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er class.

近日無暇而有暇。 INFJ里的I體現(xiàn)的又格外顯著了。 亦或是調(diào)研之中發(fā)現(xiàn)了空說理論不可取,亦或是忙碌與空閑的交錯更替中失去了思索。 想法三言兩語,卻大都不怎么成型,沒有想記錄的欲望,沒有想表達什么的念頭,沒有曇花一現(xiàn)的點子,碎片似的也就掠過去了。閉上眼睛,倒還是第二天的計劃想得多。 昨晚列開計劃,卻只列到一半。該做的,都做了,倒也沒有必要,為了書頁翻開的聲響,和鍵盤有節(jié)奏的敲擊,而迷惘什么。 碎片積的越多,反倒不知道寫點什么了,空無邏輯的嵌套語,似乎并不能表達什么想法。 三節(jié)習概歸于寧靜。是什么意識到這點?或許是看到了一半的書頁與晚三的下課鈴相撞。這感覺不大一樣。 過往多是左瞥一眼上方的時間,右瞥一眼下面的書頁,一面催這時間還不結(jié)束,一面又怨讀書讀的太慢,或是太想看到最后,或是讀到昏昏欲睡,思想追逐的不多,倒有些急于求成在里頭了。 習慣于開著書評讀書,被眾人圈出的這句話,印象是極為深刻的?!皬臅糇幼兂勺x書人,再從讀書人變成知識分子?!被蛟S而言,因為太想全盤吸收知識,而變成書呆子,只懂咀嚼卻不懂得消化。那讀專業(yè)書的狀態(tài)倒和這有出一轍。讀書人更進一步,有了思考,有了認知。知識分子,提筆即刀刃,收筆如同寶劍入鞘,得到了知識得以真正的思考,并用到了實處。此書之內(nèi)涵不愿在此提起,因為太多,因為太深刻,因為讀到面目猙獰,因為心里隱隱作痛,因為再不想回憶第二遍。 第三節(jié)課打開追憶似水年華,因為太長,但凡沒有幾十個小時,不能撥云見日。右眼懶得關(guān)注頁數(shù),左眼也懶得再去關(guān)注時間,也接著順帶關(guān)掉了書評。這般清凈,如在火爐旁的棉被里為了做不下的夢而懊惱,深陷在現(xiàn)實尚未涉足的虛幻中無法自拔,窗邊的光不是五更天若隱若現(xiàn)的晨曦,而是子夜時分廚子途徑時一閃而過燈油。短短序與開頭,已有沉溺之可能。和大多數(shù)助眠的不太一樣,感覺是會看下去的。 不免會有感嘆,文學作品的辭藻會讓人流連忘返,亦會使他人感枯燥乏味。不同的文學作品,在同一人身上亦會有兩種表現(xiàn)姿態(tài)。高雅的音樂和時代流行曲,厚重的油畫和漫畫作品,散文哲學和網(wǎng)絡(luò)小說,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受眾,同樣的受眾同樣會青睞多種作品,同樣的受眾亦會對同一類作品有著不同之態(tài)度。之所會如此,也許是審美品味的各有所側(cè)重,也許是思想觀點的不謀而合。 或許在你三觀成熟的時候,會找到這樣一本書,看完后醍醐灌頂,激動到涕泗橫流。哦,我們的觀點一拍即合,如遇高山流水!當然,手法夸張了,只是說,希望不要像一個書呆子一樣麻木不仁,而是能做個好不錯的讀書人,必要時還會收獲到知己般的存在。啊……好理想化的看法,碎片化的思索顧不得太多,權(quán)當浪漫化的空想主義罷。 又想到了上周所看的兩小無猜。法國式的浪漫主義夸張而又熱烈,短評里也有對其的大為夸贊:“我本已對浪漫片失去興趣,沒想到還有法蘭西的存在。”然而,與我引發(fā)共鳴的,卻是另外一句影評:“它很火,我不理解?!蔽掖_實是不能理解,一遍看完后我懵懵懂懂,夸張的行為舉動讓我一愣一愣。細細品了長評后,混凝土般堅固的情感,瞬間變得清晰明了,如此純粹而讓人感動,看似莫名其妙的舉動,都有了可以去解釋,并變得高大上的理由。長評讓我看到了這部電影內(nèi)核的精彩之處,只可惜,不是通過畫面和劇情直接感知,而是他人的二次理解而感知。又想到看完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寫出長篇大論,卻在看了兩遍的鈴芽之旅面前無言下筆,亦或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面前缺乏深刻的認知。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千人而非一面,所有的作品都有它自己的受眾,也許對他人來說亦是高山流水。 還有一句書評,“極度的理想主義和極度的功利主義都是不可取的生活?!币泊_實是如此。過度化的理想主義而超脫掉現(xiàn)實,亦如為自己懶惰找到合理借口的寒號鳥,亦如倡導著反卷主義而穿著阿瑪尼衣食無憂的少年。詩與遠方是每個人向往或曾向往的東西,是我們拼命想要跨過橋,到達的理想彼方。逐利是為了抵達橋的彼岸,然而過度的逐利,實則是把自己的目標點,放在了橋的中央,那橋越來越長,看不見的遠方,未知的迷茫。 寫的東西七零八碎,這感覺倒像是當年一口氣看了十二部電影一樣,不知道如何排解而心里堵得慌,所以這些碎片化的東西就讓它這樣碎片下去吧,別碎片化在心里,碎片化在記事本里。 取名曰為water class,感謝這隨便讀書的water 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