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導演沈嚴那天,他問我恨不恨他和編劇 | Talk訪談

作者/芝士世界?婷
運營/小餅干
在《天才基本法》官方釋放出的諸多花絮中,導演沈嚴常穿一身T恤/藍色襯衫+粉色褲子,和主創(chuàng)們打成一團。
看起來,劇組氛圍還挺歡樂。
和當下《天才基本法》遭遇的改編爭議對比,儼然在上演一出“冰與火之歌“的番外。
“拍之前,知道是要挨罵的,所以有心理準備,現(xiàn)在兌現(xiàn)了。沒事,大家隨便聊。”采訪伊始,沈嚴便給采訪的尺度定了調(diào),更自我調(diào)侃作為“罪聶沈重”中一的一員,這兩天尤其被罵慘了。
影視行業(yè),自古IP改編難兩全,更何況他這次改的還是集平行時空(三次穿行)、數(shù)學、小孩等難拍元素為一體的《天才基本法》。
大部分創(chuàng)作者會選擇尋找原著和原創(chuàng)的中間地帶,當然都這么想,但能做到的還是少,超越原著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導演沈嚴
沈嚴很大膽。
第10集往后,越來越大膽。在這場熱烈的“暴風雨”來得更猛烈前,我們和他聊了聊《天才基本法》背后的故事。
時間閃回到四年前,騰訊影業(yè)和沈嚴第一次接觸到《天才基本法》的小說,“一下就愛上了”!沈嚴覺得這個就是他心心念念的中國版《當幸福來敲門》。后者是他個人最喜歡的影像作品。
隨即,雙方達成了合作。
四年磨一劍。沈嚴主動談及這期間歷經(jīng)了如何如何的糾結(jié)和選擇,他承認最終呈現(xiàn)在大眾面前的《天才基本法》,投射了諸多他與編劇不同人生階段的經(jīng)歷和表達。
或許,會和各路觀眾的預期不完全相符,但他始終認為也會尋找到認知上相同的同類觀眾。
目前,《天才基本法》更至28集,豆瓣超3.7萬人打分7.3。距離大結(jié)局僅剩下6集,按照沈嚴和劇方似有若無的鋪墊,或許這場暴風雨會逆襲成為今夏的一場小風暴?且看。
更具體的細節(jié),kk只能說努力套話了,但沈嚴導演只有一句:請往后看。
坦白說,同作為《天才基本法》書粉和前14集的劇粉,kk在采訪過后,繼續(xù)追劇的情緒十分復雜。
一方面,理解沈嚴之所以如此改編的動機和目的;另一方面,如此重的改編一定程度上有沖擊到當初看小說時的觀感。而當我把這段話原封不同地反饋給到沈嚴時,他隨即反問道:那你恨我和編劇嗎?
如此赤裸的對話,盡管有幾分小尷尬,但也讓kk厘清出來一個相對完整且自洽的追劇觀感——人在不同階段看同樣一本書、一個故事或者其他,加上文字與影像產(chǎn)生的不同觀感,所思所感無形中會發(fā)生變化。
也許四年前看小說,內(nèi)心迸發(fā)的想法是我要是也能去到草莓世界就好了,亦或者是對于老林、裴之這樣的天才的向往;但如今看劇,似乎發(fā)生了一些變化。
穿越是為了反穿越。比起小說營造的烏托邦式的人生,劇版《天才基本法》更像是將現(xiàn)實的殘忍那一面放大直給,目的則是讓我們不再那么懼怕現(xiàn)實與挫折。
延續(xù)此方向,所謂改編爭議,或許更多是不同書粉、創(chuàng)作者在不同階段的人生觀排序。
附《文娛Talk》等媒體與導演沈嚴對話全文:
沈嚴:我和編劇老師這兩天比較痛苦,可能也是被因為罵慘了。昨天,我才知道我跟他有一個新組合,叫“罪聶沈重”??梢钥梢?,反正拍之前,知道是要挨罵的,所以有心理準備。
Q:特別好奇,就是當時為什么想去做這個故事?
沈嚴:十幾年前,看了一部電影叫《當幸福來敲門》,那是我深愛的一個電影。我想了很多年,能不能拍一個中國的《幸福來敲門》。也一直在等這樣一個劇本和機會。
直到四年前,騰訊影業(yè)和我第一次接觸到《天才基本法》的小說,我覺得就是它了——中國版《當幸福來敲門》。
當時和騰訊影業(yè)和閱文影視自薦想做這個項目,他們還挺高興。這個改編的難度,不是一般的難,可能未來要冒的風險很大。但他們看見我那么決絕地想做這個項目,給了我空間和支持,于是有了劇版《天才基本法》。
Q:您覺得難點是什么?
沈嚴:首先因為牽扯到穿越(平行空間)再者是數(shù)學,第三則是技術(shù),怎么改得好看一點。
我是純學渣,但拍的時候,有專門邀請數(shù)學老師跟組。編劇聶老師,他自詡數(shù)學不錯,好多數(shù)學題,是他從網(wǎng)上找的,和數(shù)學、奧數(shù)相關(guān)。
效果還不錯。
真的有朋友私信告訴我,想給孩子報奧數(shù)班,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了,不知道去哪報。我家閨女也會說,明天早上你早點叫我起床,我要學數(shù)學。這些于我而言,太安慰了。
Q:這個劇里有很多元素,包括數(shù)學、小學生、穿越、懸疑等,您是怎么平衡?或者說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沈嚴:你問了特別好的一個點,因為這個問題是罵得比較慘的點。尤其是關(guān)于裴之,他到底跟林朝夕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感關(guān)系?
開播前要剪宣傳片,最大的困惑就是剪哪個點?穿越、平行世界,親情(父女、父子),林朝夕和裴之的感情,數(shù)學,是最主要的四點。
在劇作的過程中,也花了很長時間來討論。如何排序?
最終決定把親情作為首選,其次是數(shù)學,平行世界更像是一個工具,愛情放在了最后。這樣的排列方式是我之于《天才基本法》的理解,也是小說打動我自己的情緒排序。

總有先后,總有重要和次要。可能第二個導演和編劇他排序是反過來的,那就是另外一種拍法和呈現(xiàn),都是OK的。
Q:那您剛剛提到您開始拍的時候,好像預感到書粉的意見可能會不一樣。具體播出之后,您怎么看觀眾的評價?
沈嚴:預想到被罵。頭十集小孩已經(jīng)被罵得很慘了,彼時基本上也是還原小說程度最高的。
原小說當中,后半部分確實難改,越往后原創(chuàng)度越高。我自己也是書粉,要不然的話我怎么要主動申請拍這個戲?但真正到了工作中,就會面臨很多書粉不會面臨的問題——怎么改?誰改誰懂吧。
我不能講這個是廣泛意義上的正確,所謂正確是建立在我跟編劇共同認為的正確的那條路上,也許這條路對您來說是不正確的,但是對我們倆來說是正確的,是我們倆在做這個戲,所以會維護我們倆這個創(chuàng)作的思路去發(fā)展。
不然,再去考慮方方面面,很有可能這個戲也就無疾而終了。
Q:具體舉幾個例子吧,關(guān)于重大的改動?
沈嚴:雙穿。明明是林朝夕一個人的世界,為什么花卷一起穿過去?雙穿是為了讓后面的人物關(guān)系有一個很好的基墊作用。
再來是第二次林朝夕跟裴之穿過去之后,反目。裴之想要留下來,林朝夕決定要回去。這部分是原創(chuàng),出發(fā)點在于讓裴之落地。裴之在原小說當中叫裴神,對于書粉而言,他是一個神一樣存在的人物。
可是神怎么寫成影視???你讓演員永遠像神一樣地站在那不說話嗎?我覺得特別難。所以,最終還是決定按我們的思路去走,不敢說走得多好,因為我們也是在做嘗試。
Q:聽上去您跟編劇老師很早就開始一起工作?
沈嚴:4年前。
Q:因為很多劇的工作流程是編劇先做劇本,差不多了,給導演看。
沈嚴:沒有沒有,我們是看完書,才決定一起改,一路到現(xiàn)在。
Q:從小說落實到劇的過程中,您從一開始的方向就是親情這塊嗎?
沈嚴:對,親情是主要的,因為看小說時最打動我的還是親情,我不能違背我自己的感受。林朝夕和林父,裴之和裴父之間的親情,都很令人觸動。
Q:這部劇除了十幾集小孩之間的那種感情之外,還有很多中學時代的暗生情愫,這個它和成年人之間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您是怎么去把它做一個區(qū)分和呈現(xiàn)的?
沈嚴:這個也是我們討論特別多的一個話題,也很難拍。中間好幾次,整個策劃團隊,平臺都認為這個風險會不會太大了?意思就是你們瘋了嗎?——前十集主要演員不出來,以小孩為主。真的是咬牙堅持下來,多虧了當時有一些好例子讓我們看見了可能性。譬如:《棋魂》。

前十集我認為是原著小說當中的核心,只有前十集呈現(xiàn)好了,才能延伸到后面所有的劇情故事。好在,反響不錯。甚至大家看到后面又會想要看小孩的戲份。
Q:有一個他們幾個小孩一起拍照的細節(jié),是林朝夕和小花卷他們牽手了,然后裴之暗中吃醋,這個是當初設(shè)計的情節(jié)嗎?
沈嚴:對,拍戲的過程中肯定有很多二次創(chuàng)作。當走到人物里時,你就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這些東西,有時候是導演看到的,有些是演員自己能感受到的,我覺得這個是創(chuàng)作當中最美好的那個部分。
Q:這部戲您相對之前拍的劇更面向年輕受眾,那像雷佳音這個歲數(shù)的人,看了是不是也會有另一種感動?
沈嚴:有。我自己作為父親,看到劇里面父女、父子的對話,很受觸動。我也很想跟我孩子來一次對話,尤其是拍這個戲之后…(哽咽)sorry?。▽а莞袆勇錅I)
我現(xiàn)在正好處在這個年齡,我的孩子十幾歲正在慢慢成長,我是特別想要表達這種親情關(guān)系的。
Q:所以這個作品跟您階段所處的狀態(tài)也有關(guān)系?
沈嚴:有。創(chuàng)作者本身逃避不了這個,雖然小聶(編?。┈F(xiàn)在沒有孩子,但反過來他可能是作為孩子,想跟父母重新溝通的一方,這個劇就是再討論這兩個不同視角對于親情的理解和滲透。
具體到角色,裴之是一個天才,老林也是一個天才。但很多人看了以后,他更感動的地方是老林作為一個普通人,他在與生活、現(xiàn)實的抗爭中,他一直保持那種美好的、善良的奮斗品質(zhì)。
Q:草莓世界和芝士世界,來回穿梭,如何保證演員的狀態(tài)?有什么技巧嗎?
沈嚴:沒有技巧,都是笨辦法。這個戲難的點在于拍的過程中,你得對邏輯。最終看完之后,我相信眼尖的觀眾一定還是能找到中間的邏輯bug,小聶(編?。┳约禾魬?zhàn)了超高難度的一個邏輯閉環(huán)。我不想劇透太多,已經(jīng)盡量把它減到最低了,但總會有疏漏吧。
Q:從天才到人,是這個劇著重處理的一個部分,想聽聽這方面的故事。
沈?qū)В?/strong>確實是。主要說兩個人物,一個是老林,一個是裴之。老林這個人物,我們多少是心虛的,我相信雷佳音也有一些心虛。他在片場不只一次跟我講,我這個樣子能像一個數(shù)學天才嗎?

我之前跟他拍過《功勛》,他演一個物理天才于敏,那個戲我感覺他還沒有像這個戲那么心虛。因為于敏是一本正經(jīng)的,我們花了所有的力氣來營造這個物理天才的形象。但老林他的形象大部分轉(zhuǎn)成了我剛才說的親情部分,當天才掉落人間,變成一個普通人的那個狀態(tài)。
可能到最后十集八集的時候,會盡量往回找補,是否能令觀眾滿意?不知道。
裴之,從頭到尾就像我們當時拍于敏一樣。包括小裴之和大裴之,這兩個人話也不多,往那一杵,沒有像其他任何演員那樣說話,就感覺像神一樣的存在,已經(jīng)是往那個方向走了。
但它最大的點在于這兩天被大家所討論的——他該不該有私心、在他心中林朝夕重要還是他爸重要、他爸重要還是他媽重要?他為什么為了他爸媽干出這種事來?
這個點的處理,我特別贊成小聶(編?。├蠋煟茉炝艘粋€普普通通的人。即使他是一個數(shù)學天才,一個特別高冷的人,但他從人性上講就是一個最普通的人。他有人性上最簡單的需求,想要見到他爹,他想要跟他爹一起生活,在這個時候也許其他東西往后退了一步。

Q:我們怎么去主觀上判斷扣分的地方是重要或者不重要?
沈嚴:重要。因為裴之“賴”在芝士世界不想回去,真的是冒了挺大風險。
但依然選擇這么去拍的理由,就像剛才說的,人嘛,尤其是男主,可以是一個不完美的體現(xiàn),這是我們理解裴之的方向。
當然,從整個創(chuàng)作初衷來講,愛情這部分往后排了,對裴之這個人物相對來講,是有損傷的,但這個也是為了完成更大的劇情推動,保護老林,保護林朝夕。
Q:原創(chuàng)小說保留的內(nèi)容有多少?
沈嚴:我上次說是一半,但現(xiàn)在看起來可能確實不到一半。
Q:您也說挺喜歡原著小說的,為什么?超過50%屬于改編比較大。
沈嚴:一百個哈姆雷特有一百個哈姆雷特的演繹方法,這是個人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從另一個方面來講,這是我理解的所謂《天才基本法》這本書的核心。我是誠意地代表了一個書粉所要表達的東西,一點都沒有要對原作者和原著表示不敬的意思。
Q:您覺得這本書您一定不會改變的核心主題是什么?
沈嚴:首先親情是我在這本書里看到最為核心的點,超過了剛才我說的所有,我能get到小林跟老林之間的親情,這是生活中的安慰劑,就像張叔平跟小林說的那段話一樣:我們需要一個理由,需要給自己一個借口,這大概就是一個借口。
Q:這部戲剛剛您說愛情是放在最次要的,想問一下張新成和張子楓兩人在演對手戲的時候,會不會想要增加他們兩個之間的CP感?
沈嚴:我們組是處女座劇組,他們仨(雷佳音、張子楓、張新成)全是處女座,我也是處女座。屬于是特別慢熱、社恐的人,他倆的CP感都是在拍攝過程當中,慢慢熟悉,靠劇情和人物形象拉近。
Q:您拍攝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戲是什么?
沈嚴:第24集,他們從芝士世界穿回草莓世界那一天,一定拜托大家看一下。

Q:大家會很好奇,小孩子怎么表演出那種成人的感覺?
沈嚴:提醒他們,不斷提醒他們,我在監(jiān)視器前面對他們常說的話:你現(xiàn)在不是小孩,你是大人。
Q:你光這樣說的話,他們能get到需要做什么?
沈?qū)В?/strong>能,這幾個小孩能,基本都可以。
Q:那您覺得同這些小戲骨合作,和那些成年演員合作,最大的不同在哪?
沈?qū)В?/strong>我這次跟雷佳音、王驍是第三次合作,拍戲的時候,他們倆經(jīng)常跟我聊的一個話題——張子楓的表演有點值得討論,值得研究。甚至從他們開始搭戲之后到整個殺青,我覺得雷佳音和王驍他們都不斷從年輕演員身上找到一些表演的更迭,感受新的表演方式帶給他們的刺激,甚至以此來審視自己固有的表演。
Q:好奇選演員的一個過程,包括一些定角色的順序?
沈嚴:?子楓最先定,因為先得找到林朝夕。跟子楓長得像的他的爹能是誰?就是他倆照片放一起,妥妥的父女倆,連雷佳音自己都說長得挺像。再來是張新成,劇本里寫他后來當了拳手,能打拳,又長得帥,還有一個天才模樣。
Q:?拳手這個職業(yè)也是劇本原創(chuàng)的一個職業(yè),是因為張新成會打拳,所以給他安排的?
沈嚴:不是,先有劇本。
Q:這個職業(yè)的增加是為什么?
沈嚴:呈現(xiàn)一個極端變化,所謂邏輯性會在后面劇情做一個完整的解釋。從表現(xiàn)上來講,一個人從用腦,變成了用身體,本身就是一個特別大的反差。
Q:看小說的時候,很愛這個小說,目前還沒有看到15集劇情之前我也很愛這部劇。剛剛聽完您的采訪,心情非常復雜,一方面理解并尊重您和編劇改編的表達;另一方面又很揪心,擔心會有點破壞小說的燃點。
沈嚴:那你恨我和編劇嗎?
Q:或許,這個劇更想表達穿越是為了反穿越,讓看劇的人不要那么懼怕現(xiàn)實吧。
沈嚴:我覺得您說得特別對。咱們現(xiàn)在不是敵人,而是站在同一個位置上表達的人。咱不說那些空話假話,我覺得任何藝術(shù)創(chuàng)作,講穿越,講平行世界,講作弊的人生等等,歸根到底一定要回到現(xiàn)實,且要勇敢面對,這是核心想要傳達的。
Q:明白。但可能作為書粉的話,是不是有點變了?這個故事整體的味道或者走向?
沈嚴:穿越的人生是一個作弊的人生,所有的穿越小說、穿越劇最好看的部分就是你拿著你作弊的東西,在改編這個世界后的結(jié)果,這個是讓人最爽的,也是每個人最想要的。
當我有一個所有人沒有的超能力,我該過得多爽?但我覺得這個是不可能被所有人認知的。你要面對的就是今天的生活,面對現(xiàn)實。
Q:那您會不會覺得,是在拍的時候破壞了他們對于另一個世界的想象力,把殘酷的現(xiàn)實擺到了他們面前?
沈嚴:我覺得這是兩個問題。我堅信,沒有人愿意就像芝士裴之一樣,不回來了。任何一個再懦弱、再渺小的人都會覺得我今天要面對的事一定要再面對,躲避解決不了問題,我覺得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任何一個創(chuàng)作者都不敢去違背。
Q:是否可以理解為現(xiàn)在所謂裴之穿過去之后的一些行為舉動,是為了后面埋更大的?;蛘邅硗怀鲞@個主題?
沈嚴:我不告訴你。(留個懸念)
Q:用穿越、反穿越這個概念您認可嗎?
沈嚴:當然,非常認可。拍這個劇的初衷或者目的就是這個。
Q:最后,好奇如果您可以選的話,您會選擇留在芝士世界還是回草莓世界?
沈嚴:我還是不劇透了吧,這個問題在最后大結(jié)局的時候林朝夕會回答你的。
圖源:微博,網(wǎng)絡(luò),侵刪。
對話導演沈嚴那天,他問我恨不恨他和編劇 | Talk訪談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