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教訓0072】和平再臨——是誰發(fā)起第二次彌兵大會?
想發(fā)動戰(zhàn)爭時,政客會說,有些事情比生命更重要
想停止戰(zhàn)爭時,政客會說,什么事情都沒生命重要
政客的兩副面孔,純看他需要什么
本年,最重要的事就是晉楚要再次講和
不是兩方良心發(fā)現(xiàn),認識到到百姓的生命可貴
而是雙方都意識到,就算贏了,都無法獲得壓倒性的勝利
晉國雖然勝率大,但戰(zhàn)線大都在北方,而楚國來進攻每次都勞師遠征
晉楚都搞不定對方,外加此時的晉國面臨諸卿爭權(quán),楚國被吳國牽制
權(quán)衡利弊下,戰(zhàn)爭不是劃算選擇,于是有和談打算了
先分析當下局勢,我們以晉國角度來梳理外交
燕國與世無爭,齊國口是心非,魯衛(wèi)曹宋唯晉是從
鄭國南北搖擺,陳蔡許為楚作倀
楚國反晉先鋒,秦國受氣包,吳越遠程傀儡(晉楚代理人)
楚國角度的外交大體就是晉國倒過來
如果說晉楚考慮的問題是戰(zhàn)爭劃不劃算
其他中原小國考慮的是再打下去國家能否存在
這些國家里,魯衛(wèi)當晉國忠犬,陳蔡是楚國跟班
這種都是有主人的國家
而齊秦則是可以憑借實力和地緣獨立自主
但有的國家就沒那么幸運了,比方鄭宋兩國
尤其是鄭國,晉楚三次大戰(zhàn)
城濮之戰(zhàn)鄭國站隊楚國,結(jié)果晉國大勝
邲之戰(zhàn),鄭國站隊晉國,結(jié)果楚國大勝
到了鄢陵之戰(zhàn),鄭國站隊楚國,結(jié)果晉國大勝
判斷題都能次次完美的避開了正確答案,鄭國的國際環(huán)境可見一斑
保守統(tǒng)計,春秋時期,鄭國參戰(zhàn)129次,被打76場
其中被聯(lián)合攻打25次,四國以上聯(lián)合攻打20次
12國圍攻6次(可能有誤)
名副其實的春秋沙包
另一個的宋國也沒好到哪去,戎馬一生,難覓一勝
專業(yè)致力于為他國提供武器裝備
精通軍事物流學,堪稱春秋版的運輸大隊長
因此,宋國向戌就準備再開一次和平大會,邀請晉楚彌兵
他同時與晉國中軍將趙武,楚國令尹屈建有交情
先去晉國請示能否彌兵,趙武就和大家商量
韓起的意思是,戰(zhàn)爭勞民傷財,能不打自然好
哪怕實現(xiàn)不了,我們也要試一下,不然楚國答應(yīng)了
天下諸侯都會怪罪我們,所以晉國這邊答應(yīng)彌兵
得到了晉國的肯定,向戌又去楚國
楚康王也答應(yīng)了這個事情,然后向戌又去齊國談彌兵
齊國有點為難,田須無說
晉楚都同意了,我們怎么能不答應(yīng)?
而且這次是以彌兵的名義,不答應(yīng)的話連老百姓都會離心
所以齊國答應(yīng)了這個事,之后向戌又去秦國談
秦國也答應(yīng)了,而且,秦晉齊楚去通告天下小國
到時候去宋國參加彌兵大會,這件事徹底敲定
5月27日,趙武率先到達宋國
29日,鄭國良霄也到了
6月1日,宋國設(shè)宴款待趙武,叔向作為趙武副手
2日,魯國叔孫豹,齊國慶封,田須無,衛(wèi)國石惡到會
8日,智盈隨后到達宋國
10日,邾悼公到會
16日,楚國的公子黑肱先到,和晉國商定了彌兵條件
21日,向戌去到陳國,和屈建商定有關(guān)楚國的條件
22日,滕成公到達,屈建告訴向戌,請求跟從晉楚的國家互相見面
24日,向戌把話傳給趙武,趙武說晉楚齊秦四國地位對等
晉國不能指揮齊國,如同楚國不能指揮秦國一樣
楚國國君如果能讓秦國國君駕臨晉國
我們肯定能讓齊國國君照辦
26日,向戌把趙武的話給屈建送到,然后屈建請示楚康王
得到楚康王的批示,除了齊秦,其他都相互見面
7月2日,向戌回到宋國,晚上,趙武和公子黑肱統(tǒng)一了盟書措辭
4日,從陳國出發(fā)的屈建帶著陳國孔奐和蔡國聲子到達
而曹,許兩國大夫也到會了
就此,晉楚齊秦魯衛(wèi)曹鄭宋陳蔡許邾滕等14個春秋主要國家赴會
秦許使者大概沒留下姓名,吳越莒巴蜀等國是沒邀請
各國用籬笆做墻分開彼此,其中,晉楚各自駐扎在兩邊
等待時間一到便正式舉行彌兵大會的儀式
但大家都彼此戒備,比方有人告訴趙武,楚國那邊氛圍不大友善
趙武則說,宋國是我們盟國,撕破臉我們也占優(yōu)
7月5日,大家在宋國西門會盟
楚國人在衣服里面穿上甲胄,伯州犁覺得不合適,就說:
大家要簽訂和平盟約,咱偷偷穿甲胄不大合適
屈建回復他:晉楚之間彼此不信任很久了,防著對我們更有利一些
晉國這邊知道楚國偷偷穿上甲胄,趙武就和叔向商量
萬一屈建想效仿楚成王劫盟宋襄公的故事咋整
叔向給他分析,從道理上講,楚國人不會當著天下諸侯的面無信
從現(xiàn)實分析,宋國是盟國,優(yōu)勢在我,所以不用擔心
于是彌兵大會繼續(xù)舉行,但到了歃血這個環(huán)節(jié)
晉楚開始爭先后,因為第一個歃血的就是盟主
所以兩方都不肯想讓,最終誰會先歃血呢,容我下期說
總結(jié)本期,因為晉楚再開和平大會
所以倒霉蛋暫時沒有,但晉楚答應(yīng)和談的條件是小國同時認兩個大哥
然后給兩個大哥都要上貢,大國多交小國少交
比方魯國就想過,把自己規(guī)格變成邾滕這種小國來偷貢漏貢
畢竟誰會嫌自己錢多,然后給別人花?
但叔孫豹沒答應(yīng),魯國最后咬著牙依法納貢,交了兩筆保護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