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忘年交一一丁立池老師
作者:林凡泉 編輯:呂東平



上初中的第一任班主任,是丁立池老師。剛走進教室,黑板上赫然寫著“歡迎新同學”五個彩色粉筆字,字寫得雄勁、帥氣、瀟灑、流暢。
等我們坐好,丁老師走上講臺,他個子不高,穿著整潔樸素,神采奕奕,笑容滿面。這第一面便給我們留下了極佳的印象。他挨個點名,笑瞇瞇地看一會,輕輕地說:“請坐”。這一“請”字,讓我們受寵若驚,原來中學的老師這樣令人親近、尊敬,沒有架子。初次見面,似乎就成了朋友。
第一次上音樂課,讓我們抬腳踏風琴。風琴是什么,我全然不知。等抬來放在講臺上,他便坐下,打開蓋,雙腳蹬著,雙手輕彈,風琴便發(fā)出悠揚的聲音,這是天籟,這是神曲,這與上小學音樂課的感覺有天壤之別。只見他雙手嫻熟地彈著琴鍵,奏出一曲美妙的音樂,我們真的陶醉了。后來,他教我們樂理知識,教我們簡譜知識,我一下子就愛上了音樂。初中就會識譜簡譜,全賴丁老師教得好。
丁老師是個多才多藝的人。除了教音樂,還教我們美術。他寫的美術字、隨手勾畫的簡筆畫,惟妙惟肖,把我們羨慕死了。可惜我沒有藝術細胞,即便后來王小古等名家教我,我仍然長進不大,至今遺憾不已。但我從心里崇拜他們的藝術才能。2015年學生聚會時,丁老師把他的書畫作品集《青青子衿》送給他的學生們,書中的書、畫令我們嘖嘖稱羨。正如解世增 (原日照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在《筆有精神墨有情,風雨雷電都是歌》一文中所說:“先生喜文,讀書萬卷,經史子集,廣為涉獵,形諸筆端,或成詩,或成賦,或成雋永小品,或成洋洋之大篇。韻律之美,讓人享閱讀之樂”“先生喜墨,臨池不輟,日日揮毫,妙手偶得?;B蟲草,尤為雅愛,書畫俱佳,堪稱雙絕”。他的學生丁原勝(原日照市委常委、紀檢書記)認為“丁老師德藝雙馨,那時他最讓我們著迷的就是他身上透出的那股‘文藝范’,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詩、詞、歌、賦都能來上一手”。正如《禮記》所言:“知樂,則幾于禮矣。禮樂皆得,謂之有德。德者得也。”懂得音樂的功能,也會懂得禮,禮樂深通,就成為有德的君子了。用之于丁老師,當?shù)闷淙弧?/p>
可惜他只當了我們一年的班主任。后來,他調到日照師范、日照一中,我有幸常去看望他,他總像老朋友一樣接待我,和我親切交談。從此,我們常常見面,我們像一對摯友,一對“忘年交”,談天說地,親近得像父子,又像親兄弟。
我常想,作為老師,是讓學生畏懼好呢,還是讓學生親近好呢?可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從我個人經歷中體驗到,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人格,關心愛護學生,也許對學生的道德人格塑造更好、更有益。
丁老師經常跟我說,他在教學中,對學生也有偏愛,但是他從心里是喜歡他所教的每一個學生的,哪怕調皮搗蛋、不愛學習的學生,他也絕不歧視他。我們總愿意和他說心里話,他得到了每個學生的尊重和愛戴?!抖Y記.學記》中說:“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強,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強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惫湃司椭雷鹘處煹囊朴谝龑W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使學生有自由發(fā)展的空間。所謂學生不聽話,根本原因在教育者。在學校,教師得不到學生的尊重、愛戴和認可,學生對教師的教育就會產生逆反心理。我想,這應該引起現(xiàn)在教育者的深度思考。
丁老師在《我的青春在路上》里專門記述了他在三年困難時期在日照三中的教學經歷,簡述幾件事情如下:
1960年春,丁老師任班主任。一次,班內有13名學生感冒了,他一邊請校醫(yī)診治,一邊拿出3斤糧票(那可是他四天的口糧),買面做了半桶疙瘩湯給學生喝了出汗,自己則一連五天每頓吃一碗地瓜秧做的飯。
1961年春夏之交,“固生”(生活困難時期,生源流失很大,班主任必須到輟學生家中做工作,動員其繼續(xù)上學,時稱“固生”,亦寫作“顧生”)任務很重,他利用早晚自習課上課。每天早晨喝二兩糧票的地瓜面糊,然后帶兩張煎餅作午餐到幾十里路遠的地方去家訪。由于害餓,不等響午,煎餅已下肚。他從巨峰步行到馬莊公社(今為后村鎮(zhèn))有關學生家走訪。在崎嶇的山路上奔波,一天少則走六、七十里,多則行八、九十里。為了怕飯時趕上學生家吃飯,到村頭便找個地方躺一會,等過了飯時再到學生家。下午往回走,便餓得兩眼冒金花,腿軟腰酸,走個十步八步的便要坐在地上歇一會。那種饑餓難耐的感覺,是未經歷過的人無法想象和難以體會到的。回來后,還要利用夜晚批作業(yè)、備課。有時要忙到第二天天亮,然后又是上課、家訪。可是丁老師卻說:“這不是小說,也不是故事,是那個時代每一個有良知的教師都走過的路”。
寫到這里,不用再贅述。我這里不是去贊美那個時代,我所要贊美的,是那個時代的老師,他們的良知、他們的職業(yè)操守啊!那時的老師,不但敬業(yè)愛崗,而且愛生如子。但今天,在拜金主義的浸染下,個別教育工作者淡化了自己的職責和良知,淡漠了自己的追求和擔當,失去了自己的理想,變成了拜金主義者和享樂主義者,這是當前教育戰(zhàn)線應當警惕和亟待解決的課題。





作者:林凡泉,網名:山水如畫。退休教師,愛好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