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再造烏雞國的青毛獅子精
在西游記中,烏雞國國王被青毛獅子沉到井里三年,烏雞國國王真的冤枉嗎?青毛獅相比井底的國王來說才更像一個合格的國王吧。
看看國王治下的烏雞國什么樣呢?第三十七回:
那人道:“師父啊,我這里五年前,天年干旱,草子不生,民皆饑死,甚是傷情。我國中倉稟空虛,錢糧盡絕,文武兩班停俸祿,寡人膳食亦無葷。仿效禹王治水,與萬民同受甘苦,沐浴齋戒,晝夜焚香祈禱。如此三年,只干得河枯井涸?!?/p>
在這位國王的治理下,民不聊生,連官員的工資都發(fā)不出來了,根據(jù)明末的狀況來說,大臣發(fā)不出工資來的時候,也是崇禎皇帝要去煤山的時候了(貪官的錢除外),當然了,國王也象征性的與萬民同受甘苦,沐浴齋戒,晝夜焚香祈禱。
然而打臉來的很快,第三十八回:
娘娘說:三載之前溫又暖,三年之后冷如冰。枕邊切切將言問,他說老邁身衰事不興!”這就是國王的齋戒?根據(jù)娘娘的說法,國王也沒齋戒嘛。還不如唐僧給他支的招呢:“陛下啊,古人云,國正天心順。想必是你不慈恤(仁慈,顧惜)萬民,既遭荒歉,怎么就躲離城郭?且去開了倉庫,賑濟黎民;悔過前非,重興今善,放赦了那枉法冤人。自然天心和合,雨順風調(diào)。”

然后,青毛獅來了(全真道人),幫了國王兩年后把國王推井里,自己當了國王。
看看青毛獅子當國王,烏雞國變成什么樣了呢?第三十七回:
本寺諸僧皆退,行者才正色上前道:“殿下,化風去的是你生身之父母,見坐位的,是那祈雨之全真。”太子道:“胡說!胡說!我父自全真去后,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照依你說,就不是我父王了。還是我年孺,容得你;若我父王聽見你這番話,拿了去,碎尸萬段!”
看到了吧,太子說三年來,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再看看井里的那位,大臣的工資都發(fā)不出來了。這根本不是一個級別嘛。
看看青毛獅當了國王以后怎么操作的:
一,直接不去后宮了(當然青毛獅是扇了的獅子):
第三十七回 三載之前溫又暖,三年之后冷如冰。
第三十九回 菩薩道:“點污他不得,他是個騙了的獅子?!卑私渎勓裕呓?,就摸了一把,笑道:“這妖精真?zhèn)€是糟鼻子不吃酒——枉擔其名了!”人家豬八戒還專門檢查了一下。
二、不許太子和他母后在一起了:
第三十八回 那娘娘強整歡容,叫聲“孩兒,喜呀!喜呀!這二三年在前殿與你父王開講,不得相見,我甚思量,今日如何得暇來看我一面?
這個地方很奇怪吧,為什么要給他們母子分開?看看娘娘見到太子是怎么說的?
第三十八回 你父王年紀高邁,有一日龍歸碧海,鳳返丹霄,你就傳了帝位,還有甚么不悅?
這是巴不得老皇上趕緊死的節(jié)奏啊,估計三年來就盼著老皇上趕緊的,讓兒子接班呢。
三、培養(yǎng)太子:
第三十八回 太子道:“我自早朝蒙差,帶領(lǐng)若干人馬鷹犬出城,今一日更無一件野物,怎么見駕?若問我個不才之罪,監(jiān)陷羑里,你明日進城,卻將何倚?況那班部中更沒個相知人也。”
不才就是沒有才華的意思,太子沒有才華,青毛獅都要懲罰。這不是培養(yǎng)太子是什么呢?“班部中沒個相知人“也就是說,三年來也沒有形成太子黨。

青毛獅還真是個合格的皇帝。連孫悟空都糾結(jié),應(yīng)該怎么面對這個事件呢。第三十八回:
行者道:“我日間與那太子夸口,說我的手段比山還高,比海還深,拿那妖精如探囊取物一般,伸了手去就拿將轉(zhuǎn)來,卻也睡不著,想起來,有些難哩?!碧粕溃骸澳阏f難,便就不拿了罷?!毙姓叩溃骸澳檬沁€要拿,只是理上不順?!?/p>
孫悟空都覺得理不順,明明井里的國王是個昏君,青毛獅是明君,現(xiàn)在要把明君趕走,把昏君再請回來。孫悟空在整個西游記中這次是唯一的一次糾結(jié)的時候。然而,唐僧不這么看。原文道:
唐僧:“這猴頭亂說!妖精奪了人君位,怎么叫做理上不順!”
唐僧考慮問題就這么簡單,國王在壞也是人,青毛獅再好也是妖怪。只要是妖怪無論好壞都要打殺,只要是人,無論好壞,都不能殺。因為你殺了人,我是要擔責任的。(孫悟空打殺六賊和白骨精時期,唐僧的名言:我可做的白客,怎的脫身?)

唐僧師徒離開烏雞國后唯一希望的是,這個國王沒有白從井里泡三年,能夠勤里朝政,不要再出現(xiàn)之前治理下的民不聊生了,畢竟沒有那么多青毛獅來給他幫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