創(chuàng)意色彩,至于「高山青」他回憶道:「碧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原本的詞稿里寫的是「碧」水藍,最后是張英總導演自己把它改成的「澗」水藍!



來源:FB賬號“黑膠唱片音樂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