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惡意”?
為了更好的理解惡意是什么,我們先審“一個槍擊案”
話說,有一人使用手槍槍擊另一個人
如何來評估呢量刑?
第一種
槍擊者只擊發(fā)一顆子彈
擊中非要害部位,但由于失血過多而死亡
第二種
槍擊者擊發(fā)數(shù)顆子彈
擊中身體不同位置,其中一顆擊中頭部
第三種
槍擊者打光了所有子彈
據(jù)現(xiàn)場彈道分析
擊中第一槍后,又近距離補槍
以上三種形式,就算說同一個證詞
你也能判斷出誰是惡意了吧?
舉著個例子,是讓大家了解“起心動念”
羅翔老師的課里叫“動機”
其實“惡意”這個話題很難講
因為要根據(jù)具體行為來分析
而且每個年齡層是不一樣的
而且,有的人肯定會聊出“性本善還是惡的話題”
雖然很難講,但卻又無法避免
尤其是對剛成年的人來說
分辨“惡意”和處理人際關(guān)系是非常重要的
那就按照我的理解,簡單聊聊
首先,我認為每個階段“惡意”不一樣
分為:未成年時期、剛成年時期、青壯年時期及以上
未成年會有惡意
但問題不大,因為破壞力不強
畢竟知識和執(zhí)行能力不夠
剛成年時期,就要特別注意了
我曾經(jīng)收到過一封私信
內(nèi)容是:他被同學排擠,并且苦惱于“自己身上有怪味”
我問他什么怪味
他說是“最排擠他的同學說的”
這種惡意就比較深了
比肉體折磨更狠,屬于精神控制
所以,剛成年的問題會多提醒一些
并盡量提醒他們,不要隨意“結(jié)仇”
因為這個年齡的“惡意”
有一定心智、知識水平,最重要是有行動力
青壯年時期以上,就不歸我說了
通過自己的經(jīng)歷、閱歷、知識等積累
會有自己的理解和處世方法
理解透徹的少些煩惱
反之,則痛苦不斷
我是陽光up
人之初,性本善
希望你,多接觸積極陽光的人和事
惡意有很多,不一定都要作出分辨
積極陽光理解,或許會活的更舒服一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