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消費你的焦慮
之前想過進行公眾號的寫作,了解過一點點寫作如何引流,如何起標題。在微信有公眾號這個平臺以來也一直在關注著少部分博主的動態(tài),因為找工作的原因,更是關注了大量的求職公眾號的動態(tài)。個人感覺就是,自媒體時代,一篇文章從標題開始就在競爭著眼球。很多公眾號會通過夸大一些現(xiàn)象,制造焦慮,從而讓你點開看。
當前自媒體時代,人的注意力成為商品,多少人關注,多少人點贊成為流量的標桿,而流量則和金錢利益掛鉤。我經(jīng)??春芏嗪芑鸬囊曨l和文字制造者,覺得在這個圈子里面是個正反饋的過程,如果你有一篇文章或者是一個視頻火了,算法會將你推薦給更多的人,從而吸引更多的粉絲,強者恒強。其實自媒體是這樣,很多其他行業(yè)也是這樣,比如直播,只有頭部的人才掙錢,因為頭部人已經(jīng)占據(jù)了所有人的眼球。所以自媒體,從傳播的角度來看,也不是大眾化的運動,因為如果沒有足夠的關注,你的內容和日記有什么區(qū)別?
但是由于是頭部人的活動,因此自媒體的很多內容,其實是流水線產(chǎn)品,既然是流水線產(chǎn)品,就必須滿足大生產(chǎn)的特點,這個特點就是追求增殖的特點,一個視頻或者一則文章,想要點擊率高,只需要流水線似的加入某些元素,就可以操控人下意識的點進去,包括一種創(chuàng)意火了,馬上就有無數(shù)人跟風模仿。
接觸過游戲,游戲作為虛擬空間,是可以在其中緩解人的對抗性,但是只是一種止痛藥,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短視頻,游戲,都是當代奶嘴,讓你認識不到虛無的存在,讓你產(chǎn)生人生充盈的假象,讓你的快樂成為掙錢的工具。
需要多少覺醒的人呢?不需要。需要的是熱愛工作的好市民。 人生困頓?刷五分鐘抖音就不困了。自媒體是社會多元化發(fā)聲的體現(xiàn)?有價值的東西像日記一樣無人翻閱,大部分的人看熱鬧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