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權律師刑天分享:2021年新聞出版行業(yè)司法大數(shù)據(jù)報告
著作權律師刑天分享:2021年新聞出版行業(yè)司法大數(shù)據(jù)報告?
?
?
?
?
?
目錄
一、 大數(shù)據(jù)報告數(shù)據(jù)來源
二、 檢索結果可視化
(一) ?整體情況分析
(二) ?案由分布
(三) ?行業(yè)分布
(四) ?程序分類
(五) ?裁判結果
(六) ?標的額可視化
(七) ?犯罪金額可視化
(八) ?審理期限可視化
(九) ?法院
(十) ?法官
(十一) ?當事人
(十二) 高頻法條
附 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10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7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07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2017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2013修訂)》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2008整理版)》
一、?大數(shù)據(jù)報告數(shù)據(jù)來源
時間:2022年2月21日之前
案例來源:司法案例庫
檢索條件:
全文:出版
案件數(shù)量:355690件
數(shù)據(jù)采集時間:2022年2月21日
二、?檢索結果可視化
本次檢索獲取了2022年2月21日前共355690篇裁判文書。
?
從上方的年份分布可以看到當前條件下案例數(shù)量的變化趨勢。
?
從地域分布來看,當前案例主要集中在廣東省、北京市、浙江省,分別占比29.47%、17.55%、8.14%。其中廣東省的案件量最多,達到104814件。(注:此處顯示該條件下案例數(shù)量排名前五的省份。)
(二)?
?
從上面的案由分類情況可以看到,當前最主要的案由是民事,有317487件,占一半以上,其次是刑事,行政,執(zhí)行,國家賠償。
(三)?
?
從上面的行業(yè)分類情況可以看到,當前的行業(yè)分布主要集中在文化、體育和娛樂業(y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è),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yè),批發(fā)和零售業(y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è)。
(四)?
?
從上面的程序分類統(tǒng)計可以得出當前的審理程序分布狀況,其中一審案件有273385件,二審案件有70611件,再審案件有3786件,執(zhí)行案件有6510件。并能夠推算出一審上訴率約為25.83%。
(五)?
u?一審裁判結果
?
通過對一審裁判結果的可視化分析可以看到,當前條件下全部/部分支持的有194764件,占比為71.41%;其他的有42186件,占比為15.47%;全部駁回的有16315件,占比為5.98%。
u?二審裁判結果
?
通過對二審裁判結果的可視化分析可以看到,當前條件下維持原判的有58298件,占比為82.56%;改判的有8103件,占比為11.48%;其他的有2718件,占比為3.85%。
u?再審裁判結果
?
通過對再審裁判結果的可視化分析可以看到,當前條件下駁回再審申請的有2314件,占比為61.12%;改判的有500件,占比為13.21%;撤回上訴的有272件,占比為7.18%。
u?執(zhí)行裁判結果
?
通過對執(zhí)行裁判結果的可視化分析可以看到,當前條件下其他的有1782件,占比為33.30%;終結本次執(zhí)行程序的有1472件,占比為27.50%;財產(chǎn)執(zhí)行的有720件,占比為13.45%。
u?主刑
?
通過對主刑的可視化可以看到,當前條件下包含有期徒刑的案件有12483件,包含拘役的案件有3241件,包含管制的案件有720件。
其中包含緩刑的案件有6814件;免予刑事處罰的案件有259件。
u?附加刑
?
通過對附加刑的可視化可以看到,當前條件下件包含罰金的案件有13867件,包含剝奪政治權利的案件有1542件,包含沒收財產(chǎn)的案件有598件。
u?執(zhí)行變更
?
通過對執(zhí)行變更的可視化可以看到,當前條件下包含減刑的案件有935件,包含假釋的案件有319件。
(六)?
?
通過對標的額的可視化分析可以看到,標的額為10萬元以下的案件數(shù)量最多,有137404件,10萬元至50萬元的案件有114263件,50萬元至100萬元的案件有5806件,100萬元至500萬元的案件有5787件,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案件有1086件。
(七)?
?
通過對犯罪金額的可視化分析可以看到,犯罪金額為3萬元至10萬元的案件數(shù)量最多,有3件,10萬元至20萬元的案件有2件,20萬元至50萬元的案件有2件,1萬元以下的案件有1件,50萬元至100萬元的案件有1件。
(八)?
?
通過對審理期限的可視化分析可以看到,當前條件下的審理時間更多處在31-90天的區(qū)間內(nèi),平均時間為129天。
(九)?
?
通過對法院的可視化分析可以看到,審理案件由多至少的法院分別為北京知識產(chǎn)權法院、廣州市白云區(qū)人民法院、北京互聯(lián)網(wǎng)法院、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
(十)?
?
通過對法官的可視化分析可以看到,審理案件最多的法官分別為林玫 廣東省汕頭市中級人民法院、黃惠環(huán) 廣州知識產(chǎn)權法院、劉應東 佛山市禪城區(qū)人民法院、郭建龍 廣東省汕頭市中級人民法院、趙千喜 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
(十一)?
u?當事人
?
通過對當事人的可視化分析可以看到,當前案件中涉案最多次的當事人分別是: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xié)會、鄒建華、王化鵬。
u?攻方當事人
?
通過對攻方當事人的可視化分析可以看到,當前案件中擔任原告、上訴人等角色最多次的當事人分別是: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xié)會、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聲影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u?守方當事人
?
通過對守方當事人的可視化分析可以看到,當前案件中擔任被告、被上訴人等角色最多次的當事人分別是: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xié)會、重慶索隆音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微夢創(chuàng)科網(wǎng)絡技術有限公司。
?
此處統(tǒng)計了所有被援引的高頻法條,其中,高頻實體法條見下表:(內(nèi)容見附件)
序號
法規(guī)名稱
條目數(shù)
引用頻次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10修正)
第四十九條
196300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10修正)
第四十八條第一項
146624
3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七條
113082
4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六條
106670
5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五條第二款
87526
6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10修正)
第十條第一款第十項
85456
7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五條第一款
74158
8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10修正)
第十一條第四款
61703
9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五條
58615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10修正)
第三條第六項
54775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10修正)
第四十八條
48638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10修正)
第十一條
47773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10修正)
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
41807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2013修訂)
第四條第十一項
38215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10修正)
第十條第二款
32425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10修正)
第十五條第一款
31701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10修正)
第十五條
29595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10修正)
第十條
29239
19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10修正)
第八條
26813
20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10修正)
第十條第一款第十二項
24808
?
高頻程序法條見下表:
序號
法規(guī)名稱
條目數(shù)
引用頻次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7修正)
第二百五十三條
15795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7修正)
第六十四條第一款
69560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7修正)
第一百四十四條
59405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修正)
第二百五十三條
56213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7修正)
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
34553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7修正)
第六十九條
33185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7修正)
第六十四條
31138
8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修正)
第一百四十四條
23983
9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7修正)
第一百四十二條
18886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修正)
第六十四條第一款
18662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修正)
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
13231
12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九十條
9379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修正)
第一百四十二條
8503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07修正)
第二百二十九條
7776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7修正)
第一百六十八條
6800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7修正)
第一百四十五條第一款
6194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2017修正)
第六十九條
6141
18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2008整理版)
第二條
5342
19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修正)
第六十九條
5225
20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修正)
第六十四條
4744
?
附 錄
第三條
本法所稱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創(chuàng)作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
(一)文字作品;
(二)口述作品;
(三)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
(四)美術、建筑作品;
(五)攝影作品;
(六)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
(七)工程設計圖、產(chǎn)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八)計算機軟件;
(九)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作品。
第八條
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可以授權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行使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被授權后,可以以自己的名義為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主張權利,并可以作為當事人進行涉及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訴訟、仲裁活動。
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非營利性組織,其設立方式、權利義務、著作權許可使用費的收取和分配,以及對其監(jiān)督和管理等由國務院另行規(guī)定。
第十條
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chǎn)權:
(一)發(fā)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于眾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三)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四)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五)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六)發(fā)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制件的權利;
(七)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計算機軟件的權利,計算機軟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八)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制件的權利;
(九)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十)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xiàn)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等的權利;
(十一)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
(十二)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十三)攝制權,即以攝制電影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
(十四)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chuàng)作出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新作品的權利;
(十五)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
(十六)匯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
(十七)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著作權人可以許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guī)定的權利,并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guī)定獲得報酬。
著作權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轉讓本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guī)定的權利,并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guī)定獲得報酬。
第十一條
著作權屬于作者,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創(chuàng)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chuàng)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
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作者。
第十五條
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的著作權由制片者享有,但編劇、導演、攝影、作詞、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權,并有權按照與制片者簽訂的合同獲得報酬。
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的劇本、音樂等可以單獨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權單獨行使其著作權。
第四十八條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jù)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制品,并可處以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還可以沒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權復制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經(jīng)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fā)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wǎng)絡向公眾傳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二)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三)未經(jīng)表演者許可,復制、發(fā)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制品,或者通過信息網(wǎng)絡向公眾傳播其表演的,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四)未經(jīng)錄音錄像制作者許可,復制、發(fā)行、通過信息網(wǎng)絡向公眾傳播其制作的錄音錄像制品的,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五)未經(jīng)許可,播放或者復制廣播、電視的,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六)未經(jīng)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權利人為其作品、錄音錄像制品等采取的保護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技術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七)未經(jīng)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刪除或者改變作品、錄音錄像制品等的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八)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
第四十九條
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賠償數(shù)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jù)侵權行為的情節(jié),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7修正)》
第六十四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jù)。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jù),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jù),人民法院應當調(diào)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jù)。
第六十九條
經(jīng)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jù),但有相反證據(jù)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第一百四十二條
法庭辯論終結,應當依法作出判決。判決前能夠調(diào)解的,還可以進行調(diào)解,調(diào)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第一百四十四條
被告經(jīng)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jīng)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一百四十五條
宣判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是否準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準許撤訴的,原告經(jīng)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一百六十八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對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
第一百七十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jīng)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fā)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后改判;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fā)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原審人民法院對發(fā)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后,當事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次發(fā)回重審。
第二百五十三條
被執(zhí)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zhí)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修正)》
第六十四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jù)。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jù),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jù),人民法院應當調(diào)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jù)。
第六十九條
經(jīng)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jù),但有相反證據(jù)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第一百四十二條
法庭辯論終結,應當依法作出判決。判決前能夠調(diào)解的,還可以進行調(diào)解,調(diào)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第一百四十四條
被告經(jīng)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jīng)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一百七十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jīng)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fā)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后改判;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fā)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原審人民法院對發(fā)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后,當事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次發(fā)回重審。
第二百五十三條
被執(zhí)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zhí)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07修正)》
第二百二十九條
被執(zhí)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zhí)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2017修正)》
第六十九條
行政行為證據(jù)確鑿,適用法律、法規(guī)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請被告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2013修訂)》
第四條
著作權法和本條例中下列作品的含義:
(一)文字作品,是指小說、詩詞、散文、論文等以文字形式表現(xiàn)的作品;
(二)口述作品,是指即興的演說、授課、法庭辯論等以口頭語言形式表現(xiàn)的作品;
(三)音樂作品,是指歌曲、交響樂等能夠演唱或者演奏的帶詞或者不帶詞的作品;
(四)戲劇作品,是指話劇、歌劇、地方戲等供舞臺演出的作品;
(五)曲藝作品,是指相聲、快書、大鼓、評書等以說唱為主要形式表演的作品;
(六)舞蹈作品,是指通過連續(xù)的動作、姿勢、表情等表現(xiàn)思想情感的作品;
(七)雜技藝術作品,是指雜技、魔術、馬戲等通過形體動作和技巧表現(xiàn)的作品;
(八)美術作品,是指繪畫、書法、雕塑等以線條、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構成的有審美意義的平面或者立體的造型藝術作品;
(九)建筑作品,是指以建筑物或者構筑物形式表現(xiàn)的有審美意義的作品;
(十)攝影作品,是指借助器械在感光材料或者其他介質(zhì)上記錄客觀物體形象的藝術作品;
(十一)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是指攝制在一定介質(zhì)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無伴音的畫面組成,并且借助適當裝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的作品;
(十二)圖形作品,是指為施工、生產(chǎn)繪制的工程設計圖、產(chǎn)品設計圖,以及反映地理現(xiàn)象、說明事物原理或者結構的地圖、示意圖等作品;
(十三)模型作品,是指為展示、試驗或者觀測等用途,根據(jù)物體的形狀和結構,按照一定比例制成的立體作品。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七條
當事人提供的涉及著作權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權登記證書、認證機構出具的證明、取得權利的合同等,可以作為證據(jù)。
在作品或者制品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著作權、與著作權有關權益的權利人,但有相反證明的除外。
第二十五條
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無法確定的,人民法院根據(jù)當事人的請求或者依職權適用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確定賠償數(shù)額。
人民法院在確定賠償數(shù)額時,應當考慮作品類型、合理使用費、侵權行為性質(zhì)、后果等情節(jié)綜合確定。
當事人按照本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就賠償數(shù)額達成協(xié)議的,應當準許。
第二十六條
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包括權利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對侵權行為進行調(diào)查、取證的合理費用。
人民法院根據(j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和具體案情,可以將符合國家有關部門規(guī)定的律師費用計算在賠償范圍內(nèi)。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九十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2008整理版)》
第二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
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
我是刑天律師,專注知識產(chǎn)權糾紛,分享知識產(chǎn)權大案。信法律,問刑天。
刑天法務:真的懂法律,方案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