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金石《撥川郡王(論弓仁)碑奉敕撰》

《撥川郡王(論弓仁)碑奉敕撰》:珠玉無遠而登輦輅之飾,寶也;松栝無幽而入殿堂之構,才也;物貴其用,人亦如之。撥川王論弓仁者,源出于匹未城,吐蕃贊普之王族也。曾祖贊,祖尊,父陵,代相蕃國,號為東贊,戎言謂宰曰論,因而氏焉。公有由馀之深識,日磾之先見,陋偏荒之韋撬,慕上國之衣冠。圣歷二年,以所統(tǒng)吐渾七千帳歸于我。是歲,吐蕃大下,公勒兵境上,縱諜招之。其吐渾以論家世恩,又曰仁人東矣,從之者七千人。朝嘉大勛,授左玉鈐衛(wèi)將軍,封酒泉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吨苷Z》曰:“犬戎樹敦,守終純固?!苯衿渌撰E而輕死,其法折而不撓,故前代無降人,中土無童仆。自公拔身向化,首變華風,澤潞之間,始見戎州矣。若夫河南胡苑,牧所利,每歲冰合,虜騎是虞,中軍必謀于元老,亞將因選于時杰。神龍三年以為朔方軍前鋒游奕使,景龍二年換右驍騎將軍,開元五年兼歸德州都督,使皆如。八年遷本衛(wèi)大將軍,斧餕方節(jié)度副大使。公之理兵也,堅三革,利五刃,偶拳勇,齊足力,信賞罰,分甘苦,六轡如手,千夫一心。接獯獫猶蚊蚋,臥沙塞如衽席,薦居露食,垂二十年。雨畢而成師,冰泮而休卒,寒風入于肌骨,夜霜出于須鬢,人不堪其勤,公不改其節(jié)。
韓公之建三城也,公洗兵諾真之水,刷馬草心之山,以為外斥,而版徒安堵;鄭卿之和默啜也,公授館李陵之臺,致饔光祿之塞,以為內侯,而賓至如歸。九姓之亂單于也,公四月度磧,過白檉林,收火拔部帳,納多真種落,彌川滿野,懷惠忘亡,漠南諸軍,韙其計也;降戶之叛河曲也,公千騎奮擊,萬虜奔走,戡翦略定,師旅方旋。而延陁跌復相嘯聚,上軍敗于青剛嶺,元帥沒于赤柳澗,公越自新堡,奔命冠場,贏糧之徒,不滿五百,兇丑四合,眾寡萬倍,公殺牛為壘,啖寇為餉,決命再宿,沖潰重圍,連兵躡踵,千里轉戰(zhàn),合薛訥于河外,反知運于寇手:朔方諸軍,壯其戰(zhàn)矣。斫摩之奔也,邀于黑山口,覆其精銳;布思之背也,追至紅桃?guī)ぃ谄漭w重。乳泊之會,刜蘭池之狂胡;木盤之役,縲方渠之埔寇。凡前后大戰(zhàn)數十,小戰(zhàn)數百,算無遺策,兵有全勝。是以六狄逃遁,三垂乂寧,聲暴露于天下,業(yè)光華于代載:信皇威之所加,亦武臣之力也。
故錦衣寶玉,允答戎功;甲第良田,丕承錫命:語其智效,未甚優(yōu)寵,黃頭黑齒,比價齊名。積戰(zhàn)多瘡,累勞生疹,恩命尚藥,馳往診之,晉豎已深,秦醫(yī)無及。十一年四月五日,薨于位,享年六十。制贈為撥川王,稱故國,志其本也;太常議諡曰忠,由舊典,昭其行也。長子盧,襲官封,繼事業(yè);次子舊久,特拜郎將。十二年四月,詔葬于京城之南,懷遠人也。太常鼓吹,介士龍旆,虎帳貔裘,封犛殉馬,吉兇之儀舉,夷夏之物備。長安令總徒以護事,鴻臚卿序賓以觀禮,哀榮之道極矣,君臣之義厚矣。有命國史,立碑表墓,吾嚐同僚,敢昧遺烈。銘曰:
黃河接天,青海殊壤。舉世安俗,拔俗誰放,倬哉論侯,利有攸往。奮飛橫絕,搏空直上。以眾款塞,因敵立勛。吐蕃萬戶,吟嘯成群。精感天地,氣合風云。既封酒泉,迺位將軍。朔方陰塞,直彼獯虜。帝命先鋒,闞如虓虎。山北加灶,漢南擊鼓。十數年閑,耀國威武。我有師旅,將軍鞠之。我有邊塞,將軍育之。柳澗亡師,一劍復之。蘭池叛胡,三戰(zhàn)覆之。武節(jié)方壯,朝露不待。王爵送終,宿恩未改。時來世去,人物如在。銘勛諡忠,以告四海。

*武威,即武威郡,古稱雍州、涼州、雄州、雍涼、蓋藏、姑臧、翅城、赤烏、龍城、神鳥、西涼、屠各、獨孤、休著各、酋涂、浮圖、休屠、大涼、西州、武定、武興、涼城、蓮花城(狼山城)、七級城、不夜城、蓋鳥城、陰山城、臥龍城、鳳鳥城、展翅城、雍城、俠都、涼都。《后漢書·光武帝記》注釋:“武威郡,故城在今涼州姑臧縣西北,故涼城是也”。
武威郡西漢時始置,隸屬涼州刺史部,治所姑臧(今武威市涼州區(qū))。西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劉徹為顯示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在原匈奴休屠國領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后歷代王朝都曾把武威設置為西北的文化、軍事、政治中心。
涼州(武威)是古代中原與西域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并一度成為我國北方的佛教中心。著名的涼州詞(涼州曲)(涼州令)、西涼樂、西涼伎都曾在這里形成和發(fā)展,對保存我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傳播西域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歷史上,武威曾是涼州刺史部、雍州牧、雍州刺史、雍涼都督府、涼州牧、涼州刺史、涼州大中正、北魏涼州鎮(zhèn)、北魏姑臧鎮(zhèn)、河西節(jié)度、涼州總管府、涼州都督府、西涼府、甘肅提督、涼州總兵、涼州鎮(zhèn)守使、涼州府、甘肅巡撫、甘涼道、甘肅總兵、正一品涼州將軍府的政府駐地。
武威是雍涼文化的發(fā)源地,因此武威又被譽為“雍涼之都”。武威地勢平坦,有著河右之地最大的堆積平原,自古就是控制三大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漢代時期涼州就有著“國家番衛(wèi),天下要沖”的稱號。
東晉時期,北有姑臧,南有建康,姑臧是華夏兩大中心之一。北魏時期,姑臧是北魏的兩大經濟中心之一。隋唐時期,涼州是唐朝三大經濟中心之一?!稕鲋蒹穑ㄓ褐蒹穑分姓f:“每在季王,常失厥緒。上帝不寧,命漢作涼。”
*本文為武威大馬文化的搜集整理,因《撥川郡王(論弓仁)碑奉敕撰》版權保護已經超過100年,屬于公共領域無需授權。特此聲明!*本文輯佚如有錯誤遺漏,還請各位方家批評指正。武威大馬文化,立足涼州、瞭望全國、縱覽國際,將為您提供審慎科學的涼州文化IP咨詢。我們期望通過宣傳推廣,梳理唐詩《涼州詞》背后的文化脈絡,建立一個以武威為核心的「涼州學」學術體系。*「西北勝跡」「西北勝族」「五涼文化」「奇聞趣事」「西北地理」「西北美食」「西北歷史」系列文章,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