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滕王閣序》科學(xué)&精美的解讀(二)

2022-11-24 21:13 作者:天工開語  | 我要投稿

前言:唐高宗時(shí)期,洪州都督閻某重修滕王閣,并于公元675年(上元二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閣上歡宴群僚和賓客。王勃前往交趾(位于今越南河內(nèi))看望父親時(shí)路過這里,也參加了盛會,即席賦詩,并寫了這篇序。


今天解讀的是《滕王閣序》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共194字,昨天解讀的是第一段(點(diǎn)擊我的頭像,可以查看第一段的解讀),后續(xù)還會繼續(xù)更新。這種古文解讀非常耗費(fèi)時(shí)間和精力,所以,進(jìn)度不會太快。歡迎大家轉(zhuǎn)發(fā)、評論、點(diǎn)贊,如果喜歡,可以點(diǎn)擊右上角的關(guān)注,后續(xù)更新可以第一時(shí)間看到。

第二段

時(shí)維九月,序?qū)偃?。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訪風(fēng)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臺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

1、時(shí)維九月,序?qū)偃铮含F(xiàn)在的季節(jié)是九月天,屬于秋季的第三個月。

時(shí):季度、季節(jié),名詞。

維:系動詞,意思是“是”。之前因?yàn)閷τ跐h字詞類的劃分不明確,這種字都被標(biāo)注為“語氣詞”,這其實(shí)是不正確的,它就是系動詞,相當(dāng)于我們現(xiàn)在用的“是”這個字。時(shí)維九月,即,時(shí)是九月,季節(jié)是在九月。

序:季節(jié),名詞。

屬:屬于、隸屬,動詞。

三秋:秋季的第三個月,即深秋九月。


2、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深秋時(shí)節(jié))路上流淌的雨水沒有了,冰冷的潭水終于變清了,群山間的云靄霧氣不斷聚集,傍晚日落時(shí)分,群山逐漸變成了美麗的紫色。

潦(lǎo):雨水盛大的,形容詞。

潦水:(路上流淌的)盛大的雨水。

盡:完盡、窮盡,動詞。

而:并列連詞,相當(dāng)于and。

寒:寒冷的、水涼的,形容詞。

潭:深水池,名詞。

清:水清的、清澈的,形容詞。

潦水盡而寒潭清:“潦水盡”和“寒潭清”之間是因果關(guān)系,“寒潭清”的原因是“潦水盡”,所以,潦水指的是大雨過后,路上流淌的混濁的雨水,而不是之前認(rèn)為的路上的積水。路上的積水和潭水清澈與否沒有任何關(guān)系,這里王勃的意思是說,在這深秋時(shí)節(jié),降水稀少,路上流淌的水沒有了,潭水就變清了。


煙光:(秋天山間升騰的)云靄霧氣。

凝:凝聚、積聚,動詞。

煙光凝:這句話描述的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而不是一個靜態(tài)的畫面。

暮:日落時(shí)的、傍晚的,形容詞。

暮山:日落時(shí)的群山,傍晚的群山。這里的“山”是復(fù)數(shù),很多山,而不是一座山。

紫:變紫,變成紫色,動詞。

暮山紫:這句話描述的也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


3、儼驂騑于上路,訪風(fēng)景于崇阿:在高高的上坡路上把兩匹驂整理好,開始訪問崇山峻嶺之中的美景。

儼(yǎn):整理、使整齊,動詞。

驂(cān):駕車時(shí)在兩邊的馬,名詞。

騑(fēi):駕在車轅兩旁的馬,在中間的叫服,在兩旁的叫騑,也叫驂,名詞。

驂騑:指的都是駕車的四匹馬中的外面兩匹。中間的兩匹馬是服馬,兩匹服馬在中間拉轅,負(fù)責(zé)驅(qū)動車輛前進(jìn),因?yàn)樗鼈児潭ㄔ谲囖@上面,所以,不需要整理就很整齊。外面的兩匹驂馬不拉車,而是負(fù)責(zé)轉(zhuǎn)向,駕車的時(shí)候,需要把它們整理的和中間的兩匹服馬一樣整齊,行進(jìn)的過程中才可以做到齊頭并進(jìn),所以,才會需要“儼驂騑”。


于:在,介詞。

上:上升的、向上的,形容詞。

上路:向上的道路,也就是上坡路。為什么要在上坡路上整理驂馬呢?因?yàn)橐霸L風(fēng)景于崇阿”,需要駕著車馬攀登高山。

訪:訪問、拜訪,動詞。這個字和英語中的visit是完全相同的詞匯,都是既可以訪親友,也可以訪風(fēng)景。

崇:山大而高的、崇高的,形容詞。

阿:高大的山陵,名詞。

崇阿:崇高而廣大的山陵。


4、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來到滕王長長的沙洲之前,攀登上他之前修建的館閣之中。

臨:來到、來臨,動詞。

帝子:皇帝的兒子,指滕王李元嬰,唐高祖李淵最小的兒子(第22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出生。在他11歲時(shí),李世民封他為滕王,封地滕州(今山東滕州)。到了25歲(公元653年),唐高宗李治遷其官為洪州都督,此時(shí)王勃大約3歲。不久后,他開始修建滕王閣。這應(yīng)是第二個滕王閣,第一個在滕州。咸亨二年(公元671年),22歲的王勃“臨帝子之長洲”,寫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閣序》并詩。這一年滕王43歲,正在隆州刺史任上。滕王死于唐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84年),終年56歲。而此時(shí),王勃已去世七八年之久了。

長洲:指滕王閣前長長的沙洲。因?yàn)榇藭r(shí)是深秋九月,屬于贛江的枯水期,所以,會看到長長的沙洲。如下圖所示。


得:通“德”,登高、攀登,動詞。這個字的這個意思,可能很難被解讀出來,但是,只有這一個意思放在句子中,句子的語義才是通順的。也只有如此解讀,才能和下一句的登高望遠(yuǎn)相一致。

天人:指的依然是滕王李元嬰,因?yàn)樗腔适页蓡T,也就是天家之人。在有的版本中,“天人”也寫作“仙人”,很明顯,“仙人”版本肯定是錯誤的。

舊館:指滕王閣。

5、層臺聳翠,上出重霄:(站在地面上,抬頭看滕王閣)層層重疊的樓臺高高聳起,臺頂呈現(xiàn)著漂亮的青綠色,向上高聳入云,直插天際的云霄。

層:重疊的、層層的,形容詞。

臺:樓臺,名詞。 層臺:指滕王閣一層層的樓臺。

聳:高高的、高聳的,形容詞。

翠:青綠色的,形容詞。

層臺聳翠:滕王閣一層層的樓臺高高地聳起,頂端呈現(xiàn)著漂亮的翠綠色。如下圖所示的那樣。這句話有兩種版本,“層巒聳翠”和“層臺聳翠”,之前我認(rèn)為是“層巒聳翠”,因?yàn)槲艺J(rèn)為“層臺”雖然也可以“聳”,但是,不可能“翠”,只有山嶺上面才會“翠”。后來在細(xì)心的讀者的指點(diǎn)之下,才發(fā)現(xiàn)和想起來,這種古建筑的屋頂都是翠綠色的,就如同下圖現(xiàn)在的滕王閣所顯現(xiàn)的那樣子,從上圖中看,更加明顯。


上:向上、朝上,副詞。

出:冒出、超出,動詞。

重:重疊的,形容詞。

霄:高空稀薄游動的云,名詞。

上出重霄:(層層重疊的樓臺)向上高聳入云,直插天際的云霄。


在把“層巒聳翠”改為“層臺聳翠”之后,這兩句描寫的情形就非常明顯了,這是王勃站在滕王閣前面,以上圖這個視角欣賞滕王閣所看到的,上面這種圖片非常完美地呈現(xiàn)了“層臺聳翠,上出重霄”的既視感,一層一層的樓臺向上高高聳起,每層樓臺都呈現(xiàn)著漂亮的翠綠色,高高的滕王閣有一種向上直插云霄的感覺。也就是說,這兩句是從下往上看滕王閣的視角,表達(dá)的是王勃對于滕王閣之高的驚嘆。而且,這兩句剛好和下面兩句的相對應(yīng)的?!帮w閣流丹,下臨無地”,這兩句是王勃站在滕王閣上面往下看的視角,而且,表達(dá)的是也是對于王勃對于滕王閣之高的驚嘆。

6、飛閣流丹,下臨無地:拔地而起、凌空的滕王閣,上面繪制著線條流動的紅色彩繪,從滕王閣上面往下看,高的仿佛看不到下面的大地一樣。之前這兩句被解讀得很亂。

飛:凌空的、很高的,形容詞。

閣:類似樓房的建筑物,供遠(yuǎn)眺、游憩之用,此處指的就是滕王閣,名詞。

流:流動的、流暢的,形容詞。

丹:紅色、赤色,此處指的是用丹漆繪制的紅色彩繪。

下:向下、朝下,副詞。

臨:從上向下看、在高處朝向低處看,動詞。

無:沒有,否定形容詞。

地:大地、地面,名詞。


7、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成群的白鶴和野鴨在水邊的河灘上和水中的小洲上面,窮盡了島嶼的回旋繚繞之狀。

?。核吰降?、水邊平灘,名詞。

鳧(fú):水鳥,俗稱“野鴨”,似鴨,雄的頭部綠色,背部黑褐色,雌的全身黑褐色,非常漂亮,常群游湖泊中,能飛。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小塊陸地,名詞。

鶴汀鳧渚:這四個字看似都是名詞,但其實(shí)前面的鶴和鳧是用作了形容詞,用來形容后面的汀和渚。對于這種句子的理解,我們需要注意,這就是互文,參互成文,合而見義。它的意思并不是有鶴的汀,有鳧的渚。從常理來推斷,白鶴和野鴨不會有這么明確的地點(diǎn)歸屬,或者說,王勃描寫的不是兩幅畫面,而是一副畫面。應(yīng)當(dāng)是,鶴和鳧在汀在渚,成群的白鶴和野鴨在水邊的河灘上和水中的小洲上面。此外,這里的白鶴和野鴨都是復(fù)數(shù)名詞,成群的白鶴和野鴨。

窮:窮盡、動詞。

島:此處指贛江中露出水面的陸地,名詞。

嶼:小島,名詞。

縈(yíng):回旋、縈繞,動詞。

回:回旋、回繞,動詞。

縈回:此處也是動詞近義詞連用,而且,還是動詞用作了名詞。

窮島嶼之縈回:窮盡了島嶼的回旋繚繞之狀。意思是說,從滕王閣上面看到的鶴汀鳧渚,把水中島嶼的曲折回旋之變化,刻畫的淋漓盡致。

8、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擺放著桂花和蘭草的宮殿,以群山連綿的態(tài)勢顯列著。

桂:桂花,其花期為9-10月上旬,剛好是農(nóng)歷九月份,有特殊的香氣,名詞。

殿: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秦、漢以后才特指帝王所居和朝會的地方,因?yàn)殡蹰w是滕王李元嬰所建,屬于皇家建筑,所以,可以稱之為殿。

蘭:蘭草,一種名貴的香料,也是可以散發(fā)香氣的觀賞植物,名詞。

宮:古代對房屋、居室的通稱,秦、漢以后才特指宮廷,帝王的住所,也是因?yàn)殡蹰w是滕王李元嬰所建,屬于皇家建筑,所以,可以稱之為宮。

桂殿蘭宮:這句依然是互文,意思并不是擺放著桂花的殿,和擺放著蘭草的宮,而是,擺放著桂花和蘭草的殿和宮。這里的殿和宮指的都是滕王閣及其附屬建筑。

列:陳列、顯列,動詞。在通用版本中,使用的是“即岡巒之體勢”,但是,“即”放在這個句子中,沒有與整個句子的意思相契合的語義,不如“列”。

岡:山脊、山嶺,名詞。

巒:群山、連綿的山,名詞。

岡巒:名詞近義詞連用。

體:形體、形態(tài),名詞

勢:形狀、形勢,名詞。

體勢:名詞近義詞連用。

即岡巒之體勢:(桂殿蘭宮)以群山連綿的態(tài)勢顯列著。


第三段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1、披繡闥,俯雕甍:推開精美的閣門,俯瞰有精美雕飾的屋脊。

披:打開、推開,動詞。

繡:繪飾華美的、精美細(xì)致的,形容詞。

闥(tà):小門,名詞。

俯:俯視、低頭看,動詞。

雕:有彩繪裝飾的,形容詞。

甍(méng):屋脊、屋棟,名詞。

2、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空曠開闊的山嶺和原野一定會充滿視野,彎曲迂回的河流和湖澤肯定會讓人驚詫于他們的所見。

山原:山嶺和原野。

曠:空曠的、開闊的,形容詞?!皶纭边@個形容詞修飾的是前面的名詞“山原”,“山原曠”其實(shí)是“曠山原”,空曠開闊的山嶺和原野。

其:一定會、肯定,助動詞?!捌洹弊鳛橹鷦釉~,在《詩經(jīng)》中很常見,在王勃的文章中,助動詞和系動詞使用的都很少。

盈:充滿、盈滿,動詞。

視:視線、視野,名詞。

山原曠其盈視:空曠開闊的山嶺和原野一定會充滿視野。

川:河流,名詞。

澤:湖澤,名詞。

紆:彎曲的、縈繞回旋的,形容詞。“川澤紆”與上句的“山原曠”是相同的結(jié)構(gòu)形式,“紆”也是作為形容詞來修飾前面的名詞“川澤”。

其:一定會、肯定,助動詞。

駭:使驚駭、使驚詫,動詞。

矚:矚目、注視,原本是動詞,此處用作名詞,看到的事物、所見到的景色。

川澤紆其駭矚:彎曲迂回的河流和湖澤肯定會讓人驚詫于他們的所見。

3、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里巷的大門和內(nèi)巷內(nèi)的小門不斷地?fù)襞闹孛?,敲打著青銅編鐘奏著樂,閭閻之內(nèi)居住著很大使用通鼎進(jìn)食的大家世族們。

閭(lǘ):里巷的大門,名詞。

閻(yán):內(nèi)巷內(nèi)的門,名詞。

撲:撲打、擊拍,動詞。

閭閻撲地:里巷的大門(大外門)和內(nèi)巷內(nèi)的門(很多的小內(nèi)門)不斷地?fù)襞闹孛妗槭裁磿羞@種描述呢?因?yàn)檫@是王勃在滕王閣上面看地面的情形,這是從很高的地方往下看的時(shí)候,看到的情形。當(dāng)我們在地面上的時(shí)候,門是立著的,當(dāng)我們從空中高處而且是斜著以一定的角度去看的時(shí)候,就大門就仿佛是鋪在地面上一樣,這是開開合合的大門,就仿佛是在不停地拍打著地面一樣。

鐘:青銅編鐘,名詞。

鳴:鳴響,動詞。

鼎:青銅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本是名詞,此處用作副詞,而且是方式副詞,使用鼎地、以鼎的方式。

食:吃飯,動詞。

鼎食:用鼎吃飯。

鐘鳴鼎食之家:敲打著青銅編鐘奏著樂,使用通鼎進(jìn)食的大家世族們。因古代貴族吃飯時(shí)要鳴鐘列鼎,在鼎中盛食物。

4、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各種大型船只停滿了渡口,船頭刻畫有青雀和黃龍的游船整齊地排列著。

舸(gě):大船,名詞。

艦:大型的戰(zhàn)船,名詞。

彌:充滿、填滿、彌滿,動詞。

津:渡口,名詞。

舳(zhòu):船頭,名詞。

青雀黃龍之舳:刻畫有青雀和黃龍的船頭;這是以局部來代指全部的寫作手法,用華麗的船頭來暗示整艘船的華麗。這種華麗的船只通常都是權(quán)貴人家的游船,而在王勃寫《滕王閣序》這天,這些游船的主人應(yīng)該就是宴會的賓客。為什么這里要說“舳”呢?因?yàn)楹芏啻旁谝黄鸬臅r(shí)候,從遠(yuǎn)處只能看到它們的船頭,看不見船身。而王勃之所以要提及這些游船,應(yīng)該也是為了滿足當(dāng)天坐著這些船前來赴宴的賓客們的虛榮心。


5、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天空的云彩消散,雨也停止了,彩虹短暫出現(xiàn)后又撤去,陽光普照,人世間一片光明晴朗的氛圍。

云:云彩,名詞。

銷:通“消”,清失、消除、消散,動詞。

雨:雨水,名詞。

霽(jì):雨止,動詞。

彩:彩虹,名詞。

徹:撤去、撤出,動詞。

區(qū):人世間,名詞。

明:明亮、明朗,動詞。

6、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落:下落的、下墜的,形容詞。

霞:晚霞,名詞。

落霞:其實(shí)指的并不是正在下墜的彩霞,而是因?yàn)橥硐纪ǔ6际前?,所以給人的感覺仿佛是落霞一般。

與:和,并列連詞,相當(dāng)于and。

孤:單獨(dú)的、孤獨(dú)的,形容詞。

鶩:野鴨,名詞。

齊:一齊、一并、同時(shí),副詞。

飛:飛翔,動詞。

秋水:秋天的河水,名詞。

共:與、和,并列連詞,相當(dāng)于and。

長天:遼闊的天空,這個詞匯,把秋天登高遠(yuǎn)望所看到的那種秋高氣爽,描述的非常充分。

一:同樣的、一樣的,形容詞。

色:顏色,名詞。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為慶祝滕王閣新修成,閻公于九月九日大會賓客,讓其婿吳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謙讓時(shí),王勃卻提筆就作。閻公初以“更衣”為名,憤然離席,專會人伺其下筆。初聞“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公覺得“亦是老生常談”;接下來“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公聞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乃大驚“此真天才,當(dāng)垂不朽矣!”,出立于勃側(cè)而觀,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7、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傍晚時(shí)分,漁舟上傳出嘹亮的歌聲,歌聲嘹亮,傳遍了鄱陽湖的沿岸。

唱:歌唱,動詞。

晚:在傍晚,時(shí)間副詞。

漁舟唱晚:傍晚時(shí)分,漁舟上傳出嘹亮的歌聲。

響:響聲、回聲,此處指漁舟上傳來的歌聲,名詞。

窮:窮盡、達(dá)到極點(diǎn),動詞。

彭蠡(lǐ):古代大澤,即現(xiàn)在的鄱陽湖。

濱:水邊、岸邊,名詞。

響窮彭蠡之濱:歌聲傳遍了鄱陽湖的沿岸。

8、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雁陣被寒意驚動而南飛,最終它們的叫聲停止于衡山南邊的水濱之地。

雁:大雁,名詞。

陣:陣列、隊(duì)形,名詞。

雁陣:成列而飛的雁群,名詞。

驚:驚動、驚擾,動詞。

寒:寒氣、寒意,名詞。

雁陣驚寒:對于這個句子的理解,關(guān)鍵在于意識到這其實(shí)是一個被動句,雁陣被寒意驚動,這就是古漢語表達(dá)的一個特點(diǎn),因?yàn)闆]有專門表示被動的表達(dá)方式,所以,這種表示被動的句子寫的都和主動句一個樣子,但是,我們需要準(zhǔn)確理解到其中的被動意義。


聲:叫聲,名詞。

斷:停止、斷絕,動詞。

衡:湖南衡山,名詞。

陽:山南水北謂之陽,名詞。

衡陽:衡山的南邊。

浦:水濱、岸邊,名詞。

聲斷衡陽之浦:雁鳴聲到衡陽之浦而止。相傳衡陽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飛,待春而回。


篇章總結(jié)

《滕王閣序》是我們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非常熟悉的一篇文章,因?yàn)檫@是我們的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其實(shí),不只是我們,之前的歷朝歷代的文人學(xué)者應(yīng)該都非常熟悉這篇文章。但是,這次解讀應(yīng)該是王勃把它寫出來之后,第一次被精準(zhǔn)地解讀出來,這可能是最符合王勃當(dāng)時(shí)所思所想的一份解讀。在解讀的過程中,對于我來說,一切也全部都是全新的,每一個字的意思都是全新思考出來的,很多字的意思和詞性都使我大吃一驚,經(jīng)常一邊解讀一邊在心里感慨,原來是這么回事!原來是這個意思!在完成這種解讀之后,再去讀這段文字,一切也就都豁然開朗了。

現(xiàn)在的這次解讀,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次使用科學(xué)的語言學(xué)和語法學(xué)知識,對漢語言古文進(jìn)行科學(xué)精準(zhǔn)的解讀,這是前無古人的一次學(xué)術(shù)活動,但是,結(jié)果還是非常理想的?,F(xiàn)在可以比較有把握地說,我們終于有了打開漢語言國學(xué)大門的一把科學(xué)的鑰匙,一切都有了一個客觀的解釋標(biāo)準(zhǔn),我們終于有了一個無比清晰的學(xué)習(xí)和做學(xué)問的門徑。

之前我們所有人讀這種文章的時(shí)候,都只是去讀和理解其中的“字”,對于這些字組成的句子的意思其實(shí)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只是大概地通過把這些字的意思結(jié)合到一起,來推測和得出一個大致的意思,也就是一種一知半解的感覺。對于句子中的每一個“字”的準(zhǔn)確意思,我們其實(shí)并不知道,或者說是并沒有把握。但是,根據(jù)語法規(guī)則,把每一個字的詞性和使用方式確定下來之后,每一個字的意思就很明確了,每一個字的意思都是唯一且確定的,這樣每一句話的意思也都是唯一且確定的。這樣我們可以把每一句話都能透徹地理解到位,看著這篇文章理解一遍,就如同你是當(dāng)年的王勃,就如同是你寫出來的這篇文章,這就是理解文章時(shí)的第一視角,也就是作者的視角,找到這種理解文章的作者視角了,對于文章的理解才能算是最終的成功。而且,通過這種方式去理解古文,就會有一種“抓鐵留痕,踏石留印”的感覺,因?yàn)槲覀兘K于對原文的語言文本有了一種完全的掌控感。

昨天發(fā)布了第一段的解讀之后,很多讀者也是這種反應(yīng)。有讀者反應(yīng),分析透徹,講解清楚,學(xué)生可學(xué),閑人可悟;有讀者反應(yīng),未曾見過哪位老師和哪本書籍講解的如此明了;還有讀者反應(yīng),這篇文章能熟練地背誦下來,也看過別人的講解,但還是一知半解,覺得文辭生硬,這次解讀讓大家真正感覺此文很美。而且,很多人因此更加喜歡我們的文言古文和傳統(tǒng)文化??吹酱蠹业倪@些反饋,非常開心,這也正是我本次解讀的目的所在。


作者簡介

王勃(公元650年—676年),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學(xué)者文中子王通之孫,唐代詩人。

王勃聰敏好學(xué),六歲能文,下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shí),讀秘書監(jiān)顏師古《漢書注》,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shí),幽素科試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賢)府文學(xué)。寫作《斗雞檄》,得罪唐高宗而坐罪免官。游覽巴蜀山川景物,創(chuàng)作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后,授虢州參軍,私殺官奴,犯死罪,遇赦,革職。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shí),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王勃工詩能文,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并稱“初唐四杰”。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xué)成就是駢文,反對綺靡文風(fēng),提倡表現(xiàn)濃郁的情感與壯大的氣勢,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滕王閣序》科學(xué)&精美的解讀(二)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余江县| 饶阳县| 镇康县| 屏东市| 舟曲县| 怀宁县| 桂东县| 上饶市| 兴义市| 阿图什市| 甘肃省| 蓬安县| 凤凰县| 乐山市| 天津市| 泾川县| 双峰县| 砚山县| 神农架林区| 岐山县| 鄂伦春自治旗| 吴堡县| 内乡县| 南涧| 永昌县| 邮箱| 芒康县| 金溪县| 定安县| 建始县| 宜兰县| 日照市| 张掖市| 洪雅县| 衡阳县| 澎湖县| 龙胜| 奉新县| 永昌县| 若尔盖县| 崇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