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烤冷面,東北還有什么面?


妹想到吧,
東北不只有烤冷面!
帶著冰碴子的冷面,才是東北街頭真正的王炸。
立秋之后,高溫不退,別說吃鍋包肉、鐵鍋燉了,人恨不得用一鍋冰塊把自己給“燉”了——幸好還有冷面。冰涼湯底、滑韌面條、爽口配菜,瞬間降溫小菜一碟。

攝影/一豌豆花,圖/圖蟲·創(chuàng)意
除了冷面,愛折騰的東北人還研究出溫的、熱的、烤的“冷面”,沈陽人的摯愛雞架與抻面神搭配,堅持“面的原教旨主義”制作手搟面,其中佼佼者有麻辣面、鐵鍋豆角燜面,還有打鹵面、熱湯面、蜆子面……

攝影/王譯豐
咱大東北的面,要的就是新鮮刺激,喚醒昏昏欲睡的味蕾,清醒對抗這酷熱的初秋。
- 01 -
沒吃冷面的夏天不完整?
那就秋天補上!
當(dāng)熱浪撲面而來,冷面的一個“冷”字,便點破了它的成功密碼。
東北冷面江湖豪杰眾多,而公認(rèn)的三大流派剛好分屬黑吉遼三?。?strong>雞西冷面、延吉冷面、西塔冷面。

圖/視覺中國
到底誰最好吃呢?一千個東北人心里就有一千個“哈姆冷面”。
延吉冷面,小清新?lián)?dāng)
論出身,朝鮮族冷面是當(dāng)之無愧的“冷面宇宙起源”。自古以來,朝鮮族同胞的習(xí)俗,是要在農(nóng)歷正月初四中午吃長長的冷面,寓意著“長命百歲”;宴客時,豪華版冷面更是必不可少,堆成小山的配菜被形象地稱為“冷面帽”。
如今想吃最正宗的冷面,就要來吉林延吉,吃一大碗酸甜冰涼的延吉冷面。

圖/視覺中國
如今想吃最正宗的冷面,就要來吉林延吉,吃一大碗酸甜冰涼的延吉冷面。延吉冷面的靈魂湯底,要用牛肉和牛骨燉湯,放冰箱咔咔冷藏,接著撇凈浮油,這牛肉清湯就成了??诟星迩逅?,是夏天的感覺。
蕎麥面煮熟過冷水,盛滿冰涼的湯底,再加入白糖和米醋,調(diào)出甜酸的滋味,冷面就完成了一半——還有配菜呢!


圖/網(wǎng)絡(luò)
延吉冷面的標(biāo)配是大片牛肉、泡菜絲、黃瓜絲以及白煮蛋對半切,不夠的還能另加帶骨渣的雞肉丸、蛋皮絲、松子仁、熟芝麻等,最好在面上堆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最后千萬記得要蘋果梨切片,為延吉冷面加上最地道的標(biāo)志——然后開吃!
吸溜一大口面,面條彈潤,清湯冰爽,配菜或脆或嫩,甜、酸、咸依次在口腔里碰撞,實在太過癮了!

圖/視覺中國
不重口,無西塔大冷面
在遼寧沈陽,西塔街的一家冷面館子,一年四季,人滿為患,愣是靠著重口味的大冷面打響了自己的品牌,“西塔大冷”已成為圈內(nèi)公認(rèn)的老饕代號。


上:圖/網(wǎng)絡(luò);下:攝影/衍水翔云,圖/圖蟲·創(chuàng)意
西塔大冷,首先必須是咸口,碗里放醬牛肉和辣白菜,再用醬油調(diào)一份咸鮮的湯底;面要現(xiàn)吃現(xiàn)壓,煮熟過冷水,嚼勁滿分;千萬別漏了潑滿碗辣椒面,這種炒熟的辣椒面只香不辣,紅艷艷的色澤惹人垂涎。

攝影/楊玉誠,圖/圖蟲·創(chuàng)意
相比起來,延吉冷面簡直就是小清新,根本入不了沈陽人的眼。如果有缺心眼的在西塔大冷要酸甜口,那連擦桌子的熱心大姐都會貼心地跟你說:“孩兒啊,打包回家自己放點糖放點醋,比店里的好?!?/p>
而下班后的一人食,也不能虧待自己。一碗咸辣冰爽的西塔大冷,兩瓶大綠棒子,就著干豆腐咸菜,大口吞面,再灌他一口啤酒,所有煩惱瞬間一掃而空。

攝影/Lu0375,圖/圖蟲·創(chuàng)意
雞西冷面加辣菜,下酒神器
不同于延吉冷面的儀式感、西塔冷面的生活化,黑龍江的雞西冷面更像是“下酒菜”,準(zhǔn)確來說是下酒面。

攝影/MovBX,圖/圖蟲·創(chuàng)意
雞西冷面摒棄了花里胡哨的配菜,醬油調(diào)的清湯泡著現(xiàn)壓的筋道面條就端上桌,真正的主角則是“冷面菜”,在當(dāng)?shù)赜纸?strong>辣菜,冷面館子里往往擺好多大盆,盛滿辣菜。
各種蔬菜、肉類、海鮮都可以用辣椒油涼拌,如常見的山桔梗、熗大頭菜、有筷子那么厚的干豆腐,還有牛肉、牛蹄筋兒和涼拌大黃蜆子等,種類竟達(dá)幾十種,個頂個的都是下酒神器。

攝影/攝影師75號已就位,圖/圖蟲·創(chuàng)意
在雞西吃冷面,就要三五好友圍一桌,上一盆辣菜拼多多,一盆散啤酒,就著辣菜稀里嘩啦一頓喝,完事兒一人來一碗冰冰涼的雞西冷面,簡單粗暴、暢快淋漓。
而山西刀削面來到雞西,也被改造成了符合本地人口味的雞西刀削面:只有面的部分保留原技術(shù),紅艷艷的辣湯是靈魂,再把秘制牛肉擱頂上,香辣飽腹。有趣的是,雞西人日常吃刀削面比冷面還多些呢。

攝影/H丟丟不會丟,圖/圖蟲·創(chuàng)意
- 02 -
東北人吃面,
還有多少種花樣?
東三省緯度較高,晝夜溫差大,白天熱到人只想吃冷面消暑;傍晚涼風(fēng)習(xí)習(xí),東北人則貪戀起熱面的溫度。

攝影/王譯豐
而最令他們著迷的面,往往是手工制作的。雞湯抻面、各種手搟面、大鐵鍋燜面,都有著獨一份的率性和溫情,正如東北人的氣質(zhì)底色。
來碗二細(xì)抻面,
再烤一份雞架!
和蘭州牛肉面類似,沈陽抻面,其實就是手工拉面,也有粗細(xì)之分,其中最受歡迎的剛好也是“韭葉”和“二細(xì)”。東北和西北就這樣夢幻聯(lián)動上了。
不同的是,沈陽抻面的湯要用整雞熬制;雞骨撈出,送上烤架,就成為了東北菜的幕后大佬烤雞架。


上:圖/視覺中國;下:圖/網(wǎng)絡(luò)
抻面盛碗,撒榨菜芫荽,趁熱嘗一口這醇香的“心靈雞湯”,再加辣加醋調(diào)味。雞架已烤到脆骨相連、緊致入味,手動撕成小塊,浸潤在酸辣鮮的湯中,再就著面條一起大嚼一通,靈魂都得到了升華。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吃雞架抻面,還要開兩瓶老雪才叫老沈陽。和隔壁桌嘮得停不下來,熱熱鬧鬧,直到酒足飯飽、人仰馬翻,才晃悠著回家去。

攝影/忽然映象,圖/匯圖網(wǎng)
見過麻辣燙,
吃過麻辣面嗎?
除了抻面,手搟面是廣受歡迎的另一種手工面,而千變?nèi)f化的澆頭,賦予它無限可能性。

攝影/王譯豐
麻辣面是東北手搟面中的扛把子,和麻辣燙一樣用數(shù)十種香料和大量辣椒調(diào)配湯底,純手工搟制、切條的手搟面有種純正的面香,再鋪上厚厚一層肉醬,就著爽口小涼菜大口大口吃面,麻辣鮮美、酣暢過癮。
熱湯面則代表了童年的味道。蔥蒜爆香熗鍋第一步,白菜芯切絲下鍋,點少許醬油、醋、鹽,加水燒開,手搟面煮熟后撈出,澆湯,臥一顆荷包蛋,再淋點小磨香油,就是最溫潤入心的味道。

攝影/王譯豐
老東北人吃不慣堿水面,嫌棄它“硬了八撅、賊不出溜的滑”,總之一個字,不好吃。所以他們在制作手搟面時,頗有“面的原教旨主義”風(fēng)范,和面只放面粉和水,認(rèn)為把面揉上筋之后的口感才是最好的。
只專注面的本味,這種執(zhí)著勁兒,就很東北人。

攝影/王譯豐
鐵鍋不只燉大鵝,
還能燜面!
東北家家戶戶都備著一口大鐵鍋,隨機(jī)掉落鐵鍋燉、一鍋出、燜面,選五花肉還是排骨,看心情。而一份好吃的豆角燜面,起碼要豆角脆嫩、肉質(zhì)焦香、面條干爽。

圖/視覺中國
在大鐵鍋里,寬油爆香肉和豆角,一起炒啊炒;然后加水下入切好的手搟面,蓋鍋蓋燜一會兒,加湯,再加蓋繼續(xù)燜。尤其注意,菜湯絕不能超過面條,要靠水蒸氣把面蒸熟,而非煮熟。

攝影/膠P糖,圖/圖蟲·創(chuàng)意
最后,揭蓋開吃!面條根根分明,表面已經(jīng)糊化,掛著薄薄一層香噴噴的醬汁;燜面很干,所以吃的時候沒法吸溜,只能一口一口送進(jìn)嘴里咀嚼,粗粗的面條保留著麥香,豆角和肉的滋味已經(jīng)完全滲入,真是嘎嘎香!

攝影/王譯豐
豆角燜面,不愧為統(tǒng)一了北方胃的奇面?;蛟S各地各有特色,但要問最好吃的,還得是自家燜的那一鍋。
- 03 -
溫、熱、烤“冷面”,
這個面面不太冷
手工面配上千變?nèi)f化的澆頭,是東北面食質(zhì)樸的美味。而圍繞著冷面的一系列迷思,也頗有趣味。
玉米溫面,擼串伴侶
吉林延邊,不僅誕生了延吉冷面,還有名字上與之相對應(yīng)的“溫面”——難道就是將冷面加熱?如果這樣想,延邊人就該笑你了。

攝影/wangge2017,圖/匯圖網(wǎng)
延邊溫面,也用牛骨熬湯,只是省了冷藏撇油的步驟;牛肉、胡蘿卜絲、辣椒絲、洋蔥絲等食材,先煸炒后加入肉湯熬煮;可圓可方的玉米面條煮到?jīng)]有硬芯,最后放入有菜有肉的湯里,便大功告成。
延邊人習(xí)慣在擼串后,來一碗湯鮮味美、爽滑柔彈的玉米溫面掃尾,用他們的話來說,實在是瑪喜達(dá)(好吃)!

攝影/王譯豐
熱冷面,養(yǎng)生派
那“熱冷面”,總該是冷面加熱的產(chǎn)物了吧?這下總算對了一半。

攝影/王譯豐
熱冷面即“冷面熱做”,湯底只需保留剛煮好時的溫度,用于冷面的面條煮到硬芯消失,迅速撈出,撒香菜,上桌。在店里吃,有的要加麻醬,有的泡菜換成白菜絲,桌邊一排辣椒、蒜泥、醋,任君調(diào)配。
熱冷面吃起來,面條是一樣的Q彈耐嚼,而湯的口感則更醇厚,溫溫?zé)釤?,暖進(jìn)心里,是一年四季都能享用的日常美食。

攝影/王譯豐
熱冷面吃起來,面條是一樣的Q彈耐嚼,而湯的口感則更醇厚,溫溫?zé)釤幔M(jìn)心里,是一年四季都能享用的日常美食。
致我們終將吃完的——
東北烤冷面
再說回風(fēng)靡全國的“烤冷面”,就是生的冷面面條壓制而成的,是名副其實的烤·冷面。

攝影/王譯豐
只見師傅將幾張冷面壓制而成的面餅放進(jìn)熱油,熟練地烤制、翻面,鋪一層洋蔥碎和香菜,打上雞蛋,再按食客要求依次加入雞柳、烤腸、金針菇等兩三元小料,刷醬,卷裹,切段。
一碗熱乎乎的烤冷面要裝在紙碗里,拿根竹簽,吹著夜風(fēng),邊走邊嘶嘶哈哈地吃才對味兒,那滑韌又松軟的口感令人著迷,酸甜辣的氣息在口腔里開趴梯。

攝影/M249___,圖/圖蟲·創(chuàng)意
烤冷面的確切來源已不可考,江湖間流傳著諸多版本的傳說,但一般認(rèn)為烤冷面的誕生和饞嘴的中學(xué)生有關(guān)。
有一說,是上世紀(jì)90年代黑龍江省密山市二中后門,有一姓蓋的師傅買了些冷面打算回家吃,二中學(xué)生突發(fā)奇想,讓蓋師傅把冷面下油鍋炸一下。不炸則已,這一炸,就炸出了夜市小吃的C位。


上:攝影/衍水翔云,圖/圖蟲·創(chuàng)意;下:圖/網(wǎng)絡(luò)
東北烤冷面,曾經(jīng)屬于二中同學(xué)的青春記憶,也已成為東三省無數(shù)人的青春里,伴著蟬鳴和煙火的回憶;以及北上廣深,無數(shù)一線城市的打工人記憶。
或許再過若干年,等我們老了,還能和三五好友一起去馬路對面的冷面館子,互相笑話對方咬不斷面條的狼狽,再到小攤排隊買一碗烤冷面,邊吃邊走到廣場,換上裝備,一起當(dāng)廣場舞隊里的閃耀C位。

攝影/王譯豐
東北面,不僅是撫人腸胃的美食,更是予人慰藉的精神符號。這正是東北人熱愛家鄉(xiāng)的又一個生動理由吧。
文?| 蒸蛋
文字編輯 | 蒸蛋
圖片編輯 |?蒸蛋
文章首圖 |?王譯豐
封圖?|?圖蟲·創(chuàng)意
※特別鳴謝※
王譯豐
本文系【地道風(fēng)物】原創(chuàng)內(nèi)容
未經(jīng)賬號授權(quán),禁止隨意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