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紀事(六十五)---不睡之龍
錢王開二十余年之太平,吳越迎來兩浙大治發(fā)展良機。同時錢王也是對自己嚴格要求,《錢氏家訓》有云:“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也就是說如果僅僅是為自己個人謀劃就免談,如果出于全天下福祉考慮,那就要好好策劃一下。
民為邦本,一直以來就是錢王的治國最基本的理念,十四州子民為吳越之根本。
所以節(jié)儉也是錢王的標簽之一,錢王居處務(wù)期節(jié)儉,衣衾雜用細布,常膳惟瓷漆器,寢帳敞,恭穆夫人欲易以青繒,不許。這一段語出《十國春秋》,說的是錢王穿衣服用的是細布,而眾所周知中國古代貴族通常所著都是綾羅綢緞。吃飯用的是漆器,等到自己睡覺用的帳子破了,文穆夫人想要青繒重做一個,錢王也是不允許。青繒就是青色的絲帛,算是貴重的絲織物。想想后蜀的孟昶,連便溺這種五谷輪回之所全都用上金銀,相較之下錢王節(jié)儉可見一斑。
雖然迎來了和平時期,錢王枕戈待旦的習慣依然沒有改變。晚上睡覺,為了不讓自己睡得太深太沉,就用一塊滾圓的木頭做枕頭,并取名叫“警枕”??恐X,只要稍微有點睡熟,頭就從枕頭上滑落下來,于是就醒了。一直保持這種警惕的狀態(tài),所以錢王也被人稱為不睡龍。同時也在臥室里放了一個盛放著粉的盤子,一旦夜里想到什么事情,不方便動筆,就記錄在粉盤里。

錢王對自己要求嚴格,對于身邊的人也是一樣。他的寵妃鄭氏之父,犯奸作科,按律當斬。有許多人為其求情,希望錢王能寬宥一二。但是錢王仍然堅持自己的原則,休了鄭氏,按律斬殺鄭氏之父。如果因為身份緣故,寬恕罪行,那么此例一開,律法也會失去應(yīng)有的效力。司法切記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勿以惡小而為之。
對于麾下士卒,錢王治軍甚嚴。守城士卒打更巡邏偷懶,在墻角打盹,錢王就打出銅彈子示警。又有一次,錢王深夜回杭,途經(jīng)北門。由于早已入夜,城門關(guān)閉,錢王只能在城外叫門。守衛(wèi)北門的官吏,按例不予通行,拒絕放下吊橋。錢王只能在城外過夜,第二天入城,就重賞守門官員,因為他辦事認真,堅持原則。
很快朱友貞又有事情需要自己的尚父大人出面解決,具體是什么情況會困擾遠在汴梁的九五之尊?吳越的平靜是否會被打破?請看下期---詔討南海。
參考書目 《十國春秋》(卷七十八)
《新五代史》(卷六十七 吳越世家第七)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襲列傳二)
《資治通鑒》(后梁紀五)
《吳越備史》(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