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大學中國哲學專業(yè)前輩考研成功經驗指導
一、浮槎北溟海茫茫。志愿填報建議
我之所以報考北京大學中國哲學專業(yè),歸納起來不外乎兩點原因:月亮,還有六便士。早在初三我就把考上北大當作對自身本質力量的充分確認,但我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無能為力。經驗性的個人總是受到各種塵世力量的牽制,甚至他用來改變自身歷史的工具,也可以說是先驗地預定了的。高考去了南方某985高校已然是我能力的極限,但內心深處總是回蕩著一種無所謂親近也無所謂遙遠的異鄉(xiāng)的呼聲:生存,還是毀滅?
在焦慮彷徨的歲月里,中國哲學總能給人一種直擊靈魂的震撼。我們生活在一個普遍異化的年代。孔孟奠定的思想傳統(tǒng)能為我們批判地解決現實的問題提供深層次的哲學沉思和理論觀照。歸根結底,每個靈魂都有形而上的沖動,我們每個人都是潛在的哲學家。人的存在的本質是由感性的實踐活動不斷地建構出來的。備考可以說是一個學思并進、知行合一的過程。在做出決定以前,首先問一問自己為什么出發(fā)吧!
二、啟蒙德賽動神州。報考院校概況
北京大學中國哲學專業(yè)招生人數比較穩(wěn)定,為6人。通常每年9月會公布當年的推免名單,而統(tǒng)招人數基本上就是招生人數減去推免人數。2016年錄取4人,最低分372,最高分407;2017年錄取2人,最低分368,最高分383;2018年錄取1人,為407;2019年錄取3人,最低分370,最高分399;2020年錄取3人,最低分376,最高分390;2021年錄取4人,最低分383,最高分393;2022年錄取3人,最低分421,最高分432;2023年錄取3人,最低分362,最高分377。以上數據來自北大哲學系官方網站。
這里根據中國哲學教研室的實際情況開一個書單。
第一部分:(1)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編寫:《中國哲學史》(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這本書的意識形態(tài)色彩比較濃厚,有鮮明的時代痕跡,但仍然有相當的學術價值。它涵蓋的范圍比較廣泛,引用的原文比較精煉,闡述佛教思想比較準確,同時包括原文翻譯,便于理解。但在一些重大論斷上不建議采用這本書的提法,比如孔子是先驗論的鼓吹者,孟子主張抽象的天賦道德的“性善論”,等等。(2)復旦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編寫:《中國古代哲學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重點翻閱宋明理學部分。(3)馮友蘭:《中國哲學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本書是中國哲學史這一學科的奠基作,馮先生的論述很簡略,但是對核心原文的選取是很到位的。(4)馮達文、郭齊勇主編:《新編中國哲學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這本書論述比較簡略,適合二輪復習的時候拿來鞏固基礎知識。(5)許全興、陳戰(zhàn)難、宋一秀:《中國現代哲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6)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選注:《中國哲學史教學資料選輯》,中華書局1981年版。配合哲學史教材使用,來不及看原著的同學可以翻閱這本著作,關鍵原文最好背下來。學有余力的同學還可以翻看勞思光、楊立華、馮契、張岱年等人的哲學史著作。(7)鄧曉芒、趙林:《西方哲學史》(修訂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8)張志偉主編:《西方哲學史》(第2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9)趙敦華:《西方哲學簡史》(修訂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10)趙敦華:《現代西方哲學新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11)北京大學哲學系西方哲學教研室編譯:《西方哲學原著選讀》,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
第二部分:(1)張祥龍:《先秦儒家哲學九講:從<春秋>到荀子》,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2)余敦康:《魏晉玄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3)陳來:《宋明理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1年版;(4)楊立華:《宋明理學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5)聶敏里:《西方思想的起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6)汪堂家、孫向晨、丁耘:《十七世紀形而上學》,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7)趙敦華:《基督教哲學1500年》,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8)楊祖陶:《德國古典哲學邏輯進程》,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第三部分是研究論著。不作硬性要求,可以根據本人研究興趣自行查閱相關文獻。
概而言之,哲學通史類教材必須全部讀完,部分核心著作(比如趙敦華《西方哲學簡史》和北京大學中國哲學教研室編寫的《中國哲學史》)必須爛熟于心;哲學斷代史類教材可以選擇性地翻看,比如趙敦華《基督教哲學1500年》可以只看哲學史教材提及的人物,楊祖陶《德國古典哲學邏輯進程》重點翻看康德和黑格爾。
此外,今年《西方哲學史一》這門專業(yè)課的考察有所改變。考綱里一直明確現代西方哲學是需要考察的內容,但是從未考過,2023年專業(yè)課試卷里出現了弗雷格,因此這部分內容(現代西方哲學、近代中國哲學)需要重點關注。
三、不伐中原死不休。備考全程規(guī)劃
公共課的經驗貼可謂汗牛充棟,因此我在這里只介紹專業(yè)課的備考規(guī)劃。
第一階段(3-6月)是填報志愿及夯實基礎階段。你需要在這個階段讀完以上所列哲學通史教材并選擇性地翻閱部分哲學斷代史教材及研究論著。北京大學自命題專業(yè)課題目比較基礎,但經常會出現一些對考生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的題目。比如中國哲學史會考察先秦兩漢的人性論思想。回答這道題你必須在短短二三十分鐘內寫出孟子、荀子、黃老學、揚雄、王充、董仲舒等人的人性論思想并作簡要評價。答案篇幅如何安排,思想進展如何介紹,這些問題都不是在考場上現場發(fā)揮的,而必須有扎實的哲學史基礎。
第二階段(7-8月)是搜集真題及整理答案階段。你需要在這個階段搜集專業(yè)課真題并為每道題整理出一份完善的答案。我用孟子的性善論為例來說明整理答案的幾點原則。首先,回答孟子的性善論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比如,孟子是為了反駁告子的性無善惡論,以及楊朱、墨翟等人的學說。其次,回答孟子性善論的主體內容。最好能做到用《孟子》原文來論述其思想邏輯。比如:“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span>最后,回答孟子性善論的思想史意義以及學術界的幾種觀點。比如,孟子性善論與荀子性惡論分別重視個人性情之自由與外部行為之規(guī)范,是對孔子開創(chuàng)的儒家學說的進一步完成。
第三階段(9-12月)是背誦真題及模擬考試階段。你需要在這個階段背完你整理的真題。這是個很辛苦的過程,請務必預留幾個月的時間背誦幾十萬字的專業(yè)課。在我看來,整理筆記是不必要的,直接整理真題就可以了。整理筆記是費時費力的過程。你如果想要回憶哲學史某個基礎知識,直接翻閱教材及目錄就可以了。如果想要背誦筆記,還不如直接背誦真題。因為中國哲學史這門專業(yè)恢復研究生招生也有很長時間了,基本上涵蓋了所有能考察的知識點;你直接背誦真題,反而比背誦筆記更成體系,更適應考場答題的需要。在基本上完成所有背誦后,可以模擬考場答題,在3個小時內完成專業(yè)課試卷并找老師或自己批改。此外,還需要準備往年沒有考過但是有可能會考的內容,比如現代西方哲學。大家如果在考研復習過程中有困難的話,也不妨報一個輔導班,比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對一輔導課程,針對性強,上課時間可以靈活協(xié)商,課下還可以免費答疑解惑,對考研初復試應試備考這塊的幫助是非常明顯的。
第四階段(1-3月)是等待成績并準備復試階段。你需要在這個階段選擇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并閱讀相關著作,同時準備英語,包括自我介紹和書面翻譯。先說專業(yè)課。在準備初試的過程中我們已經建立起完備的知識框架,下一步工作是重點關注部分理論學說,同時關注學術界的最新動態(tài),培養(yǎng)專業(yè)研究的能力。再說英語。哲學系的復試不再單獨考察外語水平,而是放在面試過程中加以考察。因此需要有針對性地做好準備,包括英文自我介紹以及中英書面翻譯等等。
四、依舊青天此月明。備考心路歷程
陽明詩曰:“萬里中秋月正晴,四山云靄忽然生。須臾濁霧隨風散,依舊青天此月明??闲帕贾幻粒瑥乃馕镓M能攖。老夫今夜狂歌發(fā),化作鈞天滿太清。”考研是個孤獨的過程,自我從他者得到的鼓勵與支持終歸是有限的。需要反求諸己,不斷地質問自己出發(fā)的意義;需要妥善地協(xié)調學業(yè)和備考的關系;需要把自身承載的每個角色安排妥當。但當我第一次走入燕園,見到了魂牽夢繞的未名湖以后,那個被我建構出來的虛幻的影像,才真正地明朗起來。我見到了那個姜維的幽靈,連修棧道兵連出,不伐中原死不休。既然選擇了北大,那就不要讓你的靈魂受到塵世的干擾,自由地追逐那個美妙而感人至深的境界吧!
最后說一點當時走過的彎路吧。我當初做的準備可以說是非常充分的。我很早就開始準備北京大學的研究生招生考試,在兩年多的時間里閱讀了近百本著作。我基本上看完了各種版本的中國哲學史教材,除了上文提到的書單以外,還閱讀了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馮契《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fā)展》、陳榮捷《中國哲學文獻選編》、楊立華《中國哲學十五講》、湯一介《郭象與魏晉玄學》、張學智《明代哲學史》等等,難以盡數。但僅僅從備考的角度說,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初試畢竟是選拔性考試,我們有限的精力要應付四門課程,而對于一部著作來說,僅僅讀一遍是不夠的;閱讀的文獻越多,需要重新翻閱、鞏固記憶的文獻也就越多,因此這種做法并不可取。不要做自我感動的事情,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