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茶,加咖啡,一杯又一杯~


[ 中?]
茶咖
在自己家里,
我咖啡與茶一起喝,
搖滾與古典樂也是一起聽的。
有次在龐穎老師家“和茶館”里,
不小心瞥見古董桌子上一個“虎跑水”罐子,
我就忍不住想,
如果用虎跑水泡咖啡,
會有怎么樣的“叮咚”聲?
最初的咖啡,采自埃塞俄比亞的一棵讓羊興奮的神樹。紅色漿果核心里的豆子,烘焙后萃取的汁液,流過中東、歐洲、美洲,再傳到我們亞洲。威尼斯商人對這個流行趨勢有巨大貢獻,而我唯一的貢獻就是十年里,制造了百斤咖啡渣,并把身邊不少朋友變得無咖不歡。
每次看茶與咖啡的歷史,我都覺得有趣。法國人開始喝咖啡,原因是覺得那是咳嗽藥水,可以預防感冒。而茶葉由荷蘭東印度公司首將茶葉作為商品引入歐洲,第一批茶葉于1610年抵歐。與咖啡和巧克力一樣,茶葉也必須納入當時的醫(yī)療體系。龐老師說:“皮膚是最大的表面器官,喝茶就熱,毛孔開張,排濕排毒。茶最妙就是把食物的有效成分運化?!?/p>

龐穎老師是我見過江南最厲害的茶家,我喝過的“龍井茶葉,虎跑水”最好例子出自她手,“水為茶之母”在她茶席上有了優(yōu)美詮釋。她的沖泡,在我心里,是藝術在前,科學是茶客們的身體自然流露出來的“好喝”。而咖啡在我手里,比較無聊,更多的是數(shù)學與化學。我每次選擇水,都是研究鈣、鎂、鈉三種離子對特定咖啡豆風味物質的萃取能力,嚴謹背后才是“適口者珍”的味覺。我喜歡用虎跑水沖泡深烘的豆子,不易沖出過多鈉離子,避免使人感到微微發(fā)咸,留下美妙回甘。
喝茶這件事,是龐老師教我的,我每次喝完,身體替我嘆一聲“通透啊!”。她說我泡的咖啡,也有茶的效果,讓“任督二脈打通,八萬毛孔盡開張”。
名中醫(yī)張伯禮院士說“新冠是濕疫之子”,喝了龐老師的茶,曾留詩贊嘆。每次,龐老師說“芳香解濕疫”,我都聽得入神。
因緣際會,我與龐老師不久之前聯(lián)手做了一個“秋日茶咖會”分享。我覺得用同一口虎跑水,細心來沖煮一杯,東或西,茶或咖,好喝這件事,是殊途同歸的。很多朋友,看到龐老師泡咖啡,或是我泡咖啡,都是吃驚的。我們都是“和而不同”的人,有自己“跳脫圈子”的理解。
我們的分享會安排在午后,聚了一些忠實粉絲與朋友,濃湯赤醬飽餐后,吃一頓芬芳的杭式下午茶,一切又風輕云淡。我想,唯有詩意不需解。
龐老師曾跟我講過個故事,說徐珂的《清稗類鈔》里大清朝三百年都記錄在案,政治、經(jīng)濟、文化,包括民間事情。有個故事發(fā)生在潮州,一個叫花子到有錢人家討飯,在門口等有錢人老爺出來說,聽說你很會喝茶,能賜一杯嗎?我以前也是個有錢人,喝茶把自己喝敗了。喝完他說茶不錯,壺太新,摸出一把壺,是把好壺,老爺心動了,說你把它賣給我吧。叫花子說我破了家,再餓再冷這把壺都沒離開我身邊,我老婆*還在大街上,這把壺市值3000金,我賣給你半把成嗎。老爺說這個壺怎么賣半把,叫花子說你給我1500金,容我把老婆*安頓了,以后我到你府上喝,老爺就真的給了他這么多錢,他們成為了朋友,叫花子經(jīng)常拿這個壺去喝茶。可見喝好茶,茶壺很重要。
“器為茶之父,水為茶之母”,這道理,和泡咖啡也是相通的。?

為了做秋日茶咖會,我自己做了相對契合我兩款咖啡味覺邏輯的糕,再拎起剛在日本開完展覽的手作家星野友里的咖啡器,就去了。

龐老師說“普通老百姓是吃在前,喝在后,講究人家是喝在前,吃在后?!?。我配咖啡的甜品要求,淡而有味,而且能承接咖啡的味型。一款杏仁馬爾莎莓果摩卡布丁雙層磅蛋糕(簡稱莓子小姐),配我的“黑皮諾曹”豆子。


我的另一款蜜桃伯爵綜合莓全麥面包(簡稱伯爵夫人),配的是“白蘭地主”豆子。


龐老師也準備了兩款茶和搭配的茶點。百年老樹水仙,配棗泥蛋糕,完美詮釋巖骨花香。

武夷正巖茶傳統(tǒng)工藝鐵羅漢,配廣式月餅,結構非常契合。

茶與咖啡,都能帶來健康,是無疑的。中國幾千年前就開始種植茶樹,并用茶葉烹茶。到了公元800年前后,日本也開始飲茶。到16世紀,葡萄牙和梵蒂岡的文獻中都有關于茶的記載,那時在歐洲人的世界里依然是盲區(qū)。
簡單說,東方為西方帶來了茶,西方為東方帶來咖啡,因為戰(zhàn)爭與貿易,如今交匯。思想與藝術,茶與咖啡在歷史上是融合存在的。要知道,1585年,意大利人第一次看見日本武士烹茶,驚訝程度不亞于第一次看到東方人可以用筷子吃飯。那種“包容”,帶來了東西方一個迷人的時代。
歐洲十七世紀流行咖啡店,原因很簡單,咖啡店是進步人士談論文藝和政治的聚會場所,人們不想被進步又洋氣的社交圈淘汰。年輕人也會選在那幽會,就像老式日本人搭訕一樣來句:“お茶しない?”要不要喝杯茶(咖啡)?
日本所謂喫茶店,一般指昭和時期(1960年代)留下的老咖啡店,思潮與歐洲如出一轍。那些喫茶店提供咖啡、紅茶等飲料、糕點、水果、點心的飲食店。直到日本陸續(xù)出現(xiàn)參考巴黎咖啡廳和“文化沙龍”概念營業(yè)的咖啡館(カフェ)。那時候西學東漸,音樂是最容易被學習的,加上買得起黑膠唱片的年輕人寥寥無幾,于是日本應運而生了“Jazz吃茶”、“名曲吃茶”(即古典樂吃茶),客人可以同時享受音樂、茶與咖啡,我對這樣的喫茶店著迷。
幾年前,我參觀完岡山美術館,在附近找到一位老Rocker開的店,就是這種喫茶店類型,名字居然就叫“咖啡亭”。店主年輕時候玩吉他和薩克斯,組了一個四人樂隊,店里來的都是白發(fā)蒼蒼的活力老友。我身處其中忍不住被感染,就坐在那多點了幾杯。“春日限定”咖啡里,有一股山茶花香,日本昭和的復古味道。




東京還有一家店,叫做“樹的花”,據(jù)說那里開業(yè)第四天,小野洋子和約翰列儂就來喝咖啡。三十年過去,前年的某一天,我選了店內最遠離面孔的那個轉角,點一杯Imagine,任整個東京從我身邊路過。




后來,日本甚至興起了提供洋酒、洋食,可以“和女性服務生“聊天”的“美人吃茶”,這也是為什么有“純吃茶”這樣的稱呼,好讓顧客知道是否單純喝咖啡。歐洲起初的太太們討厭老公深夜造訪咖啡店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巴黎和意大利的咖啡店二樓通常都有特別服務,而女士是禁止入內的。

我和龐老師在一起喝,一般是咖啡、茶、酒全都有。杜福爾1685年關于咖啡、茶和巧克力的論文,里面一幅插畫描繪了一個土耳其人、一個中國人和一個阿茲特克人飲用各自飲品的場景。令人愉快的生活方式,果然都是想通的,好吃好喝不分家,出現(xiàn)在一張桌上不足為奇。
不過,奇的是,龐穎老師作為57歲的江南女子,即使每天2頓酒,不施粉黛,仍然容光煥發(fā),這跟她懂喝茶密不可分。她的和茶館里,經(jīng)常接待老茶客,譬如有次軒尼詩的活動,一大幫潮汕老茶客來,龐老師沒避嫌,反而泡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鳳凰鎮(zhèn)烏冬村大安村的白葉單叢。居然把對方喝得一愣一愣的,幾個老茶客驚嘆,原來從小到大喝的,都不對!
她的獨特“點湯法”是潮汕人從小沒見過的。龐老師說:“就跟潮州人在肉丸里加水一樣,就很Q多汁鮮美,不加水肉丸子就很柴?!?/p>
“我用透明玻璃壺煮水,在火上煮沸以后把火關了,放在冰冷石頭上。我點冷水,你會發(fā)現(xiàn)平靜的沸水開始沸騰,分子重新組合,再點第二次冷水,還是沸騰,第三次就平靜了?!?/p>
龐老師說她仰慕的一個潮安人叫翁輝東,寫了《潮州茶經(jīng)——工夫茶》,她如法炮制。有人說鳳凰單叢很苦,跟泡法和茶的等級有關系,180毫升紫砂壺里面加20g白葉單叢,用宜興沙料紫砂壺。“為什么不用潮州紅泥的紫砂壺呢,潮汕人喝茶最喜歡宜興砂料做的壺,俗稱沖灌,宜矮不宜高,矮能釀味能留香,壺蓋宜昂不宜平,還是為了留香。”
四座驚嘆之際,龐老師謙虛說,都是前人經(jīng)驗,器皿和壺是《工夫茶經(jīng)》的教導,點水是晚清人徐珂在《清稗類鈔》有明確記載,“欲制好茶,先驗水,水既沸,冷水點之,再沸再點,如此三次,色味俱進”。
待客人喝下一口,舒心后,她接著說,“聽著是個結論,要用實踐來印證,用科學語言來解釋,就是水在加熱中從冷水到熱水到沸水,水的分子是H2O,氫鍵很容易斷裂,遇熱膨脹,氫鍵斷裂,變成大分子團水,直至沸騰氧氣,就蒸發(fā)掉了一部分。分子團大,結構松散,腸黏膜很難吸收?!?/p>
“比如烏龍茶都是飯后消食喝,但胃里撐滿食物,大分子團撐進去,吸收不了增加胃負擔。而小分子水就像毛孔出汗冷風一吹閉合收縮,點冷水收縮,變成加熱前的小分子,收縮中把空氣中的氧氣拿回去。這樣泡出來的工夫茶,飽食之后胃像海綿一樣吸收,吸收率高,毛細血管擴張,擴張后蠕動功能增強,所以會打嗝排氣。蠕動功能增強,胃飽腹感就會消散。”

我一直同意,龐老師說的“吃什么喝什么,吃多少喝多少,茶杯和飲食結構節(jié)奏踩準,才能長壽?!?/p>
她說江南人過去只能吃淡水魚蝦和稻米,今天物流大規(guī)模移動,生產(chǎn)力高度發(fā)達。以前一年捕魚釣蝦一次,豬一年宰殺一次,雞鴨鵝一年長大?,F(xiàn)在生產(chǎn)力先進,每天可以殺豬吃肉,吃這么多,不喝烏龍茶,肯定不能運化?!斑@年頭沒有餓死的,只有吃死的,中午吃這么多,晚上還有盛宴等著你。吃太多山珍海味為什么身體會不健康,因為吃那么多優(yōu)質蛋白,身體沒有好好吸收,長年累月吸收不了就變成毒素傷害健康?!?/p>
要喝茶喝咖啡,江南人宜淡。就像龐老師說的:“綠茶配白肉,是一種味覺互動,梅雨季節(jié)非常濕悶,芳香可以開竅,我們吃這么多高蛋白,都是喝淡的綠茶?!?/p>
她說如果飽腹感沒有了,濃茶就不要了,鈣會流失,從早喝到晚是不對的。
“營養(yǎng)不夠還會有很多負面的東西,是因為吸收轉化不夠,喝茶也是一樣。喝多了嫌棄太淡了,老茶客要濃郁的。但很多人吃山珍海味,喝貴的工夫茶、普洱茶,健康卻不盡如人意,因為沒有吸收沒有運化。不要以為茶貴就是好茶,沖泡不得法,沒有辦法吸收,長此以往也有傷害。喝濃茶的人,人過中年尤其步入老年的時候,缺鈣、貧血、血壓低,每一次低血糖的發(fā)生都對心血管傷害很大,因為不吸收,在身體里產(chǎn)生刺激?!?/p>

茶可以非常貴,口糧茶也不貴,但吃了山珍海味,龐老師建議要喝好茶?!昂貌栉队X豐富,吃的粗喝的糙,吃的精喝的細,跟酒菜搭配一樣的,配的好才能在盛宴之后不后悔。往往吃的時候很高興,結束就后悔了,但飯后喝對茶很快就運化了?!蔽乙灿X得一杯好咖啡,才不辜負美食。
龐老師說,美食家一定懂吃,不管是翁輝東、徐珂、張岱等,都會吃會喝,但是長壽。“張岱活到93歲,紹興也是魚米之鄉(xiāng),越州沒有比他更會吃的人。袁枚一生吃喝就寫在《隨園食單》的書里,有茶酒篇,士大夫來他這里吃飯,袁枚親手烹茶給他們喝,貴族朋友們說才知道什么是好茶。士大夫們不缺好茶,但是不善烹茶。袁枚是酒色之輩,是吃喝出來的。幾百年前的袁枚活了82歲,用點水法的徐珂活了83歲,而1949年中國的人均壽命是40歲?,F(xiàn)在科技這么發(fā)達,怎么只有吃死的份,不是多的問題,是方法的問題。這些人的經(jīng)驗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向別人學習,不耽誤自己的快樂人生?!?/p>

一下午,信息量很大。龐老師家門口的八哥在唱著歌打哈欠,小野貓們吃飽后,慵懶睡去。我們的粉絲朋友們各個眼睛喝到發(fā)亮,看來咖啡和茶在一起威力不小。


課后加餐,我和龐老師又吃上了!“白肉雞鴨魚蝦,配烏龍茶,調動白肉豐腴之美,魚蝦海鮮鮮甜,增強胃蠕動?!蔽以诤筒桊^里吃著鮮美白切雞,聽得呆若木雞。

人生苦短,既然戒不掉,就加吧!


神 婆 問
你喜歡喝什么呀??

“別仇恨你不了解的事情。”
——約翰·溫斯頓·列儂
Food Bless You!
中國國際美食博覽會顧問
《神一樣的餐桌》制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