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山高路遠,我們江湖再見!

你瞧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別,亦復如斯。
——金庸
1.
10月30日,今后無論多少年,我都會記住這一天。

因為在這一天,金庸先生仙逝。
剛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震驚到無法相信,連忙聯系朋友、查閱資料求證,因為過往也傳出過數次,金庸仙逝的假消息。哪怕是央視發(fā)了訃告,我都不愿意相信金庸先生就這樣走了。直到一位記者向金庸的女兒查傳訥詢問,得到了肯定的答復,我才慢慢閉上眼睛,在心里告訴自己:
“先生真的走了?!?/strong>

金庸這個名字,在所有中國人的心中,都留下了永遠也抹不去的一個武俠夢。
從驚心動魄的《天龍八部》,到瀟灑坦蕩的《笑傲江湖》,再到最高峰、俠奇兼?zhèn)涞摹堵苟τ洝?,金庸先生為我們一招一式、穩(wěn)扎穩(wěn)打的創(chuàng)造了一個完整、繁復、又充滿趣味的武俠世界。在這個武俠世界里,有《神雕俠侶》郭大俠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也有《倚天屠龍記》里趙敏的“我偏要勉強”,還有蕭峰的那句“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國,千秋萬載,就只一個阿朱?!?/strong>
這是一個真實的,會呼吸的世界。
很多中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正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比如說我,很多為人處世的觀念,對于歷史,對于家國思想,對于“俠客”,都是源于金庸先生的書。金庸先生的書在華人世界的影響力,已經不僅僅只是一個文化符號,而是深刻進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底,影響著方方面面。他是我們世界里,無法抹去的一部分。
以至于,“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無論是在國內,還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華人聚集區(qū),或者是每個外國城市的唐人街里,都隨處可見“金庸”的痕跡。上到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先生、阿里巴巴創(chuàng)始人馬云先生,下到我們這些蕓蕓眾生,都深受著影響。金庸的書、金庸的武俠,已經融入到我們的骨子里。
2.
金庸寫的武俠,不僅僅是武俠,還有中華的魂。
很多在看史書的時候,我都在想,在這一本本厚厚的史書里,冥冥之中都在傳遞著一種中國的精神。
但有些時候,又說不出來,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精神。
但在金庸的書里,我漸漸切實的體會到了這種精神。正如歷史上文天祥殉國,在獄中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譚嗣同的“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又或者是荊軻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在金庸的書里,也有很多這樣的情節(jié)。
比如說郭靖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郭靖又道:“我輩練功學武,所為何事?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這只是
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稱我一聲『郭大俠』,實因敬我為國為民、奮不顧身的助守襄陽。然我才力有限,不能為民解困,實在愧當『大俠』兩字。你聰明智慧過我十倍,將來成就定然遠勝于我,這是不消說的。只盼你心頭牢牢記著『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八個字,日后名揚天下,成為受萬民敬仰的真正大俠?!?/p>
這一番說誠摯懇切,楊過只聽得聳然動容,見郭靖神色莊嚴,雖知他是自己殺父之仇,卻也不禁肅然起敬,答道:“郭伯伯,你死之后,我定會記得你今晚這一番話?!?/p>
有段正淳的“大丈夫恩怨分明,盡力而為,以死相報?!?/strong>:
段正淳低聲向范曄、華赫墾、巴天石諸人道:”這位蕭大俠于我有救命之恩,待會危機之際,咱們沖入人群,助他脫險?!胺稌系溃骸笔牵 毕虬蔚断嘞虻臄登Ш澜芮屏藥籽?,說道:“對方人多,不知主公有何妙策?”段正淳搖搖頭,說道:“大丈夫恩怨分明,盡力而為,以死相報。”大理眾士齊道:“原當如此!”
這是一種對生死的豁達,盡管生命是最重要的,但有些事情則超越了生死,正如孟子所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種大氣磅礴的氣勢,才是真正中華的魂魄所在。
也正是因為金庸筆下的“武俠”,寫出了中華的魂魄,才會在那么多中國人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烙印。因為對于我們來說,這不僅僅是“武俠”,不僅僅是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是五千年傳承下來的中華之魂。
3.
昨天在李詠先生去世的時候,我剛剛寫完這樣一段話:“長大的標志之一:你熟悉的一個個人都在離去,就像做好了交接儀式一樣,他們把世界遞到我們手上?!?/strong>讓我完全沒想到的是,緊接著第二天,金庸先生就去了。這一年里,有太多死亡了。
對于生死,我也思考過很多。村上春樹曾說過:“死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strong>這段話對我啟發(fā)非常大。以前我覺得,正是死亡的存在,才襯托出生的珍貴,現在想想,還是太膚淺了。
這世上,沒有誰是長生不死的。無論是你,還是我,哪怕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也終究難逃死亡。人類這一偉大的群體,也是在這不斷地死亡中,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繼,生生不息。但在經歷了這么多死亡后,我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在這漫長的歲月里,每個人的生命相比于“時間”來說,都是極為短暫的。
而在絕大多數的時間,我們都處在一個無意識的死亡狀態(tài)。與其說死亡是一切的終結,不如說死亡是一個永恒的終點。無論你在哪里死去,是以如何方式死去,都將奔赴這一個終點。生還是無比珍貴的,但也沒必要太過恐懼死亡。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終有一天把世界交接給下一代,然后奔向這個終點。
我不信有天堂或者是地獄,也不信有什么十殿閻羅,但我堅信有這樣一個終點。這個終點沒有實體,也不存在于某個地方,它和時間、世界本就是一體的。當每個人垂垂老矣,到閉上眼睛的那一刻,就像一滴水落進了海里,我們變成山川大海,變成天,變成地,變成云彩,變成星辰,變成宇宙的塵埃,我們變成了世界本身。
金庸帶著他的武俠世界,先去了。我們接過上一代人的世界,認真地、努力地、珍惜地活著,因為生命是無比短暫的,你現在可能還不理解這種感受,等你到了兩鬢斑白,接近終點的時候,就會明白:生命,稍縱即逝。
不過終有一天,我們會在那個永恒的終點,再度相遇。
金庸先生,天高路遠,我們江湖再見!
(完)
PS:你好啊,我是溫柔。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不喜歡的話先說聲抱歉,很抱歉浪費你的時間了。如果喜歡的話,那能不能點個關注呀?
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