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我看到個評論脾氣變得暴躁這件事》
今天看到一個評論,說:“封建迷信導致的事情太惡心了,不能叫歷史?!?/p>
然后呢我就想到,以前日本對我們同胞們做出的事情,也是夠無恥的,夠惡心的,看日本人不承認這是他們的歷史咱還生氣呢。
就又想起來,以前看到過一些評論,那是一些在日本歌曲底下的留言:
有人說:“什么歷史,什么民族仇恨,我才不管!我就是喜歡XXX(日本歌手的名字)?!?/p>
我總感覺這句話有點“挑撥離間”,不知道這樣說對不對。
這位歌手沒有做出類似【說:“臺灣是個國家”】這樣的事情,也沒有侮辱過中國,喜歡他這個人和他的歌曲,本來就和愛國沒有沖突啊,我就回復了他說這倆其實不沖突。
今天突然脾氣很暴躁,說話會沖一點,上面還沒什么,接下來下面的發(fā)言就比較暴躁了,做好心理準備。
我就尋思他這聽個歌呢,突然哎呀就不記了,當這是兒戲呢?這么多人的人命呢!我真的懷疑說這話是不是沒有帶腦子,腦子螺旋升天飛國外去了是吧?
接著說另一個比較生氣的哈,這個就更氣了。
這個是說:“歷史是用來記的!不是用來恨的!”
這位,可能是看到【有人因為日本以前的所作所為盲目的抵制日本作品】了才這么說的。
但是我覺得有一點不對,首先呢,我們是不能攻擊對中國沒有惡意的外國人,也不能亂攻擊對中國有惡意的外國人。
(對自己國家有惡意的建議取消國籍所以我這里用“外國人”并沒有錯。)
但是不是對于個人,而是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就不能說有這段歷史還不能恨了。
而且“恨”是我們的個人情緒,這個是管不住的,我們能控制的是“行為”,就算對一個人很恨,不是對國家。只要不去做違法的事情,不去做有愧與道德的事情,不去做打擾別人盲目的愛國的事情,單純的有“恨”這個情緒,是完全可以的。
這個人如果到此收口還好,關(guān)鍵是這個人的評論還說:“日本這些都是過去的事情了,我們沒有資格替以前在戰(zhàn)爭中受害的人恨現(xiàn)在的日本?!?/p>
我看到這話我就無語了,乍一眼好像很有道理,他好像把他自己捧到一個道德很高的位置了,感覺有點居高臨下的“我們”沒有資格,我們怎么沒有資格了?!它們以前殺我們這么多人,殺我們這么多同胞!還有它們以前是怎么對待我們的國人的?!是怎么對待我們的同胞們的???!
它們對待我們的國人同胞們這樣!我們但凡是個中國人!就有足夠的資格去恨它!
還“我們”沒有資格恨,誰跟你我們了啊,哪里來的“我們”頂多就你自個!
說得像是日本“老爹”給了什么好處然后到這里洗腦的來了,我以前居然沒罵他,我以前脾氣真好。
難道現(xiàn)在日本沒有繼續(xù)在我們國家的領(lǐng)土上作惡我們就沒資格恨它了嗎?是非得現(xiàn)在的日本鬼子上門來了,自己切身實地的變成受害者了才恨嗎?
我們以前的那些受害的同胞,他們都死了!他們怎么恨???
我覺得他這話里的“是用來記的不是用來恨的”的這個“記”很可能只是:【哎我記得有這件事的發(fā)生】這么簡單而已!
我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他記得有這段歷史卻在為鬼子服務(wù)……所以我們說的【要記南京大屠殺以及其他的歷史】里的“記”,并不是單純的【記得這段歷史】它和“恨”不沖突,或者說這里的“記”其實就是一種理智的“恨”。
我們并不是沒有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