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五線作戰(zhàn):申請、論文、托福、GRE、Sub:致緊張有序的申請季

背景介紹
專業(y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凝聚態(tài)專業(yè)(主)
計算機科學(輔)
GPA:3.60/4.3(排名30%)
TOEFL:101(S22)GRE:150+170+3.5
科研:三段(兩段科大,一段CMU)
實習:一段(中科院軟件研究所)
文章:一篇submitted to Journal Carbon,?一篇submitted to JCP
申請結果:UChicago Ph.D. in PME, UCLA Ph.D. in MSE, Brown Ph.D. in Chemistry, NYU Ph.D in Chemistry, BU Ph.D in Physics, JHU M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一
選擇出國
出國這個念頭很早就在我心里萌芽了,小的時候,我夢想在華爾街撥動杠桿玩金融游戲;再大一點,夢想著在美國學府和頂尖科學家挑戰(zhàn)科學的邊界。所以,在本科選校的時候,鑒于科大學子優(yōu)秀的出國深造結果,我毅然選擇了科大物理系學習基礎學科。爭取在出國的時候有更廣的選擇方向。的的確確,這一路走來有很多的艱辛和苦難,但我也著著實實領略到了無匹的風光。下面便讓我一一道來。
二
GPA和標化成績
借用科大老師說的一句話,“GPA是硬道理”。毫無疑問的,想讀好的國內(nèi)大學就要有無法挑剔的高考成績;想要去國外頂尖大學深造就要拿出好看的本科GPA。但問題是,什么樣的GPA算是漂亮的?
第一:平均GPA至少達到?3.5 / 4.3,這傳達的意思是我的各方面綜合還不錯。
第二:若大一成績不盡如人意,則努力讓基礎課GPA呈上升勢頭,專業(yè)課GPA頂尖或滿G,這樣隱藏的信息是我對我所學的專業(yè)越來越感興趣,且后勁十足。
所以,我的建議是,低年級同學要抓緊適應大學的學習方法,上好基礎課,即使沒有拿到高GPA也不要氣餒;大三大四的同學上專業(yè)課的時候要更加努力,爭取拿到門門90+(物理專業(yè)課往往比基礎課更容易拿高分)。
至于托福和GRE,我的建議是盡量早點考出來。鑒于GRE成績的有效期更長,可以嘗試在大一大二的時候GRE先出分,大三結束前托福出分。對于理工科的同學,托福100+(S23),GRE 320+?(150plus + 170)是比較不錯的成績。經(jīng)驗顯示這兩個標化成績起的是敲門磚的作用,分夠即可,不需要為了刷更高的分而浪費時間。
我出分時間特別晚,在大三暑研之前沒有一門出分,導致出現(xiàn)了大四上一邊準備申請文書,,一邊改論文,還要同時準備托福,GRE,sub的場面。盡管最終成績理想,但那段時間實在太過緊張,希望大家可以在大一大二就合理安排,從而在申請季的時候能更加從容。
三
科研
在暑研成為必備的當今,科研經(jīng)歷和科研產(chǎn)出顯得愈加重要,甚至很多時候好的科研經(jīng)歷可以彌補GPA的不足。高校博士的導師們往往會根據(jù)學生的科研經(jīng)歷與自己是否匹配,而選擇合適的人選進行面試和錄取。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科研應該是所有申請環(huán)節(jié)中最重要和具有決定性的一環(huán)。
大二分方向的時候,由于我更加偏好理論和計算,所以選擇進入凝聚態(tài)方向學習表面態(tài)的理論計算。在組里面待了一年多,做到了除考試和無法避免的原因外組會全勤,同時有一篇論文的產(chǎn)出。其實進組之初我是很迷惑的,主要的問題就是組會上聽不懂師兄師姐們的各種術語。再加上那時候雙學位周末上課的巨大壓力,在組里面我基本上就是瘋狂劃水,唯一能做的就是和教授及組里面的師兄師姐打好關系。
但意外之喜也正是來源以此。在我找暑研的時候,教授直接推薦我去CMU一位MSE教授那里做材料interface方面的算法開發(fā)。其實我之前已經(jīng)找好了UT Austin和Georgia Tech的暑研機會,但這兩者做的更多的是用ab initio DFT軟件去計算材料性質,而不是我更加喜歡的開發(fā)新算法來進行material design。所以我最終還是做出了去CMU做暑研的決定。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我可以毫不猶豫的說,這次決定是無比正確的。
第一:我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那就是做high throughput computing。(主要是用ML去做material design, material informatics和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事實是,在CMU暑研之前,我沒有任何ML的科研經(jīng)歷,科大組里面的科研經(jīng)歷也主要是ab initio DFT而非代碼開發(fā)。但當我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里嘗試了這個方向之后,我就徹底的愛上了這個方向,并且以此進行博士申請。最終UChicago給了我無比珍貴的機會,讓我在這個方向能夠延續(xù)之前的工作和學習。
第二:CMU的導師和科大的導師一樣對我都非常好。當我想要在ML方向有進展時(最開始課題其實不需要ML),導師立馬聯(lián)系了一個ML框架的developer,讓我能夠和他進行直接溝通。當我在暑研中進行博士陶瓷的時候,又邀請兩位教授來開一個小會,并且讓我作為項目的主講人,給那兩位教授留下很積極的影響。最后當我申請博士需要推薦信的時候,又讓組里面所有的師兄師姐寫下我讓他們影響深刻的地方并集中起來,寫出超級強的推薦信。
所以一一總結下來,暑研真的對我的科研生涯意義重大,大家一定要再三斟酌,做最好的選擇。
接著在這里我再提一下美國暑研期間考GRE和sub的情況,首先,美國的GRE考點很多,一周七天都有考試時間,考位也很豐富。另外,很多同學和我都發(fā)現(xiàn)美國的GRE托??荚嚩鷻C是降噪耳機,可以很有效的隔絕其他同學的打字聲。至于sub,?大陸每年sub只有11月一場,而美國可以在9月考一場,所以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大家可以安排在美國多考一次sub。
?
四
選校與申請
選擇學校是每一個申請人都需要經(jīng)歷的過程。我的建議是,要有區(qū)分度。不能只選HYPSM,也不能只選top30開外。我的選校列表出來的比較晚,主要原因是我對所有導師進行了陶瓷,根據(jù)他們的回復進行申請投遞。我基本上只申請了教授回復非常積極的學校,所以最終申請了15個博士項目+1個碩士項目。對我來說,陶瓷是申請前一個極為重要的過程,它強迫你去深入了解學校的專業(yè)組成,老師的科研內(nèi)容甚至是談吐方式。如果和某幾個教授有很多的書信來往,這將極大的幫助你了解這些教授,和幫助你成功申請這個學校。
至于申請文書,主要有CV,statement of purpose(SOP或PS)。CV著重于陳列出過往的教育、科研、實習經(jīng)歷,獲得了什么獎項,掌握了什么技能;而PS則需要你有邏輯的將經(jīng)歷聯(lián)系起來,去闡明為什么適合這個項目,這個項目為什么適合你。一般來說,世畢盟的mentor及培訓師會和你一起消耗大量時間修改這兩個文書,畢竟這是兩個直接呈現(xiàn)在committee面前的資料,每一句話,每一個詞都需要反復斟酌,在有限的字數(shù)里面盡量準確,完整和易懂的表達意思。
五
我與世畢盟(GGU)
我是在大三找到暑研之后和GGU相會的。最初的原因是我需要一位申請成功的前輩告訴我很多申請需要注意的事情,后來GGU對我的幫助遠遠超過我的預期。
首先,我在GGU的培訓師小姐姐是能力極強且很有耐心的。還記得第一次和她通電話談論很多申請上和學習上的困擾(在簽約之前),我就被她的無所不知和善于溝通所折服,如果說我為啥最終簽約GGU,那么這一通電話占了很大的因素。后來在我壓力很大的準備標化考試的時候,培訓師小姐姐也一直在鼓勵我,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真的可以給人無比的信心。
我的mentor是Princeton一位極為優(yōu)秀的Ph.D.他是一個非常友好和樂于交往的人,同時又極為認真和負責任的幫助我。比如,反復推敲和修改我的文書,從9月一直修改到11月,不放過一點點可以展現(xiàn)我實力的機會。用詞精煉而又考究,水平之高,讓我在幫助我的室友修改文書的時候才真正感覺到自愧不如。
從我的角度來說,GGU對我的幫助真正讓申請的結果往上升了一檔,沒有mentor對我文書的千錘百煉,沒有培訓師小姐姐的細心解答,申請之路極有可能折戟沉沙。
當然,GGU還有很多的服務是我沒有機會體會到的,比如mentor可以幫助學生鍛煉和排練面試等等,但鑒于申請前準備充分,申請時過于順暢,很多面試都是友好的聊天,所以并沒有麻煩mentor和培訓師小姐姐。
?
六
寫在最后
回過頭來看申請,才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看似偶然的結果原來實實在在都是很多未曾察覺的細節(jié)導致的。我的申請上有很多極為重要的轉折點,包括選擇CMU做暑研、選擇最想嘗試的方向做科研、和GGU一起進行博士申請?。這些點直接決定了我有最頂級的申請結果,缺一不可?;蛟S每個人的申請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師兄說過的,換一個人,就算有和我相同的科研經(jīng)歷,也很可能無法申請到相同的結果。但我想說的是,走好每一步,做好每一個選擇,那結果也必然是最優(yōu)解。
在這里要感謝父母家人對我無條件支持,感謝科大導師,CMU導師、所有師兄師姐對我的無以報答的幫助,感謝女友4年異國一路陪伴。還要特別感謝我在世畢盟的?mentor和培訓師小姐姐對我的指導~~~申請告一段落,但人生還很漫長,揚帆起航,請一起期待更美好的明天。