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道德經(jīng)》:是善是惡,是好是壞,到底誰說了算?
每個字都很用心寫,希望你能堅持讀完,也必定有所收獲或者有自己的感悟,感謝每一位讀者朋友: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我讀經(jīng)典】
第一句話: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古文今譯: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丑的觀念也就產(chǎn)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不善的觀念也就產(chǎn)生了。
我的理解: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才是美、什么才是善,那丑和惡也就產(chǎn)生了。不知道什么是丑、是惡,怎么判斷這個事物是美、是善。
比如,天下人都知道保護環(huán)境不受污染是好事、是善事,那說明環(huán)境一定已經(jīng)遭到了很大的污染和破壞。
所以,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惡,反之也是如此,這說明一切事物及其稱謂、概念與價值判斷,都是在對待的關(guān)系中產(chǎn)生的。而對待的關(guān)系是經(jīng)常變動著的,因此一切事物及其稱謂、概念與價值判斷,亦在不斷地變動中。
......
關(guān)于這句話的一點兒感悟:
民間有句俗語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讓一些特別心善的人聽上去多少可能不太舒服。其實,我相信這個世界是美好的,也相信善與愛的力量。但是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惡,我們可以毫無私心地去行善、做好事,為善不欲人知。但必須要保護自己,能保護好自己。因為我覺得,讓自己受到傷害也是一種惡。
所以,我們不應(yīng)該盲目地認為這個世界只有美好,人心都是善的;也不要悲觀地覺得這個世界處處都是丑惡,人心不善。人大多都向往美好,不是嗎?
......
第二句話: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古文今譯:有和無互相生成,難和易互相促就,長和短互為顯示,高和下互為呈現(xiàn),音和聲彼此應(yīng)和,前和后連接相隨。
我的理解:事物都是相對的、變動的。有和無相生相成、相互為用。同樣的,難和易、長和短、高和下、音和聲、前和后都是如此,這說明一切事物在相反關(guān)系中,顯現(xiàn)相成的作用,互相對立而又相互依賴、相互補充。
比如我們說,天下沒有容易成就的事,但天下事當在成功的一剎那,是非常容易的,而且凡事的開始,看來都很容易,做來卻都大難。但“圖難于其易”,卻正是成功的要訣。
......
第三句話: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古文今譯:所以有道的人以無為的態(tài)度來處理世事,實行“不言”的教導。

我的理解:無為,就是說有道的人處理事務(wù)就像沒有任何作為一般,不留痕跡。任憑人或事物自然發(fā)展變化,不恣意行事,不播弄造作,反而能達到更好的“有為”的效果。
他實行”不言“的教導,身體力行,潛移默化的引導和教化他人。比如我們說言教不如身教,光說不做,或做而后說,往往都是徒費唇舌而已。
......
第四句話:萬物作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古文今譯:萬物興起而不造作事端;生養(yǎng)萬物而不據(jù)為己有;作育萬物而不自恃己能;功業(yè)成就而不自我夸耀。正因他不自我夸耀,所以他的功績不會泯滅。
我的理解:我們看到天地為萬物提供陽光、雨露、土壤等各種生長的條件,但并不妄加干預(yù),所以萬物能欣然興作。有道的人效法天道,“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生”“為”“功成”,就是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去貢獻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功業(yè),但是,他“不有”“不恃”“弗居”,就是說所得來的成果,卻不會擅據(jù)為己有,不居功自傲,不把功勞歸于自己。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正因為他功成不居,所以他的功績反而存在得更長久。
人們的做法卻往往相反,比如有的人做了好事兒,本不需多言,功勞擺在那兒,大家心中自有考量??伤拖矚g到處說,夸耀自己的功勞,結(jié)果越說大家越反感。
人們?nèi)缒苄Хㄌ斓卮嫘亩魅颂幨?,這是很高的境界。
......
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嗎?希望能跟你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