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意如:歲寒日暖 大雪永福

大雪江南見未曾,今年方始是嚴凝。
巧穿簾罅如相覓,重壓林梢欲不勝。
氈幄擲盧忘夜睡,金羈立馬怯晨興。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黃河徹底冰。
——陸游《大雪》
屈指算來,節(jié)氣又到了大雪,不期然又讓人想起“雪夜訪戴”“興盡而返”的典故,王子猷這個小作精逗留的地方是在紹興,陸游詩寫的也是紹興,而我此時所寫的是杭州。
十一月在浙江省內(nèi)巡簽,為了新書《二十四日》,因為寫到了二十四節(jié)氣和二十四座城,在杭州的時候,屢屢被問到將秋天的哪個節(jié)氣落在了杭州。其實是在寒露和霜降之間,這個時節(jié),桂花開得正好,從南京、蘇州一路玩賞吃過來,到杭州,剛好對上了倪瓚詩中的“桂花留晚色,簾影淡秋光?!?/p>
西湖風(fēng)情之饒盛,早已舉世皆知。春之桃紅柳綠,夏之菡萏耀日,秋之幽桂明菊,冬之寒雪清梅,四季之美,無需贅言,我在書中寫到的點滴,都屬老生常談,比不了我心中的頂級生活家高濂描摹西湖深情生動之萬一,但關(guān)于永福寺飲茶的段落是我的私心推薦,就像高濂寫到盛夏時躲到飛來洞避暑,那是他私心竊喜,些微有點不舍得分享的密處。

杭城偌多飲茶處,幾經(jīng)探訪甄選后還是最愛永福。說起跟永福的緣分,其實要感謝靈隱,兩個寺離得忒近,都是名剎,香火當以靈隱為盛,但論靈秀雅致還是永福寺更甚一籌。永福寺自有一種脫俗之氣,他處難及。每多行幾步,經(jīng)丘尋壑,野徑幽花,松竹交映,更出塵世幾層。
因為酷愛去永福寺喝茶。屢屢被我當成開門鑰匙的昌月師傅甚周到地問我,你是來我這里喝茶,還是去茶院喝茶,我毫不委婉地回答,我要去茶院,去你的辦公室只能看你,去茶院能看山。昌月師傅好脾氣地哈哈哈……
永福寺的福泉茶院在半山,行步至此,青冥入眼,巒靄浮浮,林鋪濕翠,淺綠嬌青,悅目澄心,起風(fēng)時室外微微涼,手捧一杯熱茶,所謂知己清歡,浮世所求,不過如此。

這里說的是春夏之景,如果愿意走得更深入一些,或者是來得季節(jié)更晚一些,你會發(fā)現(xiàn)霜紅霧紫,楓林疊翠之美,看露濕紅新,點綴成林,對應(yīng)上李煜的:“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备X情意深遠。
永福寺當真是錢塘第一福地,最難得是它新建之后的園林造景,倚山借勢,深具和寂之美。這般審美是有別于它處的高明。
如今永福寺開了咖啡館,名喚“慈杯”,我興致勃勃地去打卡,發(fā)現(xiàn)花生拿鐵口感醇厚,意外的好喝,我舉著咖啡去和昌月師傅喝茶,打趣他說,舉著咖啡來喝茶,算不算砸場子?他笑說不算,都是永福寺的,我暗暗點贊,圓融也是慈悲的智慧。話說,慈杯的紙杯做得格外精細,用得是敦煌壁畫的素材,飛天獻花,法雨甘露惠澤世人,方為永福。
月真師所書“慈杯”二字也清健竣麗,我一直傾心月真師的字,觀之每每聯(lián)想起蘇東坡贊道潛師的話:“詩句清絕,無一點蔬筍氣?!薄绕鹗忻嫔夏切┧^名家的“書法”,我覺得月真師的字,拯救了我的眼睛。大和尚是很有趣的,永福寺的法物流通處,有一款紙團扇,上書五個字:“還是空調(diào)好”,笑到我拊掌叫絕,高呼著夏天一定要買來送人。

永福寺于我而言,是禮佛、飲茶、就餐一體化的佳處。素食館的素面已經(jīng)很不錯,臭豆腐更是一絕。喜歡跟念順師一起吃飯,因為他性格平和,和藹可親,更因為他不動聲色的深諳飲饌之道。
愛吃的人和懂吃的人在一起吃飯是非常愉快的,我們都能吃出蘿卜湯加了迷迭香的妙處,也都很喜歡牛肝菌帶一點微微辣的口感,還喜歡方林富山楂糖球帶來的快樂。一頓飯吃下來,我們會交換幾個眼神,意思是你也覺得不錯吧!
我開玩笑說,我要認真寫篇文章,把念順師喜歡的菜都列出來,列一個永?!じH獣簩S玫摹胺秸赏扑]菜單”,分別標上方丈推薦五顆星,方丈推薦七顆星。方便大家按圖索驥。所以這篇文章,其實是這個緣起。

這次在浙江簽售,工作之余順帶吃了不少美食,從湖州、杭州到舟山,每個地方的食物都有可稱道之處,譬如湖州的百魚宴和丁蓮芳,舟山的海鮮面和大排檔,然而還是福泉書院的素宴最讓我念念不忘。
這么說,不是為了標榜吃素比吃葷高貴。實際上,吃素或吃葷沒有絕對的高下之分,吃什么都應(yīng)該感謝有情眾生的犧牲和成全。飲食習(xí)慣是習(xí)俗習(xí)氣和身心認知自發(fā)的選擇,也跟身體所接納的狀態(tài)有關(guān)。
我絕對算不上熱衷素食的人,但我是真的很推薦福泉書院的素食,首先它和葉葉菩提一樣,是真素食。其次主廚阿達非常用心,尊重食材。從最初的一碗素面和一碗羅漢齋開始起步,研發(fā)到現(xiàn)在有一千多道菜,他不止是在做菜,這是在做研究,身體力行的將廚藝當成修行。阿達主理近期推出的宋宴系列,更是汲取兩宋飲饌精華,將素食做出了不一樣的風(fēng)雅,實名推薦大家去嘗試。
過往福泉書院琳瑯滿目的素食里,最知名的是臭豆腐,竊以為算得上杭城一絕了,臭豆腐蒸千張包比起我在二盅酒家吃的蒸雙臭不遑多讓。印象深刻的還有一道“石松玲瓏球”,以小土豆配姬松茸,撒上些許迷迭香,口感層次豐富,香氣獨特。
目前上線的下飯菜也是極贊的,簡直是居家旅行必備的百搭款,我說這個下飯菜應(yīng)該另外起個名叫斷煩惱,只要有了它,什么都吃得下,什么想吃不想吃,挑三揀四的煩惱都沒了。

福泉書院是個大隱隱于市的寶地,參與的人都溫和低調(diào),耕耘多年。只有去過之后才知道這里是處處用心的所在。書院里除了好菜,值得推薦好物也有很多,比如源自私人農(nóng)場的柚子醬和來自天臺山的紅茶,還有我愛不釋手的沉香精油和面膜,如果機緣具足,還可以請到月真師的墨寶。反正我知道的是,念順師會定期到這里講經(jīng),已經(jīng)默默持續(xù)了十余年。其他名家的文化講座也很多,像我屬于濫竽充數(shù)的類型。
但我還是會繼續(xù)來充數(shù)噠!握爪!
疫情使得大家悶覺日子難熬,但也有倏忽即逝的錯覺。這是一篇碎碎念,也可以看作我逗留杭城月余的散記。歲寒日暖,穿身而往,長日在前,希望當中有些許能讓人會心一笑,覺得可用的分享。
青山不老,為雪白頭;時莫輕負,與君共度。
愿大家大雪安康,日日安康。(安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